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堕落

✍ dations ◷ 2025-07-27 02:20:46 #人的堕落

人的堕落(英语:the fall of man / the fall)是基督教中用来形容第一个男人和女人从无罪、顺服上帝的状态转变为有罪、悖逆的状态的术语。尽管堕落的教义没有在《圣经》中提到,但该教义来自释经学对《创世记》第3章的解释。起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与上帝同在,但蛇诱使他们吃了伊甸园里知善恶树的果实,这是上帝所禁止的。此后,他们为自己裸体感到羞耻,上帝将他们驱逐出伊甸园,以防他们再食用生命树的果实而获得永生。

在许多基督教派系中,堕落的学说与原罪的学说密切相关。他们认为,堕落将罪恶带入世界,破坏了包括人类本性在内的整个自然世界,使所有人都生于原罪之中,没有上帝的恩典,他们无法获得永生。东正教接受堕落的概念,但基于《以西结书》18:20经文的一部分:“儿子不担当父亲的罪孽”,拒绝原罪会世代传承的说法。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徒相信耶稣为选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们可以从罪恶中得救。犹太教没有“堕落”或“原罪”的概念,对伊甸园叙事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一些加尔文主义者,上帝的律例相对于堕落的逻辑顺序是区分堕落前预定论和堕落后预定论的标准。

伊甸园和人类堕落的故事代表着亚伯拉罕各民族之间的传统,其表现或多或少地象征着某些道德和宗教真理。

人类堕落的学说是从《创世记》第3章的基督教释经中推论出来的。据其叙述,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上帝将他们放在伊甸园中,并禁止他们吃善恶树上的果子。然而蛇引诱夏娃食禁果,她还与亚当分享了禁果,他们立刻为自己的裸体感到羞耻。随后,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驱逐出了伊甸园,命令亚当努力劳作以获取他的生活所需,并加增夏娃怀胎的痛苦,还安设基路伯来保护入口,以使亚当和夏娃不会吃“生命之树”的果子。

《禧年书(英语:Book of Jubilees)》给出了导致人类堕落的事件的时间框架,指出蛇在亚当被创造后的第八年的第二个月的第17天说服夏娃吃禁果(3:17)。它还指出,他们是在当年第4个月的新月被赶出伊甸园的(3:33)。

对《创世记》2:17(“因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的解经已经运用日-年法则(英语:Day-year principle)来解释亚当如何在一日之内死亡。《诗篇》90:4、《彼得后书》3:8和《禧年书》4:29-31解释说,对上帝来说,一日相当于一千年,因此亚当在同日之内死了。另一方面,希腊语七十士译本将“日”译成希腊语中指“24小时”的词(ἡμέρα,)。

根据《创世记》的叙述,在人类前世时期,人类的寿命已接近一千年,例如亚当活了930岁。因此,“死”被解释为成为变得会死。但是,语法不支持这种解读,也不支持这种叙述: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以免他们从第二棵树生命树上摘果子吃并获得永生。

《创世记》3的天主教释经声称,人的堕落是“原始事件,是在人的历史开始时发生的事”。传统上,据说亚当夏娃的堕落给人性带来了“四伤”。这些是圣比德等人——尤其是圣托马斯·阿奎那(STh I-II q. 85, a. 3)——列举的。它们是原罪(缺乏成圣的恩典和原始的公义)、自欺欺人(灵魂的激情不再完美地受灵魂的智慧支配)、身体的脆弱和死亡,以及智慧被蒙蔽和无知。它们否定或削弱了上帝给亚当和夏娃的原始恩赐或成圣的恩典、正直、永生和灌输的知识。亚当夏娃把最初的罪恶“传递”给了他们的所有后代,作为原罪,使人类“遭受了无知、痛苦和死亡的统治,并倾向于犯罪”。尽管人类在原罪的原始事件之后所继承的败坏状态被明确地称为有罪或罪恶,但它被理解为全人类在亚当身上团结而来的一种罪恶,而不是人类的个人责任。甚至孩子也要承担亚当罪恶的后果,而不是承担原罪的责任,因为罪恶始终是个人行为。洗礼被认为可以消除原罪,尽管其对人性的影响仍然存在,因此,天主教会甚至为未曾犯任何个人罪的婴儿洗礼。

东正教拒绝接受原罪世代相传的观点。其教义部分基于《以西结书》18:20,该段经文表明儿子不担当父亲的罪。教会教导说,除了良心和善行的倾向外,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有因世界堕落状况而犯罪的倾向。它遵循忏悔者圣马克西穆斯(Maximus the Confessor)和其他人的观点,将人性的变化描述为一种“协商意志”(θέλημα γνωμικόν)的引入,它与上帝创造的向善的“自然意志”(θέλημα φυσικόν)相反。因此,根据圣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所说,非基督徒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

正教认为,尽管每个人都承担着第一宗罪的后果(即死亡),但只有亚当和夏娃才犯有该罪。亚当的罪不仅被理解为是对上帝诫命的违背,而是人类价值观念的等级从上帝中心向人类中心的转变,这是由他在上帝以外的欲望客体所驱动的,在该情境下是“好作食物”的树的果实,以及某种“被渴望的东西”。

传统上,女人是人类堕落的主要罪魁祸首。关于顺服的考释是,上帝在这句话中预言了罪进入人类的自然后果:丈夫“必管辖你”。《提摩太前书》的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解释,其中作者解释了女人要顺服的原因:

女人要事事顺服地安静学习。我不许女人教导,也不许她管辖男人,只要安静。因为亚当先被造,然后才是夏娃;亚当并没有受骗,而是女人受骗,陷在过犯里。

因此,对《创世记》第3章和《提摩太前书》第2章中这些经文的一些解释得出了一种观点,即女人被视为夏娃的罪的承担者,且女人在堕落时的行为是她与男人之间普遍、永恒的从属关系的主要原因。:21

然而,理查德(Richard)和凯瑟琳·克拉克·科洛格(Catherine Clark Kroeger)辩称:“告诉女人,当她信靠基督时,她的个人的罪被宽恕了,但她必须继续因夏娃的罪受到惩罚,这是一个严重的神学矛盾。”他们坚称,引用夏娃以针对女性的武断评论“从圣经神学和呼吁基督徒交托的角度来看都是危险的解释”。他们认为,“如果使徒保罗因其在不信上的愚昧而被宽恕”,包括迫害和谋杀基督徒,“然后被赋予事奉,为什么同样的宽恕和事奉在女人身上就不行”(仅因为她们亿万年前的祖先的罪)?对此,科洛格夫妇得出以下结论:保罗指的是《创世记》3:15的允诺,即通过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击败撒但,女人的孩子(耶稣)会压碎蛇的头,但蛇只会伤她后裔的脚跟。:144

人们堕落的象征层面通常被认为与命运决定后的经验积累相关。《创世记》第3章叙事的某些象征符号可能与农业革命的经验有关。与苏美尔、埃及和其他创世神话一样,《创世记》记述中的蛇可能代表季节的变化和更新。在中美洲的创世神话中,带羽毛的农业蛇神克察尔科亚特尔与学习和更新有关。夏娃在《创世记》中的主导作用可能是由于新石器时代妇女对摆脱采集者生活而转向种植农作物的兴趣。在早期的农业定居点中,妇女也不可避免地扮演组织者的角色,从而有效地领导了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尽管与现代社会相比,这些定居点可能是相对平等的,但《创世记》的叙述可以解释为对失去狩猎、采集生活的伤感,视之为“失乐园”。

在诺斯底主义中,蛇因将知识带给亚当和夏娃,从而使他们摆脱了造物主的控制而被感谢。造物主放逐了亚当和夏娃,因为现在人类已经成为威胁。

在伊斯兰教中,阿丹(汉译《古兰经》中“亚当”的译法)和他的妻子被恶魔所误导,恶魔以长生和不朽园来诱惑他们,说:“你俩的主禁你们俩吃这棵树的果实,只为不愿你俩变成天神,或永生不灭。”。阿丹和哈娃(同“夏娃”)曾被警告不要被恶魔的计划欺骗,并已被真主命令避开恶魔提到的那棵树。尽管真主已经提醒他们,他们有足够的预备,“必不饥饿,必不裸露,必不口渴,必不感炎热”,他们最终还是屈服于恶魔的诱惑,食了书上的果实。犯了罪之后,“他俩的阴部就对他俩显露了,他俩就以园里的树叶遮蔽身体”,随后被从乐园降下到大地并“互相仇视”。但是,真主也向他们保证:“如果正道从我降临你们,那末,谁遵循我的正道,谁不会迷误,也不会倒霉。”

在伊斯兰教内部,阿拉维派认为他们曾经是在光明的世界中崇拜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明亮的星星,但由于犯下了骄傲的罪孽,他们被驱逐出了先前的状态,并被迫移居物质世界。

在经典的琐罗亚斯德教中,人类是通过善意、言语和行为抵御腐朽和破坏的力量。若不积极地这样做,将给个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这也是波斯神话的重要文本《列王纪》中许多故事的寓意。

在威廉·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1599年)中,国王将斯克罗普男爵(自幼的朋友)的叛变描述为“就像人的又一次堕落”,指的是叛国行为导致了他自己的信仰和纯真的丧失。

C·S·路易斯的小说《皮尔兰德拉星》(,1943年)在一个新的伊甸园背景下探讨了堕落的主题,金星上新的伊甸园中住着绿色皮肤的亚当和夏娃,主人公剑桥学者兰塞姆博士被运送到那里,承担制止撒但并防止新的堕落的使命。

在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堕落》(La Chute,1956年)中,堕落的主题是以战后阿姆斯特丹的一家称作“墨西哥城”(Mexico City)的酒吧为背景、第一人称视角来表达的。主角让-巴蒂斯特·克拉芒斯(Jean-Baptiste Clamence)向一位熟人诉说了他因拒绝营救从桥上跳下摔死的一名妇女所留下的困扰。该作探索了现代西方良心的困境以及洗礼和恩典的神圣主题。

J·R·R·托尔金在他对《芬罗德与安德瑞丝的辩论》(辛达林:,1993年去世后出版)的评论中提到“阿达奈尔的故事”,这是其在中洲神话中对人类堕落的重新想象。这个故事介绍了米尔寇(Melkor)通过诱使第一批人崇拜他而非一如·伊露维塔(Eru Ilúvatar),从而导致人类丧失了“伊甸园”状态。该故事是《魔苟斯之戒(英语:Morgoth's Ring)》的一部分。

丹尼尔·奎因(Daniel Quinn)的 《以实玛利》(,1992)和《B的故事》(,1996)小说都提出,人类堕落的故事首先是由另一种文化思考的,它观察了当今占统治地位的极权主义农业文化的发展。

在菲力普·普曼( Philip Pullman)的《黑暗元素三部曲》系列(1995、1997、2000)中,堕落的出现是积极的,因为这是人类实现自我意识、知识和自由的时刻。普曼认为,以无知为代价的天真、无罪是没有价值的。

小说《蝇王》探讨了人类的堕落。故事情节描绘了纯真的年轻孩子们被困在荒岛上时变成野蛮人。《蝇王》最初题为《内心的陌生人》(),也显示了他对人性的看法。

该主题在欧洲历史艺术中也经常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雕刻师兼画家卢卡斯·范·莱顿创作了亚当和夏娃的几个不同木刻作品(其中两个是他的《女性的力量》系列的一部分)。

相关

  • 圣海伦火山圣海伦火山(英语:Mount St. Helens)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处,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部分。山的名称来自
  • 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是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将原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区域部分领土委托法国治理的地区。其范围约包括现今之叙利亚、黎巴嫩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萨
  • G1511日兰高速日照-兰考高速公路,简称日兰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1511,是G15国道的联络线之一。起点在山东日照,途经曲阜、济宁、菏泽至河南兰考。途径山东、河南两省,目前已全线通车。
  • 罗马海军罗马海军 (拉丁语:Classis)乃古罗马的海军,这支海军为罗马在地中海开疆辟地,却从未如同罗马军团享有同等特权,寰顾历史罗马人始终是个以土地为基础的国家,罗马征服希腊及埃及等地方
  • 杰弗里·拉什杰弗里·拉什(英语:Geoffrey Rush,1951年7月6日-),澳大利亚知名男演员,1996年因传记电影《钢琴师》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也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澳洲人,近年最知名作品是迪士尼
  • 陈庆珠陈庆珠(Chan Heng Chee)(1942年4月12日-)是一名新加坡学者、外交官,目前担任新加坡外交部无任所大使、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少数权利总统理事会委员。她最为人知是1996年7月到2012
  • 天人五衰 (小说)天人五衰,是三岛由纪夫长篇巨著《丰饶之海》四部曲的最后一部,是他切腹自杀当天早上才完成的巨著。所谓的天人五衰,原是佛家语,意指天寿将尽时,所出现的诸多衰相,例如衣裳垢腻,头上
  • 重玩价值电子游戏的重玩价值指,玩家首次通关后继续游玩的价值。多重结局、多可玩角色、分支故事路线、关卡评分、解锁要素、二周目等设计皆可吸引玩家重玩游戏。
  • 美中文化协会美中文化协会(英语:American Chinese Culture Association),简称ACCA,是美国洛杉矶的一个非营利组织。于2004年12月成立,以宣扬中华文化、促进美国中国文化交流为宗旨,会员以中国大
  • 拜尔热尼·鲍尔瑙巴什拜尔热尼·鲍尔瑙巴什(匈牙利语:Berzsenyi Barnabás,1918年2月12日-1993年6月18日),匈牙利男子击剑运动员。他曾代表匈牙利参加1952年和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获得一枚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