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嘉化

✍ dations ◷ 2025-08-02 13:53:19 #1895年出生,1962年逝世,柔佛州务大臣,马来西亚马来人,马来西亚穆斯林,新山人,马来亚第1届国会议员,巫统主席

拿督斯里翁·嘉化爵士(Dato' Sir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马来人政治家,马来西亚及马来联邦柔佛州首席部长。他是巫来由人统一组织(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的创立者,并且设置了人民信托局(英语:Majlis Amanah Rakyat)(马来语:Majlis Amanah Rakyat,简称MARA),促进了马来西亚的社会经济发展。

他的儿子敦胡先翁(Tun Hussein Onn)是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孙子希山慕丁·侯赛因(Hishammuddin Hussein)曾担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他的母亲是土耳其人。

翁·惹化幼年时,曾在英国留学了7年,之后在霹雳洲江沙的马来学校接受教育。毕业后,进入英国驻马来亚顾问署担任书记。

1915年,驻守在马来亚的穆斯林印度军人发起星洲暴动,翁·惹化也前往星州协助当地平息暴动。

翁·惹化的祖父和父亲曾是柔佛州的洲务大臣,他跟随这一个传统,在40岁时担任柔佛洲务大臣职位。

从1920年代开始,翁·惹化开始在柔佛发动马来民族运动。他成为一名撰写文章声张马来人的福利的记者,其中有些文章抨击了柔佛州的依布拉欣苏丹(英语:Ibrahim of Johor)(Ibrahim of Johor)的政策。依布拉欣苏丹一向将翁·惹化视如己出,但他的这些行为造成两人关系紧张。最后,翁·惹化在为一家新加坡开设的英语报纸《星期日镜报》()写了一篇批评依布拉欣苏丹统治下的柔佛军备废弛,及罔顾土著权益的文章之后,苏丹下令驱逐翁·惹化。翁·惹化在被驱逐之后持续发表政论,且名气越来越大。1936年,依布拉欣苏丹再次邀请翁·惹化回到柔佛。

翁·惹化与安华·阿都马力(英语:Haji Anwar bin Abdul Malik)(Haji Anwar bin Abdul Malik)、赛·阿威·赛·赛益·奥哈迪(Haji Syed Alwi bin Syed Sheikh al-Hadi)、和莫哈末·诺亚·奥马(英语:Mohamad Noah Omar)(Mohamad Noah Omar)成立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目标是团结马来人的力量来推翻英国人组建且进行特权阶级统治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翁·惹化在柔佛担任宣传部长,并协助柔佛民众撤退。日军占领马来亚时期,他担任日军粮食部的工作,并暗中帮助马来亚反日军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时,他在峇株巴辖县担任县长。1946年3月,他组织了1万7000多人召开马来人团体大会,商议成立巫协组织(即巫统前身),并在同年5月1日,翁·惹化担任巫协的首任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宣布成立马来亚联邦,放宽移民政策,减少马来统治者的主权,不承认马来人至上,并作为英国的保护国。本地出生的居民,大多数华人和印度人将依据联邦的属地主义原则而取得公民权。马来人对于将平等权利赋予所有人的这项保证感到不满。甚至连他们的传统行业—公务员,也开放给所有的马来亚居民。在一开始,马来人并不认定自己包括在“马来亚人”这个标签之下。

在政治上觉醒的马来人抗议这个联邦的成立,在一场聚会举起标语牌主张:“马来亚属于马来人。我们不希望将马来人的权利和特权赋予其他种族”。有一个马来人组织告诉英国人,联邦的公民身份条款将导致“抹去马来种族及其土地和统治者的存在”。柔佛的行政官员对于依布拉欣苏丹同意和哈罗德·麦克迈可(英语:Harold MacMichael)(Harold MacMichael)签署这份法律感到特别不满,并声称苏丹的行为违反了柔佛宪法(英语: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中明确规定的“禁止外国势力介入国家行政的行为合法化。”

1946年2月1日,Awang bin Hassan等七名异议分子,在阿布巴卡苏丹国家清真寺(英语:Sultan Abu Bakar State Mosque)发动游行,以反对苏丹签属条款。而时任峇株巴辖(Batu Pahat)公务员的翁·惹化也被邀请参加。抗议者扬言要推翻叛国的苏丹,一时间,许多民族主义的口后应运而生。

2月22日,游行的消息传到当时在寄宿在伦敦格罗夫纳·J·W·万豪酒店(英语:Grosvenor House)的依布拉欣苏丹耳里。因此,苏丹向英国撤回同意这项法案的方案,但这个举动并没有平息翁·惹化和其他异议分子的怒火。在此之后,翁·惹化联合了其他马来邦组织了更多的是会运动来反对马来亚联邦,并在5月成立了全国巫人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中文简称“巫统”。

为了安抚马来人和巫统领袖,依布拉欣苏丹(英语:Ibrahim of Johor)主动捐献约$5,000美金给巫统,并且在1946年任命翁·惹化为柔佛州的首席部长。

之后,马来亚联合邦成立,下令撤回非马来人所拥有的公民权,这激怒了许多马来西亚华人。1949年,敦陈祯禄成立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MCA),以声张联合邦华人的权益。因此,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冲突正式展开,翁·惹化与陈祯禄则刻意保持距离。但马华公会争取华人权益的路途一开始并不顺遂,因为依布拉欣苏丹不习惯与华人商人合作,陈祯禄很难与他进行沟通。

同时,依布拉欣苏丹对于翁·惹化的行政表现开始感到不满意,因为它过于热衷巫统的事务而忽略了柔佛的事务。1950年初期,苏丹召见了翁·惹化,要他在巫统事务和柔佛事务选择一个,翁·惹化选择了前者,并于5月辞了州务大臣。

在之后几年,翁·惹化开始对于巫统坚持的的马来人本位主义感到厌恶,因此呼吁接纳不分种族的马来亚人,提议将政党名称改为“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ans National Organisation),意欲消除名称中的马来人本位主义。但是他的建议在受到拒绝之后,1951年8月26日,翁·惹化离开了巫统,并成立了马来亚独立党(英语:Independence of Malaya Party)(Independence of Malaya Party,简称IMP)。然而,马来亚独立党得不到大多数马来亚人的支持。1952年举行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马来亚独立党惨败。最后翁·惹化又离开了马来亚独立党,于1954年2月建立了马来亚国家党(英语:Parti Negara)(Parti Negara),对于非马来人的成员资格做出限制以取悦马来人,终于在1959年以他的新政党在国会取得一个席次。

虽然取得一点突破,但随着翁·惹化于1962年逝世,这两个政党之后都没有取得民众足够的支持来对抗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最后逐渐淡出政坛。

2007年,翁·惹化的故事被知名的马来西亚导演Shuhaimi Baba(英语:Shuhaimi Baba)拍为电影《1957: Hati Malaya(英语:1957: Hati Malaya)》,而翁·惹化角色则是由Zaefrul Nadzarine Nordin饰演。

相关

  • 鞘翅目See subgroups of the order Coleoptera(英语:subgroups of the order Cole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目,包括各种甲虫。目前全世界的甲虫,约182科,约有35万种,超过
  • 旧莱姆镇旧莱姆(英语:Old Lyme)是一个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县的城镇。旧莱姆的座标为41°19′00″N 72°28′00″W / 41.31667°N 72.46667°W / 41.31667; -72.46667,而该地的平均
  • 深静脉栓塞深静脉血栓是在深静脉形成的血栓,常形成于下肢或骨盆部位深处的静脉。有时也形成于上肢的静脉(这被称为Paget-Schrötter综合症(英语:Paget–Schroetter disease))。近期接受外科
  • 芬妮和亚历山大《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是一部1982年瑞典、法国和西德合作拍摄的电影。导演和编剧都是英格玛·伯格曼。故事背景是1907年到1909年间的一个瑞典小镇。影片198
  • 中央部属高校中央部门(或单位)所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或中央部属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中公立学校的一种(另一种为地方直属高校)。此类学校多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且行业特殊性
  • 雅各布·维纳雅各布·维纳(英语:Jacob Viner;1892年5月3日-1970年9月12日),加拿大经济学家,曾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与法兰克·奈特、亨利·赛门斯并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先驱。
  • 美国重建时期美国重建时期(英语:Reconstruction Era)在美国历史上指1865年-1877年,当南方邦联与奴隶制度一并被摧毁时,试图解决南北战争遗留问题的时期。“重建”提出了南方分离各州如何重返联
  • 镆的同位素本页列举了镆的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荷兰语:Erasmus Universiteit Rotterdam),也译作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位于荷兰南部城市鹿特丹,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公立大学。该校以荷兰中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思
  • 维勒峰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坐标:46°22′43.3″N 7°48′38.4″E / 46.378694°N 7.810667°E / 46.378694; 7.810667维勒峰(Wilerhorn),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南部,由瓦莱州负责管辖,属于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