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汉
✍ dations ◷ 2025-02-23 17:04:07 #罗汉
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त्,Arhat;巴利语:Arahan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四念处、十二因缘观、四圣谛、八圣道,于蕴、处、界观行一切有为法的刹那生灭、空、无常、苦、无我,进而断尽我见、我执、三界贪爱、无明及其它所有烦恼,于当世舍寿时愿意不再受后有于三界中出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入无余涅槃界的圣者。自佛陀三转法轮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佛陀十号中,也包括阿罗汉,汉译通常作“应供”。巴利语arahant与梵语arhat的字根来源,目前尚不清楚,仍有争议。这个字在释迦牟尼与佛教出现之前就存在。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拼成arhattā。之后在佛教与耆那教的文献中,多次使用这个字,在印度教中的毘湿奴派经典中也曾出现。有观点认为,在梵语字源中,arhant是由hant(死亡、杀戮)加上否定词头ar所组成,字面意思为“无法被杀”、“超越死亡”或“不死”,故汉地旧译为“无生”。还有种观点认为,其来自梵语词根अर्हत् (árhat),义为值得崇拜的人,故汉地又旧译为“应供”。作为佛的十号之一“应供”,阿罗汉即是其音译,故释迦佛亦是阿罗汉。其字源也可能是来自于巴利语araha或梵语arha,意思是“值得”、“有价值的”。变化成人身名词,意思是“杰出的人”、“有价值的人”。佛陀十号中,包括阿罗汉。意译有多:根据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定义,阿罗汉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弟子,佛说过阿罗汉已经“永无来生”,永远不会再继续轮回。在佛世之中,即还有佛法流传的时代里,不会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现,只有声闻阿罗汉出现。声闻就是听闻佛或佛弟子说法的意思。断惑究竟的修行者,已证三果后,能够进一步断“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即可证入阿罗汉果。证入阿罗汉果的圣者,将会自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阿罗汉于‘六恒住’法常善安住,在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时,恒常不动“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一切外境“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有些阿罗汉弟子可以证得三明六通。传统上认为,证阿罗汉果之后的修行者,都会出家,加入僧团。但是上座部佛教的《论事》记载中,上座部佛教之外的其它部派曾有在家阿罗汉的说法,觉音注释称其为北道派提出,北道派认为在家众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在证阿罗汉果之后也不一定需要出家,上座部佛教的《弥兰王问经》记载在家弟子证阿罗汉果后如果没有在当天入灭就会出家。根据原始佛教研究者的定义,阿罗汉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离贪断爱,名色识三者不再相依相缘,再有再生之因缘灭尽,无因缘可记说。佛、辟支佛和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断除贪、瞋、痴走到了佛教的最终目的——涅槃,佛、辟支佛、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三者之解脱没有差别,佛说过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永无来生”不会继续轮回也不会在未来成佛,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不需要再学习修行佛法所以称为“无学”。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帝释所问经讲记》表示: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内观要义》表示: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表示:“当证悟阿罗汉道后,阿罗汉就不会再有来生,死后五蕴都全部息灭,就好像熄灭的火一般。那无为界即是涅槃。”在北传佛教经典中,有九无学和六种阿罗汉的记载。是否有“退法阿罗汉”,是部派佛教部派根本分歧之一,其中大众部和分别说部宗义为“阿罗汉无退义”,而说一切有部宗义为“阿罗汉有退义”。在经典记载中阿罗汉还可分为两大类: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将慧解脱者联系于其圣典注释体系中的纯观行者(Sukkha-vipassaka)。汉传佛教《杂阿含经》一二七八经记载瞿迦梨比丘毁谤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因此全身生满疱疮死后堕入大钵昙摩地狱。汉传佛教《佛说兴起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毁谤尽胜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无胜所以死后堕入地狱,释迦牟尼成佛后仍然因此恶业被婆罗门女栴沙毁谤。汉传佛教《贤愚经》第12卷记载摩头罗瑟质比丘前世毁谤迦叶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像猴子之后忏悔所以没堕入地狱不过因此恶业五百世中恒作猕猴。汉传佛教《贤愚经》第13卷记载均提沙弥前世毁谤迦叶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声如狗吠之后忏悔所以没堕入地狱不过因此恶业五百世中常受狗身。十六罗汉(或称十六阿罗汉、十六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十六罗汉的名字早有佛经所载。后来十六罗汉传入中国后,约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演变为十八罗汉。一说是因为汉人认为9为吉祥的数字,所以将原本的十六罗汉加上两位成为十八位。汉传佛教常塑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南宋刘松年画《罗汉》,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加利福尼亚州的佛光山西来寺的一座花园中的阿罗汉雕像。卢山东林寺五百罗汉堂。
相关
- 传导性耳聋听觉障碍(英语: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缺损,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耳聋人士则是指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听力者。听力缺损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可能是暂时或永久性质。孩童的听力
- 乏燃料池乏核燃料是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产生。这种燃料无法继续维持核反应。乏核燃料中仍然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加以妥
- 小脑小脑(cerebellum,指“大脑后下方的脑”)是位于后颅窝(英语:Posterior cranial fossa)的脑组织。小脑在感觉感知、协调性,和运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和注意、语言等很多认知功能
- 瓦拉纳西瓦拉纳西(瓦腊纳西;梵语:वाराणसी,Vārāṇasī;英语:Varanasi),古称婆罗痆斯、波罗奈,一译贝拿勒斯、贝那拉斯(印地语:बनारस,Benāres),是印度北方邦城市、印度教圣城,位于恒河
- 甲芬那酸甲芬那酸(英文:Mefenamic acid、或称为甲灭酸与扑湿痛、莫炎500毫克膜衣锭),是一种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用途是用来治疗包括经痛等的疼痛。这种药物在美国的上市商品名称为“Ponst
- 粗球霉菌粗球霉菌(学名:Coccidioides immitis)又称粗球孢子菌,是一种生长在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可造成人类感染,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以及西半球一些其他的地区。此病原真菌在人体上
- 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罗伯特·霍夫施塔特(英语:Robert Hofstadter,1915年2月5日-1990年11月17日),美国物理学家,因为“其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现象的开创性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核子结构的发现”而和鲁
- ssRNA-RT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西班牙语:Belisario Betancur Cuartas,1923年2月4日-2018年12月7日), 哥伦比亚政治家,哥伦比亚总统(1982年至1986年)。贝坦库尔1947年在麦德林玻利瓦
- 松鼠松鼠科(学名:Sciuridae),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Sciurinae)和非洲地松鼠亚科(Xerinae),特征是长著毛茸茸的长尾巴。本科和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组成松鼠形亚目(Sci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