罗秀惠

✍ dations ◷ 2025-02-24 17:09:28 #1865年出生,1943年逝世,台湾书法家,台南市人,罗姓,台湾绅章附与人物

罗秀惠(台罗:Lô Siù-huī;1865年-1943年5月),字蔚村,号蕉麓,别号花花世界生(Hua-hua sè-kài sing),台湾台南人,日治时期著名文人,清朝举人,亦书法家,台南市政府曾于1976年誉其为“清代台南府城十大书家之一”,擅长草书,亦能左书,此外他也是台南南社的成员之一。。日治初期获台湾总督府授佩绅章,但因个性风流与迷恋上名妓王香婵之事,其绅章后来被收回。

罗秀惠年少时向蔡国琳学习,后入赘老师之女蔡碧吟,后来于光绪年间参加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朝因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罗秀惠与同为举人的黄宗鼎、汪春源,户部主事叶题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人联合上书都察院代奏光绪帝反对割台。台湾割让给日本时,曾一度搬到北京居住,1897年返台,定居台南安平,并担任台南国语传习所教务嘱托。此外在儿玉源太郎担任台湾总督时,曾受聘担任《台澎日报》汉文主笔,且参与《台南县志》的编纂工作。1899年台南师范学校(今台南大学)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并教授汉文与习字,后于1902年因病辞职。

之后罗秀惠前往福建创《厦门日报》,该报停刊后再次返回台南,于1908年时前往台北的《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工作,而后因为得到基隆颜家颜国年等人赞助于1925年1月创立了《台北梨华新报》,担任发行人一职。1928年8月他曾开“蕉麓千书会”任人求取墨迹,故其作品流传甚广,而在1935年11月时他又以“奎社书道会”名义在台北永乐町举办了全岛书画展。

相关

  • 耶拿桥坐标:48°51′35″N 02°17′32″E / 48.85972°N 2.29222°E / 48.85972; 2.29222耶拿桥(法语:Pont d'Iéna)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梁,连接左岸的埃菲尔铁塔和右岸的夏乐宫
  • 孟中印缅区域合作论坛孟中印缅区域合作论坛(英语: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Forum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缩写BCIM)是中印缅孟四个亚洲国家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更大的融合而设立的次区域
  • 六和高中桃园市私立六和高级中学,全名为六和学校财团法人桃园市六和高级中等学校,简称六和高中,为一所位于台湾桃园市平镇区的私立高级中学。1956年创校,2001年迁移校址至今。早年称为“
  • 人民党人民党是一个通用名称,可以下列政党:
  • 内核页表隔离内核页表隔离(Kernel page-table isolation,缩写KPTI,也简称PTI,旧称KAISER)是Linux内核中的一种强化(英语:Hardening (computing))技术,旨在更好地隔离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内存来提
  • 格雷格·阿拉基格雷格·阿拉基(英语:Gregg Araki,日语:グレッグ・アラキ,1959年12月17日-),日裔美国人,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题材主要以同性恋相关议题为主,是新酷儿电影(英语:New Queer Cinema)浪潮中的
  • 番木瓜科番木瓜科(学名:Caric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目的一科,共有6属约47种,原生于非洲西部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已经被全球各地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引种。本科植物为小乔木、灌木或草
  • 消失的地平线 (1937年电影)《消失的地平线》(英语:)是一部1937年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罗伯特·里斯金(英语:Robert Riskin)编剧,主演是罗纳·考尔门。该片改编自詹姆斯·希尔顿的1933年英文同名小
  • 桃园市大溪区侨爱国民小学桃园市大溪区侨爱国民小学(Qiao ai Elementary School)为桃园市大溪区的一所小学。该校于民国 46 年(1957)9 月开始筹设,系配合“侨爱新村”的成立所设立的一所眷村小学,学生均
  • 天主教大瀑布城-比灵斯教区天主教大瀑布城-比灵斯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Magnocataractensis-Billingensis、英语: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Great Falls-Billings)是美国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波特兰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