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条御所
✍ dations ◷ 2025-02-23 15:09:36 #二条御所
元离宫二条城(日语:にじょうじょう)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二条城町的城堡,始建于江户时代初期庆长八年(1603年)。是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作为守护京都御所以及到京都拜见天皇住宿的地方。现在看到的规模是宽永元年(1624年)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对二条城进行扩建,才有现今的规模。二条城是一座位于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199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之一。狭义上,二条城,就是江户时代筑起的城池,但是在广义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居城、织田信长为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此城便被焚毁,在其它地方另筑二条御所,之后献给皇太子。但是一般所提及的二条城,是德川家康筑城的二条城(朝廷则称之为二条亭)。1867年(庆应3年)第十五代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举行“大政奉还”仪式,将政权归还给了明治天皇,二条城因而闻名。1871年(明治4年)二之丸御殿作为京都府厅舍。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归陆军省。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厅舍完成移转新址后,二之丸御殿开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将桂宫邸本丸移筑,始有本丸御殿。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仪式大典于二之丸御殿举行,并开始增建南门二之丸御殿的附属建物。1939年,天皇又将之赐给宫内省,并于隔年更名为“元离宫二条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二条城内值得参观的地方众多,其中被列为国宝的二之丸御殿六栋共有33个房间,建物面积3,300平方米(1000坪),铺设了超过800叠的塌塌米(400坪)。唐门二之丸御殿庭院一侧二之丸御殿玄关的雕刻二之丸御殿的敕使之间前面廊下的藻井二之丸御殿的庭院本丸御殿2015年底日本国宝或古迹陆续传出遭人泼洒类似油液的事件,至少有6府县的24家寺院、神社的古迹遭殃。京都和奈良为重灾区,多个国宝级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东大寺及二条城等旅游热点,都不能幸免。警方不排除是同一人犯案或有模仿犯,但因神社及寺院范围广兼保安松散,难以揪出喷油狂徒。2017年4月三名台湾籍女子进入二之丸御殿,以不明粉末涂抹,造成严重污损,时隔一年后在2018年4月破案。
相关
- 壬糖壬糖(英语:Nonose),又称为九碳糖,是由九个碳原子组成的单糖,化学式为C9H18O9。例如:L-核-D-甘露壬糖等。最接近壬糖的物质为脱氨神经氨酸(KDN),其化学式为C9H16O9。果聚糖:菊粉 · 果
- 类型-记号区别类型与个例的区别(英语:type-token difference)是指,物体的一个“类”(class)和类中个体的诸多“个例”(instances)之间的差别。一个类型可以对应很多个例,所以整体上个例比类型要多
- 光刻胶光刻胶(英语:photoresist),亦称为光阻或光阻剂,是指通过紫外光、深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光照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是光刻工艺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
- 丙酰辅酶A羧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是依赖生物素催化线粒体基质中的丙酰辅酶A羧化反应的酶,该反应的产物是(S)-甲基丙二酰辅酶A。人体表达下列两种丙酰辅酶A羧化酶同工酶:EC 1.1/2/3/4/5/6/7/8/9
- 瘟神瘟神,或称疫病神,乃东亚民间信仰中的瘟疫之神,各地信仰的瘟神并不一致。中国、朝鲜半岛的瘟神以五福大帝最为著名,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
- 周秀骥周秀骥(1932年9月24日-),中国大气物理学家。出生于江苏丹阳。1962年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数理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气
- 立法机关各国立法机关列表列出目前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立法机构。“立法机关”是议会的统称,指的是拥有立法权、并透过代议制度取得资格的合议性团体。本列表包含世界政区索引中所列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语: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NOAA, /ˈnoʊ.ə/;也简称国家海洋与气象局、国家海洋大气局)是隶属美国商务部的科技部门,主要
- 磁振子磁振子是晶格中电子自旋结构集体激发的准粒子。在量子力学的等效波图中,磁振子可以被看作是量化的自旋波(英语:spin wave),也就是磁性有序体的动态本征激发。磁振子携带着固定量
- 兵部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在隋唐时已设置,属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此制历代沿袭,但职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