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汤姆孙散射
✍ dations ◷ 2025-09-06 05:51:35 #汤姆孙散射
物理学中,汤姆孙散射是指电磁辐射和一个自由带电粒子产生的弹性散射。入射电磁波的电场使粒子加速,从而激发粒子产生和入射波频率相同的辐射(散射波)。汤姆孙散射是康普顿散射在低能量区的近似。汤姆孙散射是等离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解释。只要粒子的运动是非相对论性的(即速度远小于光速),粒子加速的主要原因都来自入射波的电场分量,而磁场的作用可被忽略。粒子将会在电场振动的方向上开始运动,从而产生电磁偶极辐射。运动粒子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辐射最强,而辐射沿着粒子的运动方向产生偏振。从而,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从一个小体元散射出的电磁波存在程度不同的偏振。在汤姆孙散射中,入射波和观察到的散射波电场都可以分解为位于观察平面(由入射波传播方向和散射波传播方向构成的平面)内和垂直于观察平面的分量。习惯上,那些位于平面内的分量被称作“径向”,而垂直于平面的分量被称作“切向”,这都是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右图所示的是散射在观察平面内的情形,图中显示了入射电场的径向分量是造成位于散射点的带电粒子在该方向上发生运动的原因,并且这一运动也位于观察平面内。此外还可以看出散射波的振幅正比于入射波与散射波夹角χ的余弦,而散射波的光强正比于振幅的平方,从而含有cos2(χ)这一因子。而垂直于观察平面的切向分量则不会产生类似的影响。描述散射的最佳方法是引入一个发射系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而
ϵ
d
t
d
V
d
Ω
d
λ
{displaystyle epsilon {rm {{d}t{rm {{d}V{rm {{d}Omega {rm {{d}lambda ,}}}}}}}}}
是在时间间隔dt内被体元
d
V
{displaystyle {rm {{d}V,}}}
散射至立体角
d
Ω
{displaystyle {rm {{d}Omega ,}}}
这一方向内,且波长介于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和
λ
+
d
λ
{displaystyle lambda +{rm {{d}lambda ,}}}
之间的入射波能量。从观察者的角度而言,汤姆孙散射存在有两个发射系数,一个是对应着径向偏振波的发射系数
ϵ
r
{displaystyle epsilon _{r},}
,另一个是对应着切向偏振波的发射系数
ϵ
t
{displaystyle epsilon _{t},}
。它们分别由下面关系给出:其中n是位于散射点的带电粒子密度,I是入射波的通量(单位时间单位波长范围内辐射到单位面积的能量)。而σ是带电粒子的汤姆孙散射的微分截面(面积/立体角),其表达式为其中第一个表达式的单位制是厘米-克-秒制,第二个表达式的单位制是国际单位制;q是单个粒子所带电量,m是单个粒子所带质量,
ϵ
0
{displaystyle epsilon _{0}}
是真空介电常数。注意到这正是一个具有质量m和电荷q的点粒子的经典半径。对于电子而言,散射微分截面为这里
λ
e
{displaystyle lambda _{e}}
是电子的康普顿波长。散射波辐射出的总能量可通过对发射系数求和并对空间中所有方向积分给出:这里σT是总散射截面。对于电子而言,这个散射截面为在宇宙诞生的最初几天里,宇宙中产生的光子不断地被自由电子散射,从而导致了早期宇宙的不透明性,这一散射过程即为汤姆孙散射。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正是这一散射最终演化的产物,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和普朗克卫星正在试图对它的线偏振性进行观测。太阳辐射出的光子被日冕中的自由电子散射,从而形成了K冕,这一散射过程也是汤姆孙散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日地关系天文台通过采用两个独立卫星对K冕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得到太阳周围自由电子密度的三维图像。逆康普顿散射也可以看作是相对论性粒子自身参考系下的汤姆孙散射。
相关
- 抗磁性抗磁性(Diamagnetism,亦作反磁性)是一些类别的物质,当处在外加磁场中,会对磁场产生的微弱斥力的一种磁性现象。抗磁性的成因,是当物质处在外加磁场中,外加磁场使得物质电子轨道(更精
-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古希腊语:Κλαύδιος Πτολεμαῖος;拉丁语:Claudius Ptolemaeus,约100年-170年,又译托勒玫或多禄某)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
- 图形图形在数学上可以依靠不同的附加结构而形成不同的门类,按附加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依次分述如下:
- 乙酰基乙酰基(英语:Acetyl),化学式为
- 王充王充(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哲学家。著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只有《论衡》保存下来。近人黄晖撰《论衡校释》30卷,是较为通行的版本
- 马-赖式马科恩-赖肖尔表记法(朝鲜语:매큔-라이샤워 표기법/매큔-라이샤워 表記法,英语:McCune–Reischauer)为朝鲜语的拉丁文字转写方法之一,制定于1937年,以乔治·M·马科恩和埃德温·赖肖
- 欧西坦人欧西坦人(奥克语:Occitans),是分布于欧西坦尼亚说罗曼语的拉丁民族。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有十万至八十万人说奥克语。自2006年起,奥克语成为加泰罗尼亚的一种官方语言。欧西
- 内尔厄温·内尔(德语:Erwin Neher,1944年3月20日-),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9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内尔出生在巴伐利亚的莱希河畔兰茨贝格,1963年至1966年其间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学
- 腈纶腈纶(Acrylic fiber)是一种合成纤维,主要成分是分子量约为100,000的聚丙烯腈。腈纶的单体至少含有85%的丙烯腈,并且添加有其他单体共聚,常选用的共聚分子有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甲
- 睡袋睡袋是一种人们用于睡眠的保护性“袋状物”,他的原型是一条可以通过拉链或类似物封闭的毛毯,功能在于人们无法携带完整的床时作为其替代品。它最初的目的是保暖和绝缘。同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