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诚英(1902年-1973年7月18日),别字佩声,乳名丽娟,安徽绩溪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历任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和沈阳农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成员。性近文学,有诗作。
曹诚英于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七都镇旺川村一户徽商家庭。祖辈几代在武汉经营茶叶、字画和文房四宝。父亲曹云斋在她出生时已年届70,两年后即过世。曹诚英婴幼时,在外婆家乡奶娘家里生活。5岁时回到曹家,进入私塾进学。13岁时,被带到武昌大哥家,与嫂、侄一起在家庭教师指导下读书,涉猎经史典籍和小说诗词。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1917年,胡适回乡与江冬秀成亲,曹诚英是婚礼上的四个伴娘之一。胡适携夫人到北京后,与曹诚英常有书信往来。1919年,16岁的曹诚英由母亲作主嫁给宅坦村的胡冠英,但遭到留学美国的兄长曹诚克的极力反对。曹诚英新婚不久,即离家赴杭州,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10月,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幼年同乡汪静之与冯雪峰、柔石、潘漠华等人在杭州组建晨光社,曹诚英加入了该团体,并得到胡适的支持。此后写作了大量诗歌,发表在《妇女月刊》等杂志上。
在杭州读书期间,1922年曹诚英的婆婆借口其三年未有身孕,为胡冠英纳妾。1923年春,在兄长曹诚克的支持下,曹诚英与胡冠英解除婚约。同年4月,胡适因病到杭州烟霞洞休养,二人再度邂逅,之间以“穈哥”和“表妹”相称,渐生情愫。10月,胡适返回北京;12月,写下了《秘魔崖月夜》:
1924年,写作《多谢》
同年,写作《也是微云》
其时,胡适也打算与江冬秀离婚,但因对方强烈拒绝,同时也受到梁启超等外界舆论的压力,最后只得作罢。胡适在《如梦令》中写道:
1925年,曹诚英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国立东南大学(后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农科。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2年,曾到北京看望胡适。1934年秋,经胡适推荐,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胡适特意写信给其早年在美国的女友韦莲司,托其照顾曹诚英。
1937年,曹诚英从康奈尔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成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初抵成都,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任遗传学教授,进行棉种细胞以及遗传上的研究。胡适赴美后,两年内音书断绝,曹诚英为情所困,一度想上峨眉山出家,后被哥哥和好友劝回。1939年旧历七夕,写下一首《鹊桥仙》词寄给在美国任驻美大使的胡适:
1943年,曹诚英到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成为专职教授。这年,托人带给胡适三首词,其中一首是《虞美人》(6月19日):
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饭,并请来曹诚英作陪,这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曹诚英劝胡适留在大陆,胡适最后还是选择前往美国,后又到台湾。
1952年,因全国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一部分并入新组建的沈阳农学院,曹诚英随校迁移,继续担任教授。当时国内学术受政治影响,生物界都以米丘林的细胞遗传学为宗,摩尔根的遗传学被斥为唯心主义。曹诚英在美国所学的遗传学属于后者,遂改研究马铃薯及高梁。在马铃薯细胞遗传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培育出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高产马铃薯。1956年,曹诚英被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1958年退休后,有较高的退休金,却很节俭。1969年回到故乡绩溪,将一生的积蓄用于家乡的修桥补路与救灾助学等事业上。“文革”开始后,生活清苦孑寂,身体亦日渐衰弱。曾到杭州找到汪静之,将自己的日记、书信等资料集成一包交给其保管,并嘱托在她死后焚毁。
1973年7月18日,曹诚英因肺癌病逝于上海。临终前留下遗言,将她的遗体安葬在安徽绩溪上庄镇旺川村杨林桥边的小路旁,那是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
俞汝庸在《我所知道的曹诚英》里回忆,曹诚英从沈阳到上海时住在他父母家,每晚要按摩足部,明显看得出是缠过小脚后放开的。“曹诚英告诉我:‘我们乡下不缠小脚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接着又补上一句:‘不过,你看我缠了小脚还是嫁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