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

✍ dations ◷ 2025-04-03 16:59:00 #罗汉
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त्,Arhat;巴利语:Arahan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四念处、十二因缘观、四圣谛、八圣道,于蕴、处、界观行一切有为法的刹那生灭、空、无常、苦、无我,进而断尽我见、我执、三界贪爱、无明及其它所有烦恼,于当世舍寿时愿意不再受后有于三界中出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入无余涅槃界的圣者。自佛陀三转法轮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佛陀十号中,也包括阿罗汉,汉译通常作“应供”。巴利语arahant与梵语arhat的字根来源,目前尚不清楚,仍有争议。这个字在释迦牟尼与佛教出现之前就存在。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拼成arhattā。之后在佛教与耆那教的文献中,多次使用这个字,在印度教中的毘湿奴派经典中也曾出现。有观点认为,在梵语字源中,arhant是由hant(死亡、杀戮)加上否定词头ar所组成,字面意思为“无法被杀”、“超越死亡”或“不死”,故汉地旧译为“无生”。还有种观点认为,其来自梵语词根अर्हत् (árhat),义为值得崇拜的人,故汉地又旧译为“应供”。作为佛的十号之一“应供”,阿罗汉即是其音译,故释迦佛亦是阿罗汉。其字源也可能是来自于巴利语araha或梵语arha,意思是“值得”、“有价值的”。变化成人身名词,意思是“杰出的人”、“有价值的人”。佛陀十号中,包括阿罗汉。意译有多:根据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定义,阿罗汉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弟子,佛说过阿罗汉已经“永无来生”,永远不会再继续轮回。在佛世之中,即还有佛法流传的时代里,不会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现,只有声闻阿罗汉出现。声闻就是听闻佛或佛弟子说法的意思。断惑究竟的修行者,已证三果后,能够进一步断“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即可证入阿罗汉果。证入阿罗汉果的圣者,将会自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阿罗汉于‘六恒住’法常善安住,在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时,恒常不动“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一切外境“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有些阿罗汉弟子可以证得三明六通。传统上认为,证阿罗汉果之后的修行者,都会出家,加入僧团。但是上座部佛教的《论事》记载中,上座部佛教之外的其它部派曾有在家阿罗汉的说法,觉音注释称其为北道派提出,北道派认为在家众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在证阿罗汉果之后也不一定需要出家,上座部佛教的《弥兰王问经》记载在家弟子证阿罗汉果后如果没有在当天入灭就会出家。根据原始佛教研究者的定义,阿罗汉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离贪断爱,名色识三者不再相依相缘,再有再生之因缘灭尽,无因缘可记说。佛、辟支佛和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断除贪、瞋、痴走到了佛教的最终目的——涅槃,佛、辟支佛、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三者之解脱没有差别,佛说过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永无来生”不会继续轮回也不会在未来成佛,声闻阿罗汉弟子已经不需要再学习修行佛法所以称为“无学”。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帝释所问经讲记》表示: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内观要义》表示: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表示:“当证悟阿罗汉道后,阿罗汉就不会再有来生,死后五蕴都全部息灭,就好像熄灭的火一般。那无为界即是涅槃。”在北传佛教经典中,有九无学和六种阿罗汉的记载。是否有“退法阿罗汉”,是部派佛教部派根本分歧之一,其中大众部和分别说部宗义为“阿罗汉无退义”,而说一切有部宗义为“阿罗汉有退义”。在经典记载中阿罗汉还可分为两大类: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将慧解脱者联系于其圣典注释体系中的纯观行者(Sukkha-vipassaka)。汉传佛教《杂阿含经》一二七八经记载瞿迦梨比丘毁谤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因此全身生满疱疮死后堕入大钵昙摩地狱。汉传佛教《佛说兴起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毁谤尽胜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无胜所以死后堕入地狱,释迦牟尼成佛后仍然因此恶业被婆罗门女栴沙毁谤。汉传佛教《贤愚经》第12卷记载摩头罗瑟质比丘前世毁谤迦叶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像猴子之后忏悔所以没堕入地狱不过因此恶业五百世中恒作猕猴。汉传佛教《贤愚经》第13卷记载均提沙弥前世毁谤迦叶佛的声闻阿罗汉弟子声如狗吠之后忏悔所以没堕入地狱不过因此恶业五百世中常受狗身。十六罗汉(或称十六阿罗汉、十六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十六罗汉的名字早有佛经所载。后来十六罗汉传入中国后,约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演变为十八罗汉。一说是因为汉人认为9为吉祥的数字,所以将原本的十六罗汉加上两位成为十八位。汉传佛教常塑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南宋刘松年画《罗汉》,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加利福尼亚州的佛光山西来寺的一座花园中的阿罗汉雕像。卢山东林寺五百罗汉堂。

相关

  • 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英语:Immunosuppressive drug)是对免疫系统有免疫抑制效用的物质,分为外原的免疫抑制药,一类压制人体免疫反应的相关药物,用于器官移植与各种自体免疫疾病。和内原的免
  • 受精卵受精卵(zygote、合子)在发育生物学中用来描述生物的第一阶段,此时它只是一个单细胞。这个词也会被较为宽松地运用于经过最初几分裂后的细胞,虽然严格地讲这一阶段应称为卵裂球(分
  • 丹麦语丹麦 格陵兰 法罗群岛 欧盟北欧理事会丹麦语(dansk, dansk 帮助·信息,宽式IPA:/d̥ænsɡ̊/),中文也称丹麦文,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于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
  • 司马南司马南(1956年6月22日-),本名于力,祖籍山东,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学者、作家、教授、主持人、演员。司马南在20世纪末因反伪科学和揭露伪气功、假神医而闻名;21世纪
  • 教育部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2000年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申报建立"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姜成林教授为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教育部重
  • 托阿尔阶灭绝事件托阿尔阶灭绝事件(Toarcian extinction)又名普林斯巴赫阶-托阿尔阶灭绝事件(Pliensbachian-Toarcian extinction)、早侏罗纪灭绝事件(Early Jurassic extinction),发生于侏罗纪早期
  • 核仁组织区核仁组织区(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 NOR)是指真核生物DNA上能参与核仁形成的区域。研究表明,核仁组织区上的DNA序列主要由反复出现的rDNA基因簇(英语:gene cluster)组成。在
  • 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ferrous ferric oxide) ferroso ferric oxide 氧化铁(II,III) 磁铁矿 (magnetite) 氧化黑铁 (black iron oxide) lodestone 铁锈 (rust) 氧化铁(II)二铁(III)
  • 大烟山国家公园大烟山国家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又名大雾山国家公园,是位于美国东部,跨越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国家公园。由小罗斯福总统于1940年9月2日在公园内
  • CD472JJS、​2JJT、​2VSC、​4CMM、​4KJY、​5IWL96116423ENSG00000196776ENSMUSG00000055447Q08722Q61735XR_924220、NM_001025079、NM_001025080、NM_001777、NM_198793、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