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斑裸颊鲷

✍ dations ◷ 2025-11-02 15:06:58 #裸颊鲷属,1775年描述的鱼类

单斑裸颊鲷(学名:),又称单斑龙占,为裸颊鲷科裸颊鲷属的鱼类,俗名单斑龙占。分布于台湾东港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

单斑龙占鱼体长而呈椭圆形。吻中短而略钝,吻上缘与上颌间的角度为60°-70°。眼间隔凸起或几平坦。眼睛大,位于头背侧。两颌具犬齿及绒毛状齿,后方侧齿呈圆形或臼齿状;上颌骨上缘平滑或稍呈锯齿状。颊部无鳞,胸鳍基部内侧具鳞,侧线鳞数46-47:侧线上鳞列数4.5-5.5(大部分为5.5);侧线下鳞列数13-14。背鳍单一,不具深刻。尾鳍分叉,两叶先端尖型。体背侧绿褐色或灰色。

单斑龙占主要栖息于沿岸珊瑚礁、岩礁外缘、沼泽、红树林或海藻床的砂泥地。主要分布的深度在5-20米。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单斑龙占分布于印度到西太平洋,西起东非、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湾分布于南部、西部及小琉球海域。

单斑龙占一般以延绳钓、一支钓或底拖网等方式捕获,全年都可以捕捞到,尤其夏天特别多。属于中型食用鱼种,小鱼可供观赏。

相关

  • 总目/超目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
  • 吹蚀穴在地质学中,吹蚀穴(又称吹穴或俗称喷泉洞)是指在海蚀洞顶部的对外开口。如果该洞穴的地形合适,当海浪从海蚀洞入口涌入时,会提高洞内压力,造成空气及海水从吹蚀穴喷出,产生一股壮观
  • 壁细胞胃壁细胞((gastric) parietal cells)又称壁细胞、泌酸细胞,为分泌盐酸及内在因子之上皮细胞。这些细胞都位于胃之胃底(gastric fundus)衬里中之胃腺体(gastric glands)里。它们含
  • 二里头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村。1959年徐旭生带领团队以《左传》《汉书·地理志》等关于禹和鲧的记载为依据,考证“嵩”、“告”二字,在河南嵩山脚下告成镇进行考古挖掘
  • 沃纳·福斯曼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1904年8月29日-1979年6月1日)是一位德国医生,他可以说是心脏导管的发明人。1956年他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一
  •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Company rule in India,又称为东印度公司治理时期,Company Raj,Raj是印地语的词汇,意为管治),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政权。东印度公司的管治
  • 麦肯锡麦肯锡公司(英语:McKinsey & Company,简称麦肯锡)为一所由芝加哥大学会计系教授詹姆斯·麦肯锡创立于芝加哥的管理咨询公司,营运重点是为企业或政府的高层干部献策、针对庞杂的经
  • 第五种力现代物理学认为有四种基本作用力存在。然而,物理学中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理论,因此偶尔物理学家们也会假定存在一个额外的基本力——第五种力。大多数物理学家假定第五种力大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923年-2000年)(英文:Frederick Herzberg),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1950年代末提出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在纽约市立学院获学士,在匹兹堡大
  • 上帝与新物理学《上帝与新物理学》(God and the New Physics)是由英国科学家保罗·戴维斯于1984年撰写的一本科学书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其简体中文版,并归入其《第一推动丛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