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目

✍ dations ◷ 2025-05-15 08:41:59 #有甲目,异关节总目

有甲目(学名:Cingulata),又名贫齿目,是异关节总目下两个目的其中之一。有甲目代表了美洲大陆上有甲的(英语:armour (zoology))胎盘类动物。犰狳科和倭犰狳科是本目现时仍有现生种的两个科。另外还有两个已灭绝的科的物种,与现存最大的犰狳——大犰狳的45千克(100磅)相比,仍要巨大得多。分别是于约一万年前消失的潘帕兽科,其体重可达200千克(440磅),以及于最后的冰河时期灭绝的倭犰狳科雕齿兽亚科物种,体重更可达2,000千克(4,400磅)以上。

此目物种于古新世期间原生于南美洲,并因两大陆仍未结合,因此大部分在新生代时期仍留在南美大陆上。但当巴拿马地峡于三百万年前形成后,三个科的不同物种均向北扩散,是为南北美洲生物大搬风的一部分。这些物种在存活上数千万年后,大部分的大型物种与在这地区上的巨型动物群均于全新世期间灭绝。,较古印地安人开始殖民美洲的时期稍迟一点。

有甲目物种的背部有细小的、呈鳞片状、角质化的重叠表皮,称为“鳞甲”(scute),是由皮肤骨化(osteoderm)形成,并成为其独有的背甲。大多数物种在肩部及臀部亦有坚实的护盾,并有三到九条以具弹性皮肤分隔开的鳞甲带覆盖其侧面和底部。。

潘帕兽的甲壳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这是由于甲壳之间仍有三条可动的横向皮肤骨化带。但与犰狳不同,这些带是由单一的鳞甲所覆盖,而不是像犰狳般是由多于一条鳞甲带所连接。雕齿兽的背甲像龟的甲壳般,是由已融合的骨板所组成,完全没有可动的鳞甲带。

潘帕兽和犰狳均有鳞甲覆盖于其头部之上。雕齿兽则拥有被鳞甲厚实包覆的尾部,甚至如星尾兽在尾巴的末端拥有尾槌,就如同恐龙中的甲龙亚目。证据显示这些尾槌可以用来防御或是雄性间竞争。

许多种犰狳以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部分种类为杂食性,以小型脊椎动物与植物为食。潘帕兽则认为是以啃食地面植披为主而同位素分析显示雕齿兽是以C4类禾本科为主食。另外六带犰狳亚科中已灭绝的巨六带犰狳属较为特别,为特化的肉食动物。

下列分类反映了Delsuc (2016)的种系发生学的结果。传统分类认为雕齿兽为独立于现今犰狳之外的独立支序,但Delsuc (2016)的研究对星尾兽的mtDNA 进行分析,发现原来星尾兽所属的雕齿兽亚科与现代有甲目的倭犰狳亚科及三带犰狳亚科是同一演化支的旁系群。然而,迄今仍未有潘帕兽的DNA排序研究结果。

有甲目

相关

  • 风车风车可以有以下意思:
  • 压电现象压电效应(英语:Piezoelectricity),是电介质材料中一种机械能与电能互换的现象。压电效应有两种,正压电效应及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在声音的产生和侦测,高电压的生成,电频生成,微量天
  • 结构材料材料按其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就是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比如强度、韧性及高温性能等等)用作结构件的材料。而具有特殊的电、磁、热、光等物理性
  •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与法学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简称红皮书)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此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IUCN红色名录
  • 爪兽爪兽亚目(学名:Ancylopoda) 是一类已经灭绝了的古哺乳动物,属于奇蹄目。面部轮廓酷似马,但是不长蹄而长爪,且不善奔跑。爪兽的前肢较后肢长,这样的形体看上去像现代的鬣狗。爪兽行
  • 色彩颜色或色彩(英语:Color)是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对光的颜色类别描述的视觉感知特征,其名称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这种对颜色的感知来自可见光谱中的电磁辐射
  • 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1月18日通过公布,3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第一条说明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
  • 中美蓬尾浣熊中美蓬尾浣熊(Bassariscus sumichrasti)是一种浣熊,分布在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部的中美洲。它们喜欢栖身在潮湿及热带常绿的林地及山区森林,按季节会生活在较干旱的落叶林。在
  • 汽缸盖汽缸头又称为引擎的,座落于汽缸床之上,在顶置汽门设计(OHV)的引擎中,其内部包含了主要的阀机构,如气门,汽门弹簧,气门挺杆/摇臂,而在顶置凸轮轴(SOHC or DOHC)设计的引擎中,又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