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菊石

✍ dations ◷ 2025-08-13 03:08:25 #念珠菊石科,白垩纪动物

见内文

日本菊石(学名:)是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一属菊石。它们可能是以浮游生物的形式生存的,在温暖海洋的中上层漂浮,利用其触须捕捉小动物为食。其化石主要分布于日本,另外在堪察加半岛、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南俄勒冈州等地也有发现。

日本菊石是于1904年由矢部长克所发现。虽然他当时只获得了一个标本,但许多学者都认它是一种异形菊石。于1926年,清水三郎发现了另一个标本,确认了它们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即使日本菊石获得到确认,它们也被看为是菊石目演化的反常现象。矢部长克认为虽然日本菊石的形状奇怪,但也可以找到其规律。从近亲的了解,就可知它们是逐渐发展成这个形状。估计它们可能是因应环境而变成这个形状。

故此,日本菊石可能是与海绵有共生的关系,在海上漂浮而形成这种形状。

日本菊石是壳形不规则的异形菊石中最为怪异的一类,壳体呈现不规则的扭曲状,没有明显对称的卷曲。不过当近看时,就可以看到其壳上有U形的三维网络。它有着典型中生代菊石类的复合骨缝,壳表的饰纹仅有简单的环状肋条。

和本属一样形状怪异的异形菊石还有勾菊石、、蛛丝菊石(英语:Hyphantoceras)、及等属。

相关

  • 病毒病毒性疾病(viral disease;viral infection;infectious disease)发生时,生物体被病原体侵入,感染性病毒颗粒附着并进入易感细胞。病毒性疾病通常通过临床表现来检测,例如发烧前的严
  • 列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州(俄语: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Leningradskaya oblast),包括昔日英格里亚和卡累利阿地峡(即圣彼得堡西北,界乎今日芬兰边境、拉多加湖和英格里
  • 侧柏酮侧柏酮(英语:Thujone)又称“崖柏酮”或“守酮”,是一种酮以及一种单萜,天然存在于两个非对映体形式:(−)-α-侧柏酮和(+)β-侧柏酮。侧柏酮类似有薄荷醇的气味。尽管有关侧柏酮最
  • 层孔虫纲层孔虫(Stromatoporoids)是一类古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寒武纪至白垩纪,在志留纪及泥盆纪最为繁盛,常形成礁体,石炭纪至三叠纪无化石记录,中生代仅有少数代表,现已完全灭绝。于1
  • 良十世教宗良十世(拉丁语: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
  • 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经济学概念,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
  • 孙俪邓涵之(儿子) (2011-11-12) 2011年11月12日(8岁) 邓涵一(女儿)孙俪(1982年9月26日-),真名孙丽,出生于上海,中国大陆女艺人,隶属于海润。丈夫为邓超,子女为邓涵之和邓涵一。1995年
  • 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德语:Friedrich Wilhelm III,1770年8月3日-1840年6月7日),或译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和勃兰登堡的选
  • 印度小头鳖印度小头鳖(学名:) 是小头鳖属下的一种鳖,分布于巴基斯坦和印度。
  • ISFET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又称ISFET ( 英语:ion-sensitiv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是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场效应晶体管 。当离子浓度(例如H+ ,参见pH值 )变化时,流经晶体管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