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解作用

✍ dations ◷ 2024-11-05 14:55:40 #糖解作用
糖酵解(英语:glycolysis,又称糖解)是把葡萄糖(C6H12O6)转化成丙酮酸(CH3COCOO− + H+)的代谢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自由能被用于形成高能量化合物ATP和NADH。糖酵解作用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第一步。糖酵解作用是一共有10个步骤酶促反应的确定序列。在该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会经过十步酶促反应转变成两分子丙酮酸(严格来说,应该是丙酮酸盐,即是丙酮酸的阴离子形式)。糖酵解作用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生物中,无论是有氧和厌氧。糖酵解的广泛发生显示它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代谢途径之一。事实上,构成糖酵解作用及其并行途径的戊糖磷酸途径,在金属的催化下发生在还不存在酶的太古宙海洋。糖酵解作用可能因此源于生命出现之前世界的化学约束。糖酵解作用发生在大多数生物体中的细胞的胞质溶胶。最常见的和研究最彻底的糖酵解作用形式是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这是被Gustav Embden,奥托·迈尔霍夫,和Jakub Karol Parnas所发现的。糖酵解作用也指的其他途径,例如,脱氧酮糖酸途径(Entner-Doudoroff途径(英语:Entner–Doudoroff pathway))各种异型的和同型的发酵途径,糖酵解作用一词可以用来概括所有这些途径。但是,在此处的讨论却是局限于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P途径)。整个糖酵解作用途径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糖酵解作用的总体反应式:对于简单发酵,一个葡萄糖分子到两个丙酮酸分子的代谢具有净产率2个ATP分子。然后,大部分细胞将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以“偿还”用过的NAD+.,并产生最终产物乙醇或乳酸。许多细菌使用无机化合物作为氢的受体来再生NAD+。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合成更多的ATP,但不作为糖酵解作用的一部分。这些进一步的有氧反应使用来自糖酵解作用的丙酮酸和NADH + H+。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从每个葡萄糖分子产生额外的约34个ATP分子,但是其中大部分是由截然不同的机制,以在糖酵解的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的。糖酵解作用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早先人们只知道糖在无氧环境下可降解为乳酸,但今天人们终于清楚知道,不论有氧还是无氧环境,糖会经过同样的过程分解为丙酮酸。不同的则是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被移出一分子的二氧化碳,剩余的二碳以不稳定的键结连接至辅酶A(一种衍生自维生素B5的含硫化合物),形成具有异常活泼乙酰基(附着的乙酸盐)的化学修饰物乙酰辅酶A,从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大部分缺氧细胞或组织(骨骼肌)中,丙酮酸会转化成乳酸,或者像糖类被酵母分解那样,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O2)。在有氧环境下工作的组织(典型:心肌细胞)分解三碳的丙酮酸为乙酰辅酶A和二氧化碳,乙酰辅酶A会进一步行三羧酸循环分解为CO2和氢。氢会与氢载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结合成(NADH和FADH2)。在线粒体里进行的呼吸链,NADH和FADH的氧化会导致ATP的产生,能量会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供细胞使用。糖酵解作用是唯一一条现代生物都具有的代谢途径,出现时间很早。糖酵解作用最早可能发生在35亿年前第一个原核生物中。糖酵解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不同细胞类型中所含有的酶也不一样,在所有的细胞中,皆有己糖激酶进行催化,而在肝和胰腺中,则另外含有一种称为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IV)的酵素。磷酸化过程消耗一分子ATP,后面的过程证明,这是回报很丰厚的投资。细胞膜对葡萄糖通透,但对磷酸化产物6-磷酸葡萄糖不通透,后者在细胞内积聚并继续反应,将反应平衡向有利于葡萄糖吸收的那一面推移。之后6-磷酸葡萄糖会在磷酸己糖异构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果糖。(在此果糖也可通过磷酸化进入糖酵解作用途径)接着6-磷酸果糖会在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下被一分子AT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ATP则变为ADP。这里的能量消耗是值得的,:首先此步反应使得糖酵解作用不可逆地继续进行下去,另外,两个磷酸基团可以进一步在醛缩酶的参与下分解为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会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帮助下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会被NAD+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氧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下一步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此反应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高能磷酸键由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到ADP上,生成两分子ATP。在此,糖酵解作用能量盈亏平衡。两分子ATP消耗了又重新生成。ATP的合成需要ADP作原料。如果细胞内ATP多(ADP则会少),反应会在此步暂停,直到有足够的ADP。这种反馈调节很重要,因为ATP就是不被使用,也会很快分解。反馈调节避免生产过量的ATP,节省了能量。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推动3-磷酸甘油酸生成2-磷酸甘油酸,最终成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高能化合物。最后,在丙酮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二分子ATP和丙酮酸。此步反应也受ADP调节。糖酵解作用反应序列可被分为十个步骤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通常视前五步为准备(或投入)阶段,因为这些步骤消耗能量以将葡萄糖转变为两个丙糖磷酸,即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此步骤中的酵素,与己糖分子结合,本身的构形会发生改变,催化葡萄糖磷酸化,既然被命名为己糖激酶,代表其不仅仅催化右旋-葡萄糖,而也具备催化其他六碳的糖类,像是右旋-果糖以及右旋-甘露糖磷酸化的功能,而这种酶,以不同的同工酶存在于不同的生物体或组织中,在肌肉中,是一种调节性酶,当葡萄糖-6-磷酸和腺苷二磷酸的浓度超出正常值,便可以暂时的抑制己糖激酶,使之形成与利用的反应达到速率平衡。而肝脏中,存在于一种特殊的己糖激酶名叫葡萄糖激酶,这种酶只对葡萄糖有专一性,并不会与所有己糖发生作用,而且此酶并不受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作用。它对葡萄糖的米氏常数为5~10毫摩尔/升,比己糖激酶的0.1毫摩尔/升要高很多,根据米氏常数的意义,当葡萄糖浓度很高时它才作用。由于肝脏是糖原的重要生成器官,因此当血糖浓度增高时,肝脏中的葡萄糖激酶就运作,生成了葡萄糖-6-磷酸,肝脏以此合成肝糖原。然而,此酶的合成受到胰岛素的诱导,因此,体内缺乏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的肝脏中此酶的合成速率低,影响肝脏中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的速率,故分解葡萄糖以及合成肝糖原的过程受阻。辅因子:镁离子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Δ G ∘ ′ = + 0.4 {displaystyle Delta G^{circ '}=+0.4} 千卡/摩尔,由于自由能变化小,因此反应可往二侧进行,而此异构酶亦须镁离子,且对葡萄糖-6-磷酸及果糖-6-磷酸有专一性,由于产物F6P不断被下一阶段所消耗,造成F6P的浓度很低,反应往回进行的速率较低,若果糖-6-磷酸的浓度很高,反应将遵守勒沙特列原理,产生出葡萄糖-6-磷酸。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Δ G ∘ ′ = − 3.40 {displaystyle Delta G^{circ '}=-3.40} 千卡/摩尔,故为不可逆反应。此反应为糖酵解作用中,第二个重要的控制点,在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反应为不可逆的。而磷酸果糖激酶,与果糖激酶一样,属于一种调节性酶,且为肌肉糖酵解作用中主要的调节性酶,受到ATP与AMP数量比的影响:当ATP过多时,ATP结合到酶的调控部位,酶的构象发生变化而受抑制;AMP会解除此酶的抑制,使其恢复高效状态。氢离子浓度对此酶也有抑制作用:当血液中的乳酸较多时,即氢离子浓度增高,这样就抑制了酶,使得糖酵解效率下降,阻断了糖酵解下游生成乳酸的途径,因此这种调控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辅因子:Mg2+糖酵解作用的第二阶段为放能阶段,此阶段的目的在于产生高能分子ATP和NADH。因为一个葡萄糖在准备阶段时已经变成两个丙糖,所以在放能阶段中每个反应会发生两次。最后产生2个NADH和4个ATP,使得单一葡萄糖在经过整个糖酵解作用后净得2个NADH和2个ATP。ATP会用于其他需能反应,而NADH则会进入呼吸链或作为还原剂参与细胞内其他还原加氢反应。被脱下的氢用于还原氢载体NAD+,形成NADH。辅基: 两个Mg2+:辅基: Mg2+人体可通过糖异生,即从非糖化合物,如丙酮酸和乳酸等物质重新合成葡萄糖。当肝或肾以丙酮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糖异生中的其中七步反应是糖酵解中的逆反应,它们有相同的酶催化。但是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必须绕过这三步反应,代价是更多的能量消耗。这三步反应都是强放能反应,它们分别是:1葡萄糖经已糖激酶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ΔG= -33.5 kJ/mol2 6磷酸果糖经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ΔG= -22.2 kJ/mol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生成丙酮酸ΔG= -16.7 kJ/mol糖酵解作用在体内可被精确调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会造成浪费。同时,当细胞内还进行糖异生的时候,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要避免空循环的发生。调节是通过改变底物浓度,酶的活性实现的。磷酸果糖激酶是其中最重要的限速酶,这也是巴斯德效应的关键参与者,它也决定了糖异生的速度,成为调节位点。AMP的浓度越高,酶的活性越高。就是当机体大量消耗了ATP,而相应又产生了很多AMP的时候,酶的活性提高,使得糖酵解按生成ATP的方向快速前进,以提高ATP产量。在细胞中,NADH与NAD+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在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NADH必须被进一步氧化,转化为NAD+才能够让糖酵解持续进行。另外足够的NAD+是3磷酸甘油醛成为1,3二磷酸甘油酸这一步反应重要的前提。在此过程中NAD+会被还原为NADH+H+,即是氢载体,通过穿梭将氢带到呼吸链。NAD+的再生可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过程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生成1,6-二磷酸果糖后的大部分反应都是向能量升高的方向进行的,没有酶(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甘油酸激酶(PGK))的催化,是不会自发进行的。而糖酵解的逆过程--糖异生(从甘油等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则容易进行,此过程用到大部分在糖酵解里面出现过的酶,除了提到的两位“车夫”外,它们只出现在糖酵解中。在糖异生这两步逆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分别为-14及-24 kJ/mol。在糖酵解作用中,每分子葡萄糖提供两分子ATP。真核生物的粒线体能同时从两分子丙酮酸中另外获得36分子ATP。能量转化的多少取决于在细胞质中产生的NADH + H+通过粒线体膜的方式。不论在无氧还是有氧环境中,糖酵解成丙酮酸这一过程都能进行。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作用下脱氢。脱下的氢离子会将氧化剂(辅酶)NAD+还原成NADH + H+。NAD+会在呼吸链中再生。若在无氧环境,放热的(ΔGo´ = - 25 kJ/mol)乳糖脱氢酶(LDH)反应会再生NAD+:丙酮酸的还原会生成乳糖和再生NAD+(酵母则会使用另外两种酶—丙酮酸脱羧酶加乙醇脱氢酶)。下图可阐明此过程:无氧环境下糖酵解作用GAPDH-和LDH-反应的相互联系,除了少部分NADH+H+会被磷酸甘油脱氢酶(GDH)转化外,大部分会用于再生NAD+。醛缩酶(A、B(英语:Aldolase B)、C(英语:Aldolase C)) · 磷酸丙糖异构酶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科学分类生物分类学(英语:biotaxonomy)通常直接称分类学(英语:taxonomy;法语:taxonomie;西班牙语:taxonomía),是一门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酒精搓手液酒精搓手液,又名搓手液、免冲水洗手液、免洗洗手液等,是一种用作洗手的液体。酒精搓手液的主要成分为酒精,用作杀菌。由于酒精搓手液无需用水冲洗,所以可以用于外出时清洁双手之
  • 多囊性肾病变多囊性肾病变(英语: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又称多囊肾、泡泡肾,多囊性肾病变是一种遗传病的肾病变,人、猫、狗等多种动物都可能发病,其中猫的发病率高达6%。人类的多囊性肾病
  • 联合国日联合国日,于1948年由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以纪念于联合国宪章生效三周年。联合国日定为每年10月24日。联合国日的设立是意图让人们记住联合国的目标和成就。联合国日是10月20日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COS),又称斯-李二氏症(Stein-Leventhal syndrome),是一连串女性因为雄性激素上升所导致的症状。多囊性卵巢的症状包含月经不规律
  • 精神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视知觉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氯氟烃氯氟烃(英语: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称氟氯烃、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氯氟化碳,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因为低活跃性、不易燃烧及无毒,氯
  • 勿加泗勿加泗是印度尼西亚的城市,由西爪哇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东南部爪哇岛西部,面积210.4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378,2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298人。泗水万隆
  • 子宫肉瘤子宫肉瘤(英语:uterine sarcoma),是一类子宫的平滑肌或结缔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种恶性转移性肿瘤。它的子类包括有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英语: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