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拉斯露天竞技场(阿尔巴尼亚语:Amphitheatre of Durrës;拉丁语:Amphitheatrum Dyrrhachium)是位于阿尔巴尼亚都拉斯市中的一座圆形竞技场,建于公元2世纪上下,曾在6世纪和10世纪时遭遇地震而损毁。该竞技场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露天竞技场,可容纳15,000至20,000名观众。
都拉斯露天竞技场于1996年10月被阿尔巴尼亚列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现已成为该地区较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都拉斯露天竞技场是阿尔巴尼亚境内唯一发现的圆形竞技场,位于历史悠久的老城都拉斯的西南边,距离该城港口的西南端不远。竞技场坐落于西、北两面的山坡上,呈椭圆形且四面被城墙包围。根据不同的说法,竞技场的长轴分别在118-32米及98-113米不等;短轴则分别在61米及40-42米不等。
椭圆形的竞技场以南北为轴线,提供角斗士及动物通过的主要通道位于竞技场北面,南面的通道则略偏于轴线。该竞技场只有一条环形看台(英语:Maenianum),而出入通道(英语:Vomitorium)则在场内呈不规则分布。
竞技场至今尚未开挖完成,场内部分区域仍被瓦砾堆积,且建筑底部已低于地下水面,另外在东南面附近长期有居民居住,其房屋已逐渐被征收和拆迁。现时亦安装了楼梯及安全设施,以方便游客进入场内。
早在公元前7世纪时,古希腊人就已在都拉斯地区建立一座名为埃庇达诺斯(希腊语:Ἐπίδαμνος)的城市,后来罗马帝国发动伊利里亚战争征服该地区后,将其改名为底拉西乌姆(拉丁语:Dyrrhachium)。德国基督教考古学(英语:Christian archaeology)家冈特拉姆·科赫(德语:Guntram Koch)表示,罗马帝国在皇帝奥古斯都的带领下,许多退伍军人迁居至底拉西乌姆,使该城成为罗马文化在该地区的中心。竞技场约建于2世纪上半叶的哈德良时期,但亦有历史学家根据当时图书馆中的一块碑文(CIL(英语:Corpus Inscriptionum Latinarum) III, (1) 607)上的记载提到“开幕式上,12位角斗士在格斗中互相较量”,怀疑其可能建于更早之前的2世纪图拉真时期。
竞技场的废弃可能是由于在345或346年发生的一场强震,或是与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关闭所有异教文化建筑有关。
公元500年左右,废弃后的庞大建筑被整合进都拉斯的防御体系,并在7世纪起被作为墓地使用,尸体被埋在回廊及竞技场内。9世纪至11世纪间,回廊上还建有3间小型基督教教堂作为纳骨堂(英语:ossuary)使用,并且竖立十字架,其中仍有2间保留至今。
古典时代晚期,竞技场被误作为采石场及建筑材料来源地,场内所有的石制座椅均被拆除,仅剩底座保留至今。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间接导致都拉斯地区的经济衰退,造成竞技场的建筑材料被加速开采利用。
1966年,竞技场在一次施工中偶然被发掘,并在随后进行部分的挖掘。1973年,竞技场遗址被宣布为国家文化遗迹,并进一步开挖。1996年10月11日,阿尔巴尼亚文化研究所(Institut des Monuments Culturels)将其列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2004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启动了一项针对都拉斯露天竞技场的修复计划。
2013年,由于渗水、侵蚀作用和附近建筑物维护不善等因素,欧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我们的欧洲(英语:Europa Nostra)将都拉斯露天竞技场列入欧洲最濒危的文化遗产之一。都拉斯市政府目前计划拆除附近房屋,而竞技场内部存在严重的结构缺陷,且其马赛克和壁画正在缓慢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