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峇巨灾理论

✍ dations ◷ 2025-04-25 00:59:00 #多峇巨灾理论
根据多峇巨灾理论,史前人类受到近期一次在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峇湖(2°37′N 98°49′E / 2.617°N 98.817°E / 2.617; 98.817)大型火山爆发造成的巨灾所影响。这个理论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史坦尼·安布鲁士(Stanley H. Ambrose)最先提出。人类在最近三至五百万年的世界上生活发展。根据这理论,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使那时的世界人口大为减少。这火山爆发可能在七至七万五千年前在印尼多峇湖发生,强度为火山爆发指数的8级,即超大规模(mega-colossal)级数,喷出了2400立方千米的火山物质,释放的能量达到十亿吨烈性炸药量,或为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的三千倍。大量的火山灰令全球温度在之后数年间下降了3至3.5摄氏度,在地球北部甚至下降了10-15度,引起一次冰河时期。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劫难后的幸存者们,在各自的不同地域发展繁衍,最后人类再次遍布整个地球。破火山口长100公里、宽60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内湖——多巴湖。最深处505米,海拔905米。 多巴火山似乎已在这次大爆发中耗尽了动力,此后不仅没有再次喷发,而且火山周围地质状况也稳定异常。一些地理证据及电脑模拟支持多峇巨灾的可能性。基因遗传证明现在的人类虽然表面看来分别颇大,但根据遗传基因突变的平均速率推算,现代人全都是源自一个在多峇巨灾发生的年代只有一千至一万人的群体。如果按这理论,全世界只有非洲一地的史前人类幸存了下来,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他们再从非洲出发,先到达印支半岛及澳洲,然后再往中东双子河流域,及亚洲其他各地。突然的巨大环境改变可能令当时各种物种进入种群瓶颈,导致分散的人类群体加速异化,最终使现代人的先祖以外的人类绝种。

相关

  • 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拉丁语:Cytomegalovirus,简称CMV)是一种疱疹病毒。感染人类的品种称 human CMV (HCMV) 或Human herpesvirus-5 (HHV-5),是巨细胞病毒中研究最深入的在人类和哺乳动物
  • 人造放射性同位素(英语:radionuclide,radioactive nuclide 或 radioactive isotope),是指原子核不稳定、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着很多种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
  • 拓扑学在数学里,拓扑学(英语:topology)也可写成拓朴学,或意译为位相几何学,是一门研究拓扑空间的学科,主要研究空间内,在连续变化(如拉伸或弯曲,但不包括撕开或黏合)下维持不变的性质。在拓扑
  • 女性生殖器官女性生殖系统是由人类女性的生殖器官组成的系统。可分成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分别指生殖系统在体内不可见的部分和体外可见的部分。人类女性的生殖系统在出生时尚未发育成
  • 逻辑代数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逻辑代数(有时也称开关代数、布尔代数)是代数的一个分支,其变量的值仅为真和假两种真值(通常记作 1 和 0)。初等代数中变量的值是数字,而且主要的运算是加法、
  • 磁场在电磁学里,磁石、磁铁、电流及含时电场,都会产生磁场:3-4。处于磁场中的磁性物质或电流,会因为磁场的作用而感受到磁力,因而显示出磁场的存在。磁场是一种矢量场;磁场在空间里的
  • 世界牛奶日世界牛奶日(英语:World Milk Day)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设立的节日,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牛奶作为全球性食品的重要性。自2001年以来,每年的6月1日都会有相关活动开展。该节日旨在
  • 脂肪酶脂酶,是一种催化脂类的酯键水解反应的水溶性酶。因此,脂酶是酯酶下的一个亚类。脂酶存在于基本上所有的生物体中,它在对脂类(如甘油三酸酯、脂肪、油等)的消化、运输和剪切中发挥
  • 复制起点复制起点或复制原点(英语:origin of replication 或 replication origin)是在基因组上复制(replication)起始的一段序列。其中复制可以是在生命体中(如真核生物或者原核生物)的DNA
  • 蛩蠊蛩蠊,是蛩蠊科(Grylloblattidae)的无翅昆虫。它们生活在高山上的寒冷地区,并不能在2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其外观令发现的科学家感到疑惑。第一个被命名的物种北美蛩蠊 ( Gry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