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贫穷

✍ dations ◷ 2025-07-17 23:01:50 #工作贫穷
工作贫穷(英语:Working poor),又称在职贫穷、穷忙族、薪贫族、勤劳贫困阶级、工作贫困阶级,是指拥有固定工作但相对贫穷(例如收入低于特定贫穷线)的人士。有别于失业者,他们虽然有得到工资,但工资的金额不足以维持一个合理的生活品质。相对于失业人士,政府较难对工作贫穷人士提供合适的支援。而工作贫穷的家庭,因缺乏资源为子女提供好的教育机会,较易使贫穷问题延续至下一代,造成世袭贫穷。当工作贫穷扩及高学历的年轻人,代表社会制造出一整个失败的世代,且此时受害者已经扩及到中产阶级与富裕阶级的子弟。年轻人应对工作贫穷(也就是低薪)的方式有不努力、不充实自我、甚至不工作,其原因是努力及充实自我成为高风险低报酬的投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能力及工作意愿下降;更严重的应对手段则是选择不生育(包括父母有能力有意愿经援他们养育子女的年轻人),将会造成低生育率的后果,低生育率也会打击内需,造成恶性循环。采取这种应对方法的原因很好理解:依照市场理论,当社会将年轻人的价格定到远低于生产成本时,“年轻人”这个产品的减产--也就是降低生育率,以及更多年轻人拒绝贩售劳动力,是必然结果。而依照心理学理论,当社会把年轻人的价格定到如此低时,会有更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的基因不佳才没有竞争力,还是不要制造后代让他们痛苦;当工作者面对长期的劳而不获,会失去自信及失去动力,造成普遍的无力化,对努力工作及充实自我的意愿大降。工作贫穷现今有青年化的趋势,其原因包含下面几项原因:青年为支撑国家未来的主要生产者,因为工作贫穷、低薪或工作得不偿失的关系而无法(或不愿)成家、或无法支撑家庭开销,长久以来便会造成许多重大问题,但是当初放任这些政策的中老年族群,并不会受到惩罚。在2012年,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资料,台湾未满30岁、30至34岁、35至39岁三个组群的平均年所得,都低于15年前的水准。但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已是15年前的16%以上。对于整个青年就业人口都有落入在职贫穷的风险,台湾媒体有一个新名词“青贫族”。台湾因油电双涨导致的物价上涨,与炒房的房价高涨,为存钱买房、贷款,必排挤消费、生活、教育等费用支出,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许多年轻人成为穷忙族。如下表为日本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表,年薪400万至2000万日圆的人数皆为下降,而低薪群的人数却增加显著。资料来源:日本民间给与実态统计调查(国税厅)针对工作贫穷,有人提倡以最低工资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其也有不少缺点,因此没有很多国家实施;而且实施最低工资也不一定能舒缓工作贫穷的问题,例如台湾基本工资(时薪140元/2018年起实施)离实际合理工资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台湾仍有相当部分的时薪制工作低于基本工资。另外,部分雇主也会规避最低工资或劳基法规,主要方法是使用责任制,强迫加班但不给加班费,另外也大量使用时薪制、人力派遣劳工、低薪实习生、低薪建教合作以及业务外包,医院及慈善团体喜好使用志工来节省成本、但也容易增加在职贫穷。亦有研究表明,增加福利国家政策是减少贫困和工作贫穷的最有效途径。为减少在职贫穷,也必需立法限制责任制、派遣制度、志工及实习,并有效执法、处罚违法雇主。台湾医疗及慈善机构利用志工名义变相规避劳动法规、并造成工作机会缩减的情形亦时有所闻。在税制上不奖励雇用外劳或产业外移,并要求医疗及慈善机构尽避免以志工取代聘雇给薪劳工,可以增加本国人民的工作机会;以供需原理论,增加工作机会可以提高受顾者向雇主议价的能力。而由于医疗及房屋经常是非富裕者的重大负担,因此有效的打房政策、全民健保都可以降低人民负担,进而降低生存成本、人民省下来的钱也会投入消费、扩大消费市场及就业率。降低房屋成本也可以减缓在职贫穷,店家必须将店面租金转嫁给消费者(提高店面租金会提高物价,等于让多数人变相减薪),而住屋成本总是会吃掉一般人收入的一大比例、降低这个比例等于加薪。改变社会对工作者的态度也是减少工作贫穷的方法,例如有许多工作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容易造成职业伤害、甚至薪水低,因此造成年轻人不愿意投入,而有高失业高缺工的问题;但只要加薪并改善工作环境(例如职场严格禁烟、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并教育职场前辈不能过度倚老卖老,让新人只需要努力熟练技能、而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经营职场人际关系),提高该工作的形象,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或是政府实施社会救助制度:

相关

  • 病史病史,为自然人个人或家族以往所患疾病的历史。在医学上,可从病史可以推测及研究出某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交叉影响。例如儿童病历史、家庭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行为
  • 抽血检查血液检查(英语:Blood test),是指通过采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身
  • ICD-11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简称ICD-11),或称
  • 模式株模式种(type species (species typica))是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用来代表一个属或属以下分类群的物种,又称典型种。模式种可以指示出该生物分类单元下的生物学特征,它既是一
  • 兔子兔,又称兔子,在汉语中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学名:Leporidae)物种的总称。正在吃牧草的兔子一只野兔一个宠物兔一只睡觉的家兔一个好奇的棉尾兔两个兔子兔子剪影兔子雕塑作品拟人化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系统。它的症状通常随时间缓慢出现,早期最明显的症状为颤抖、肢体僵硬、运动
  • 吡硫吡硫
  • 2,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英语:2,3-Bisphosphoglyceric acid,简称为2,3-BPG或2,3-DPG)是糖酵解中间产物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的一个三碳异构体。2,3-二磷酸甘油酸存在于人的红细胞中
  • 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通常由于异常的或重复性的外界应力,或者腿部或踝部持续负重所导致。常发生于胫骨、跖骨,以及相对少见的股骨、桡骨。疲劳性骨折是
  • 腺体腺(亦称腺体,旧称䐃)指动物机体能够产生特殊物质的组织,这种物质主要为激素(荷尔蒙),激素通过血液输送到体内或外分泌腺。腺体的归类方式很多,可以依照组织所在部位、功能(作用)划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