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227年-233年正月
青龙:233年二月-237年二月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和疏于政事,因此让司马懿的权力坐大。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五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自从曹叡崩后,曹爽掌权,魏帝自此沦为傀儡。再后曹爽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斩杀,魏国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
叡生于建安九年(204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曹叡从小才智出众、聪明特异。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喜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操曾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曹叡好学多识,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封魏王,同年东征孙权,曹叡及妹妹东乡公主离开母亲甄氏,与祖母卞夫人,父亲曹丕一起随征江东。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其父曹丕继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岁的曹叡被封为武德侯,曹丕作《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亲自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叡的师傅,教授他经学,以此明志。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为怨言而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曹叡因为母亲获罪,降为平原侯。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丕又复其爵位,晋封为平原王。
生母被赐死,曹叡一并受罚被贬为平原侯。起初其父魏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这期间,曹叡府中来往的家臣官吏、师长、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励矫正,与卫臻私交甚好,经常一起讨论朝事和书籍。曹丕也曾询问卫臻关于曹叡的情况,卫瑧只是称赞他明理而有德行,不言其他。
据《魏末传》记载,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说:“陛下已经杀掉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而确定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叡升为平原王,后来曹丕下诏将其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进一步确定嫡长子的地位。然而曹叡因其母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后来才开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慈爱有加。除了曹丕为曹叡诏令郑称为师,平原王府中还配置高堂隆为平原王傅,毌丘俭、何曾、吉茂等一干人等为文学属官。黄初四年,曹丕为曹叡聘河内世家大族虞氏为平原王妃,又选河内毛氏入宫,曹叡十分宠爱,出入都与其同乘舆辇。
226年,五月十六日丙辰(6月28日)魏文帝病危,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十七日丁巳(6月29日)崩于嘉福殿。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
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和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明帝重用满宠处理这些内外战争,亦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明帝开始在洛阳大建宫殿,常用人力、物力,大臣杨阜、高堂隆等对此一再劝练,明帝虽多未采纳,但也不因此问罪臣属。同年,他将养子曹芳封为齐王。
237年,听从高堂隆的建议,发布《景初暦》,是岁将青龙五年春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夏四月,同年辽东公孙渊造反,自立为燕王,明帝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夏侯霸等人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从238年冬开始,魏明帝的健康开始恶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曹叡本意让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献、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辅政,但曹宇一直不接受。于是曹叡单独召见刘放、孙资到其床边问话,问道“燕王为何一直不接受大将军的安排?”刘放和孙资回答:“燕王实在是自己知道不堪大任所以推辞”,曹叡又问:“曹爽可以代曹宇为大将军么?”刘放和孙资表示赞同,同时又多次强调应该迅速召见太尉司马懿来辅助朝纲,曹叡答应并令刘放起诏书。刘放、孙资退下之后,曹叡的想法突然改变,宣诏让司马懿不要入宫,过一段时间曹叡见到刘放、孙资说:“我同意召见司马懿,但是曹肇等人却让我不要这样做,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于是再次起草诏书,命曹爽、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令,同时免去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239年1月22日),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把他急招入卧室,拉着他的手嘱咐说:“终于等到你来,现在把后事托付给您,和大将军曹爽共佐曹芳。我在死前能见到你,也没什么遗憾的了。”又把齐王曹芳和秦王招来,嘱托司马懿照顾。当天,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五岁,《三国志》作三十六岁。。《三国志》载魏明帝崩于嘉福殿,《魏书》载他崩于九龙前殿。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次子袁熙妇,据《三国志》卷三《明帝纪》记载魏明帝去世时“时年三十六”。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计算曹叡年龄时,认为甄氏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占邺城后才为曹丕所纳,到景初三年正月初一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死时最多也只有虚岁三十五岁,不能计为三十六岁。由此如卢弼等人就认为曹叡或许是袁熙之子,陈寿故意对于年龄曲笔。
魏明帝曾经下令由卢毓来推举官吏,并要求不要只看候选人的名气,而要看他们的品行与能力。明帝表示名气就像是图画的饼一样根本无用、无法充饥。这就是“画饼充饥”的典故。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