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脚亚目

✍ dations ◷ 2025-08-28 15:00:18 #鸟脚亚目
鸟脚亚目(Ornithopoda)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它们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草食性动物,后来种类与体型都逐渐变大、变多,直到它们成为白垩纪时代里最成功的草食性恐龙之一,并成为北美洲的优势物种。鸟脚类恐龙在演化上最主要的优点是咀嚼方式的进展,是爬行动物里最复杂的咀嚼方式,可与现代哺乳类相比,例如牛。它们在鸭嘴龙科时达到顶峰,而与其他恐龙一起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所有大陆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虽然在南极洲发现的化石还未命名,而它们在南半球通常是罕见的。鸟脚亚目意为“鸟的脚部”,在希腊文里ornis意为鸟,pous意为脚;这名称指的是它们脚掌的三个脚趾,类似鸟类,但许多早期物种有四个脚趾。它们的其他特征是没有护甲、发展出角质喙状嘴、修长的耻骨最后延展超过肠骨、下颌没有洞孔。许多鸟脚类恐龙的肋骨两侧,有多块薄的软骨骨板,其功能未明;有些骨板在化石化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目前已在棱齿龙、奥斯尼尔洛龙、帕克氏龙、小头龙、奇异龙、巨谜龙的化石发现这些骨板。早期鸟脚类恐龙的身长只有约1米,移动速度可能很快。它们有僵直的尾巴,如同兽脚类恐龙,在它们奔跑时可协助维持平衡。较晚期鸟脚类演化成以四足方式吃低矮植被;它们的脊柱成弯曲状,类似现代地面草食性动物的脊柱,例如野牛。当它们为了低矮植被而演化得更为弯曲时,它们变成半四足动物;奔跑时仍以二足方式,能轻易接触到树的顶端;但当行走或吃低矮植被时的大部分时间是采四足方式。棱齿龙科的分类有很大争议,棱齿龙科原本包含非禽龙类的二足鸟臀目恐龙,但近年系统发生学研究认为棱齿龙科是个并系群,目前唯一的可确认属只有棱齿龙。更晚鸟脚类的体型更为大型,但并未达到长颈、长尾蜥脚类恐龙般的巨大体型,部分蜥脚类恐龙的生态位被鸟脚类取代。最大型的鸟脚类,例如:埃德蒙顿龙与山东龙,身长并未达到15米。在过去分类历史上,大多数未确定的二足鸟臀目恐龙被划分到鸟脚亚目。其中大多数以重新分类为基础头饰龙类;有些则建立起它们的分类,如肿头龙下目。鸟脚类通常归类为亚目等级,在鸟臀目之下。该分类等级已被大部分恐龙学家弃用,但仍然有学者继续使用该分类法,虽然资料来源有所不同。Benton于2004年将鸟脚类分类在下目等级,角足亚目(角足类)之下(原为未排序演化支),而其他人如Ibiricu等人于2010年将其保留为原本的亚目等级以下演化树复原自Zheng与同事2009年的研究。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eight:100%;border-collapse:separate;width:auto}.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able.clade{width:100%}.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border:0;padding:0;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abel{width:0.8em;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bottom;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slabel{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bar{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left;padding:0 0.5em}.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border:0;padding:0;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middle}.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R{border:0;padding:0;text-align:right}奥斯尼尔龙属 Othnielia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热河龙属 Jeholosaurus盐都龙属 Yandusaurus奔山龙属 Orodromeus西风龙属 Zephyrosaurus厚头龙亚目 Pachycephalosauria角龙亚目 Ceratopsia阿纳拜斯龙属 Anabisetia厚颊龙属 Bugenasaura奇异龙属 Thescelosaurus小头龙属 Talenkauen加斯帕里尼龙属 Gasparinisaura帕克氏龙属 Parksosaurus凹齿龙科 Rhabdodontidae提氏腱龙 T. tilletti道氏腱龙 T. dossi橡树龙科 Dryosauridae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以下演化树由Butler等人于2011年提出。厚头龙亚目 Pachycephalosauria角龙亚目 Ceratopsia奔山龙属 Orodromeus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西风龙属 Zephyrosaurus盐都龙属 Yandusaurus长春龙属 Changchunsaurus热河龙属 Jeholosaurus加斯帕里尼龙属 Gasparinisaura帕克氏龙属 Parksosaurus厚颊龙属 Bugenasaura奇异龙属 Thescelosaurus小头龙属 Talenkauen阿纳拜斯龙属 Anabisetia凹齿龙科 Rhabdodontidae提氏腱龙 T. tilletti道氏腱龙 T. dossi橡树龙科 Dryosauridae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相关

  • 毒理学毒理学(toxicology, /ˌtɒksᵻˈkɒlədʒi/)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而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安
  •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英语:vagus nerve)是脑神经,故亦称第十对脑神经(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
  • 异麦芽糖异麦芽糖是一种二糖,类似于麦芽糖,但拥有α-(1-6)-糖苷键,而不是麦芽糖的α-(1-4)-糖苷键。可水解为两个葡萄糖分子。 麦芽糖浆在转葡糖苷酶(英语:transglucosidase) (TG,也称α-葡
  • 会阴会阴(英文:perineum,拉丁文:perineum,huìyīn,又称CV1或RN1)是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中从生殖器到肛门的部位,主要是软组织构成,在针灸学是一个任脉穴。会阴的具体范围有不同的定义,有一种
  • 2017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英语:The 25th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简称英语:APEC Vietnam 2017、2017年越南APEC峰会,本届会议正值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 非洲联盟非洲联盟(法语:Union Africaine; 英语:African Union)是一个由55个非洲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来整合全非洲的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
  • 血管升压素1jk4, 1jk6, 1npo, 2bn2·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receptor binding · neuropeptide hormone activity · neurohypophyseal hormone activity · V1A vasopre
  • Nasub2/subSsub2/subOsub6/sub连二硫酸钠(Sodium dithionate,Na2S2O6)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化合物。可以认为这里的硫处于+5氧化态 。连二硫酸钠不应与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混淆,后者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化合物,是一种
  •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寡脱氧核苷酸(英语: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是短的单链DNA分子,其序列包含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紧接着一个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G"),"p"是指两者之间的磷酸二
  • 子宫内膜样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Endometrioid tumors),是一类和子宫内膜癌相似的肿瘤,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例有鳞状上皮分化特征。发现于卵巢部位的子宫内膜样肿瘤属于卵巢肿瘤下的表面上皮间质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