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 dations ◷ 2025-02-23 20:37:11 #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宁波市境内的图书馆,鄞州区,鲁班奖获奖工程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又名宁波第二图书馆,同时附设为鄞州区图书馆,是一家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图书馆,位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位于宁波南高教园区,宁波市人民政府称之为“宁波八大文化工程”之一,由宁波市教育局投资建设和管理,是宁波市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是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该馆的功能是为宁波市民和大学园区内各校师生提供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

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下设在该馆一楼,宁波数字图书馆亦由该馆主导运营。图书馆是浙江省持证读者数最多的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总投资近1.2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9278平方米。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集三馆于一身:是宁波大学园区(南区)中各大中专院校共用的高校图书馆,同时兼具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向广大宁波市民开放,因此又称宁波市第二图书馆。

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进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设计工作。

2002年初,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动土兴建。

2002年4月,宁波市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公开招聘馆长,颜务林担任首任馆长。

2003年9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竣工。

2003年12月28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试开馆。

2004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获得2004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04年6月1日,鄞州区图书馆已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

2005年8月7日,当日访问量达10053人次,次日访问量亦破万人,许多人席地而坐也不肯离去。

2011年7月1日起,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办借书卡免押金。

2011年7月2日,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暂设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内,至2015年馆藏藏书达3万册。

2012年5月39日,宁波市红领巾图书馆附设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内。


原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仅仅是大学图书馆,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想法是由首任馆长颜务林提出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是:“以文化为灵魂,以人气为中心,坚持教育职能、信息职能、文化休闲职能三者并举。以人为本,走文化之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走数字化之路。立足园区,辐射全市,突出宁波特点,把我馆建设成园区及宁波市的知识学习中心。”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每天开放13个小时,平均每天接待读者2000-4000人次,现有各类藏书230多万册,期刊近3000种,报纸200余种,设置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信息接点1200个,提供150台计算机供读者使用。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内部设有报刊借阅区、文艺类图书借阅区、社科类图书借阅区、科技类图书借阅区、外文文献借阅区、盲文文献借阅区、地方文献阅览区、华宝斋古籍文献阅览区、少儿文献借阅区等服务区域。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提供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设有多媒体视听室、公众教学区、报告厅、科普展览厅、小音乐厅、文化沙龙、健身中心。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拥有网络信息接点1200个,提供150台计算机供读者使用。读者可持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借书证享受每月30小时的免费上网,超出部分按1元/小时计算。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官方网站 是数字图书馆功能最主要的服务平台,通过它可以进行远程服务和下载数字资源。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官方网站 提供的远程扩展服务有: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所有数资源可以通过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et的计算机访问(个别服务只对拥有宁波本地IP地址的计算机开放)。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有: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位于宁波大学园区内,是各大中院校公用的图书馆,所服务的各大院校有: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也是为鄞州区乃至整个宁波市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宁波大学园区内各大院校的学生和鄞州区的市民。由于离宁波市中心较远,车程普遍需要35分钟以上,所以市区读者所占比例不高,大约在30%左右。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是多重内涵的统一,是近年来对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大胆尝试: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既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统一,又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统一。

在硬件方面,首任馆长颜务林对图书馆布局做了大量修改和创新,取消了原有的密集书库、非开架阅览区,实现全开架阅览;将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墙全部打通,实现全开放结构;不设立单独的计算机房,而是将计算机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阅览区;在每一个阅览区设置沙发,为读者提供较为舒适的读书环境。馆内配备了3M自助借书仪,读者能够在值班人员不在的情况下自助借书。把原先纸制的借书证改为非接触式IC卡,借书、复印、上网等诸多服务均通过“一卡通”进行管理。

在软件方面,如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办借书证仅需15分钟;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现了在线续借、预定等功能。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国内图书馆界享有较高声誉,并且和国内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有密切交流,如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科林·坎贝尔评价其为“世界一流的图书馆”。

舒适的环境和免费的服务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由于设置了少儿阅览区和少儿活动中心,有的周边居民在上班之前将子女送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下班后再接回家。这种现象在寒假和暑假尤其明显。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际上还附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以效实中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全高一年级4.28%的学生的社会实践地点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作为宁波八大文化工程之一,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也是宁波市对外展示宁波形象的窗口,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担了宁波市多数的外交流工作,接待过的来宾有:

尽管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馆藏较为完备的图书馆,但仍有一些缺陷和不足。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于2003年建立的新馆,而且经费有限,所以传统纸质印刷图书数量较少。目前传统纸质印刷图书的数量正以每年10万册左右的速度增加。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宁波市中心较远,家住市区的读者去那里很不方便。市区读者大多乘私家车前往而且自备食物,一般在图书馆内呆上一整天。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馆名较多,很容易搞混。目前在正式场合正在使用的有:

曾经使用过但现在基本不使用的馆名有:

人们常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大学图书馆相混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大学园区内各大院校共用的图书馆和宁波市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对学生和全市市民开放。宁波大学图书馆,是宁波大学校内的大学图书馆,仅对校内学生开放。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初名“宁波高教园区图书信息中心”,后在首任馆长颜务林的建议下更名为“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

2002年李岚清再次视察宁波高教园区时,地方领导邀请李岚清为宁波高教园区题词。李岚清将“宁波高教园区”误写为“宁波大学园区”,之后“宁波高教园区”即更名为“宁波大学园区”。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随即更名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消除歧义,人们中通常避免使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这个名称,常用“大学园区图书馆”或“高教园区图书馆”,最近也有人开始使用“二图”这个简称。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指示牌

相关

  • 行政院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
  • 外骨骼外骨骼是节肢动物外壳的俗称,因为坚硬有如骨骼,因此得名。如螃蟹的壳、昆虫的角质层等。亦有人把乌龟的壳视为一种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 无花果属榕属(学名:Ficus),又名无花果属,是桑科内的其中一属也是无花果族(学名:Ficeae)的唯一属,内里包含近八百种的树木、灌木及藤本植物等。它们原为热带雨林的原生品种,但也有部分延伸至暖
  • 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英语:Micronutrient deficiency)是指植物或动物缺乏足够的一种或多种微量营养素,因而无法维持最佳健康。人类和其他动物中,此病可分为两类,包括维生素缺乏症和矿
  • histamine组胺(英语:Histamine),是一种有机含氮的环状化合物。它参与局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并具有作为瘙痒介体中心与调节肠道生理功能的作用。它还被用作神经递质。组胺由嗜碱性球和附
  •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一所以远程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为主的大学,1978年2月开始筹建,1979年2月6日正式开学,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
  • 哈罗德·霍尔特哈罗德·爱德华·霍尔特,CH(Harold Edward Holt,1908年8月5日-1967年12月17日),第17任澳大利亚总理,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1966年起任自由党领袖和澳大利亚总理,1967年在维多利亚州
  • 谢哲胜谢哲胜(1965年3月15日-),台湾台北人,台湾法律学者,建国中学毕业,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就读,1992年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国立中正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院长
  • 杰尼斯·伊万诺维奇·冯维辛杰尼斯·伊万诺维奇·冯维辛(俄语:Дени́с Ива́нович Фонви́зин,1745年4月3日-1792年12月1日)是18世纪俄罗斯讽刺作家、戏剧家。冯维辛1745年4月3日出生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比赛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就是正式比赛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澳大利亚和美国具有较大的优势。在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游泳比赛不分泳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