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动脉瓣狭窄
✍ dations ◷ 2025-11-28 00:18:29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简称AS或AoS)乃描述左心室通向主动脉的瓣膜口狭窄的现象。可能是由主动脉瓣(英语:aortic valve)的结构异常造成,或主动脉瓣的上游或下游解剖结构的异常造成。一般来说,其病情会随时间愈发加重。一开始,患者可能会发现其运动能力减退。后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心脏衰竭、昏厥、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昏厥常发生于患者站立或运动时,心脏衰竭的临床体征包括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平卧、夜晚或运动时),以及外周性水肿。主动脉瓣膜变厚但瓣膜口未变狭窄则称为主动脉瓣硬化。致病原因包含先天性双叶性动脉瓣(英语:bicuspid aortic valve)和风湿热。双叶性动脉瓣的盛行率约为1-2%,而风湿热则大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先天正常的瓣膜也可能因后天性因素硬化。风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疾病类似,包含吸烟、高血压、胆固醇过高,以及糖尿病等。此外,男性罹患此疾病的风险较高。主动脉瓣通常有三片,位于心室及主动脉之间。主动脉瓣狭窄会产生心杂音,可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轻微、中度,及重度等级别。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可用超声波追踪。当病情严重时,其治疗主要采用瓣膜置换术(英语: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若病人难以承受开放手术风险,则一般采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市面上的人工瓣膜主要有机械式瓣膜(英语:mechanical heart valve)与生物性瓣膜(英语:bioprosthetic heart valve)两种,两种各有其优缺点。另一个侵入性较小的术式——气球主动脉瓣膜整型术(英语: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BAV)只能在几个月之内对病人有一定益处。手术并发症之一——心脏衰竭可按其他患有轻度至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的方案治疗。病情严重患者需避免服用血管张力素I型转化酶抑制剂、硝酸甘油以及一些β受体阻断药。依照患者血压、硝普钠及脱羟肾上腺素(英语:phenylephrine)可用于同时患有失代偿型心功能不全(英语: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在发达国家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英语:valvular heart disease),约影响65岁以上人口中的2%。在2014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盛行率仍不得而知。对有症状却没有动手术的病人,5年内的死亡率大约为50%,10年内为90%。主动脉瓣狭窄最早在1663年由法国医生Lazare Rivière所描述。
相关
- ITIS整合分类学资讯系统(英语: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作 ITIS)是一个专门提供生物物种分类讯息的机构。前身是设立于1996年的一个团体,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
- 病毒 (消歧义)病毒可以指:
- 腺热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英语: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缩写“IM”,别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
- 累疲倦或疲劳,是生理信号的一种。是生物其中一种的不舒服感觉。大致可分为精神上和肉体上。短期的疲倦通常是由于过度活动并且缺乏休息所致,严重疲倦或可致命。一般认为疲倦的人
- ICD-9编码列表 (710–739)Template:DorsopathiesTemplate:Disorders of subcutaneous fat Template:Osteochondropathy Template:Acquired deformities
- 氢氯噻嗪氢氯噻嗪(英语:Hydrochlorothiazide,简称HCTZ、HCT或HZT)是一种利尿剂。通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及因液体堆积造成的水肿。其他用途还包含治疗尿崩症和肾小管性酸中毒,它也可以减轻高
- 布地奈德布地奈德(Budesonide),常见商品名Pulmicort,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本品可以制成定量吸入剂(英语:metered-dose inhaler)、药丸、鼻内喷剂(英语:nasal spray),以及肛门塞剂等等。吸
- 人口控制人口控制指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减轻资源负担及提高生活水平等目的。一般来说合理做法被认为是让总和生育率接近二。在非发达国家通常是指减少人口增长,一般是通过减少出生
- 胃胃是人和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
- 笑死笑死是一种罕见的死因,通常是由一阵大笑引起的心脏骤停或者窒息所致。自古希腊时代至现代均有笑死的案例纪录。笑死的别称“致命的欢闹”(英语:fatal hilarity)则是于1956年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