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峇巨灾理论

✍ dations ◷ 2025-07-08 00:37:53 #多峇巨灾理论
根据多峇巨灾理论,史前人类受到近期一次在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峇湖(2°37′N 98°49′E / 2.617°N 98.817°E / 2.617; 98.817)大型火山爆发造成的巨灾所影响。这个理论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史坦尼·安布鲁士(Stanley H. Ambrose)最先提出。人类在最近三至五百万年的世界上生活发展。根据这理论,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使那时的世界人口大为减少。这火山爆发可能在七至七万五千年前在印尼多峇湖发生,强度为火山爆发指数的8级,即超大规模(mega-colossal)级数,喷出了2400立方千米的火山物质,释放的能量达到十亿吨烈性炸药量,或为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的三千倍。大量的火山灰令全球温度在之后数年间下降了3至3.5摄氏度,在地球北部甚至下降了10-15度,引起一次冰河时期。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劫难后的幸存者们,在各自的不同地域发展繁衍,最后人类再次遍布整个地球。破火山口长100公里、宽60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内湖——多巴湖。最深处505米,海拔905米。 多巴火山似乎已在这次大爆发中耗尽了动力,此后不仅没有再次喷发,而且火山周围地质状况也稳定异常。一些地理证据及电脑模拟支持多峇巨灾的可能性。基因遗传证明现在的人类虽然表面看来分别颇大,但根据遗传基因突变的平均速率推算,现代人全都是源自一个在多峇巨灾发生的年代只有一千至一万人的群体。如果按这理论,全世界只有非洲一地的史前人类幸存了下来,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他们再从非洲出发,先到达印支半岛及澳洲,然后再往中东双子河流域,及亚洲其他各地。突然的巨大环境改变可能令当时各种物种进入种群瓶颈,导致分散的人类群体加速异化,最终使现代人的先祖以外的人类绝种。

相关

  • 结构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分支,关心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分子和核酸的分子)的分子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包括构架和形态),它们是如何获得它们
  • Ac6d1 7s22, 8, 18, 32, 18, 9, 2第一:499 kJ·mol−1 第二:1170 kJ·mol主条目:锕的同位素锕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符号为Ac,原子序为89。锕在1899年被发现,是首个得到分离的非
  • 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噻二唑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hiz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3-8小时,在大鼠体内的LD50(半致死量
  • 婴儿期反射原始反射(英语:Primitive reflexes),是指一类婴儿(而非神经完整的成年人)能够表现出来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射行为,其反应类型能够响应特定的刺激。这些反射会随着儿
  • 波摩莱波莫里埃(保加利亚语:Поморие,拉丁文字转写:Pomorie,旧称在希腊语中是Αγχίαλος、Anchialos;拉丁语中是Anchialus;保加尔语中是Tuthom;保加利亚语中是Анхиало;
  • ACys1G96, 1R4C, 1TIJ, 3GAX, 3NX0, 3PS8, 3QRD, 3S67, 3SVA· protease binding · endopeptidase inhibitor activity · cysteine-type endopeptidase inhibitor activity
  • 熟语熟语,又称习语(idiom),是由词或语素(外语单音节,汉语单字一音)构成的常用而定型的现成语句,是大于词的语文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熟语是短语或句子,但又与一般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
  • Homininae人亚科(Homininae)是人科下的亚科,当中包括了人类及其已灭绝的亲属,以及大猩猩及黑猩猩。它亦包含了所有的原始人类,如南方古猿。直至1980年前,人科都只有人类一种,而其他的都是属
  • 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来源、三次资料,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英语:Paleolithic age)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划定此时期为距今约260万年或250万年(能人首次制造出石器)至1.2万年前(农业文明的出现)。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至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