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

✍ dations ◷ 2025-09-07 12:26:09 #翻译,佛经,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指的是将佛经从梵语或其它西域语言翻译成汉语的程序。亦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所翻译出的佛经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及贡献。

佛经翻译事业开始于东汉,至前秦苻坚开始有组织的翻译佛经,由道安组织翻译事业,唐朝时,佛经翻译事业达到最高 ,其间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被誉为“四大译师”。鸠摩罗什共译佛经数十部,另有竺法护共译佛经159部,支谦在222年至253年之间将36部佛经翻译成中文。道安译经时归纳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曾言:“今日识外洋文字,未悉西人哲理,即可译哲人名著。而深通西哲人之学者,则不从事译书。然古昔中国译经之巨子,必须先即为佛学之大师。如罗什之于《般若》、《三论》,真谛之于《唯识》,玄奘之于性相二宗,不空之于密教,均既深通其义,乃行传译。”

佛经的翻译可分为三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是中国佛经翻译的草创期,西汉哀帝时期伊存至中国口传佛经。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译有《道品行经》等。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84年),安息(即波斯)人安世高翻译《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月支人支娄迦谶(娄迦谶)翻译十多部佛经。

前秦的竺佛念是著名译师之一。后来的时期则以鸠摩罗什为主。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经典的贡献巨大。罗什于逍遥园中西门阁上开始译经,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一生翻译三藏经论74部,凡384卷,有《坐禅三昧经》3卷、《阿弥陀经》1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27卷、《法华经》7卷、《维摩经》3卷、《大智度论》100卷、《中论》4卷等。

此一时期为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玄奘是主要的翻译大师,在唐太宗支持下,玄奘在长安的译经院中进行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其后则有义净、不空等。

北宋时期也成立了“译经院”,共翻译了564卷。 后来就再无大规模佛经翻译事业,虽偶有译者,不过补苴而已。

译场分工如下:

1923年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时与妹书曰:“中国所译,又颇难解。我偶取《金刚经》对勘一过,其注解自晋唐起至俞曲园止,其间数十百家,误解不知其数。我以为除印度西域外国人外,中国人则晋朝唐朝和尚能通梵文,当能得正确之解,其余多是望文生义,不足道也。”,他曾指出,梵文汉译常有“一词多译”,Sattra既译“众生”,玄奘又译为“有情”,陈寅恪亦言玄奘的译文多偏生硬,远不如鸠摩罗什好读,1929年,陈寅恪应邀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专门讲授“佛经翻译文学”,陈寅恪《四声三问》认为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转读有关,透过梵汉对音可以考证隋唐中古汉语的读音。

钱锺书曾考证严复的“信、达、雅”三字,在三国时支谦写的《句法经序》中,已经可以见到,问云:“仆初嫌其词不雅。维祗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以,是则为善。’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今传梵义,实宜径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顺本旨,不加文饰。”

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如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后来又以变文的形式广为流传,融入于中国文学,如刘义庆《幽明录》、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等笔记小说都蕴含了“因果报应”的佛教观念,《西游记》一书则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早期成果,其他在绘画、建筑、音乐都广泛影响中国。

相关

  • 天气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征,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干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天气通常指每天的温度和降水
  • 凯迪凯迪社区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时政论坛之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凯迪网络附属讨论区,开设于海南省海口市,所有者为凯迪网络资讯有限公司,日IP访问量最高日达到80万,同时在线人数常
  •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以Truvada等品牌销售,是一种用于治疗和预防HIV/AIDS的药物。它是两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固定剂量组合:替诺福韦地索普西和恩曲他滨。治疗时可单独使用或与其
  • 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坐标:25°5′45″N 121°30′57″E / 25.09583°N 121.51583°E / 25.09583; 121.51583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简称科教馆,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的台北科学艺术园区内,是一个以教育、展
  • tɹ̝̊清齿龈无咝塞擦音是由清齿龈塞音与清齿龈擦音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清塞擦音,国际音标写作、或。清齿龈无咝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
  • 苏联政府苏联主题苏联部长会议(俄语: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是1946至1990年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即苏联政府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联
  • 最速降线最速降线问题,又称最短时间问题、最速落径问题,是探讨在重力作用而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一个质点在一点A以速率为零开始,沿某条曲线,去到一点不高于A的B,该以何种曲线行进才能令所
  • 第二次上浦防东山上浦防东山战斗,中国亦称上浦防东山(老秃山)进攻战斗,是朝鲜战争后期的一场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占上浦东山,重创哥伦比亚营所部,并击退了美军的反击。
  • 拉惹罗阇(梵语:Rāja),或译拉惹、拉者。南亚、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地对于国王或土邦君主、酋长的称呼,最早源自于梵文的राज (rājan)一词。在印度,伊斯兰教传入后,拉者专用作印度教君主、
  • 吸附吸附是指某种气体,液体或者被溶解的固体的原子,离子或者分子附着在某表面上。这一过程使得表面上产生由吸附物构成的膜。吸附不同于吸收,吸收是指作为吸附物的液体浸入或者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