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印度毁灭述略
✍ dations ◷ 2025-11-24 05:59:47 #西印度毁灭述略
《西印度毁灭述略》(西班牙语:Brevísima relación de la destrucción de las Indias,另有中文译名《西印度灭亡简史》),由16世纪西班牙多明我会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于1542年写成。卡萨斯撰写此书时,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一带,已被西班牙帝国所占,当地的印第安人饱受西班牙人虐害,在数十年间人口大量折损(卡萨斯说,有1500万印第安人死于无辜)。为此,他向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呈递这本著作,以揭露西班牙殖民者的残虐行为。作者拉斯·卡萨斯神甫早年多次远航美洲,在西印度等地从事传教等工作,目睹西班牙征服者在美洲的暴行,致力于为改善印第安人的境遇奔走。1539年,拉斯·卡萨斯从美洲回到西班牙后,开始撰写一些有关印第安人的著作。《西印度毁灭述略》于1541年在巴伦西亚动笔,一年后完成。随后,作者将此书的一个抄本上呈给国王卡洛斯一世。1547年,将另一个增补过的抄本上呈给当时还是王储的腓力二世。1552年在塞维利亚正式出版。该书所涉及的地域包括了现在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南美洲的大部分区域,几乎所有当时被西班牙所征服的地区都有记载。加勒比海地区,有伊斯帕尼奥拉岛、古巴岛、波多黎各岛、特立尼达岛、牙买加岛以及佛罗里达半岛。中美洲有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尤卡坦半岛以及墨西哥高原等地。南美洲方面,在加勒比海沿岸,有现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圣玛尔塔等地和委内瑞拉以及内陆的奥里诺科河流域,在南美西海岸方面,包括了秘鲁等原印加帝国的统治区域以及现在哥伦比亚的内陆地区,此外还有拉普拉塔河地区。书中主要记述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烧杀抢掠为主。据记载,西班牙人在村落中往往进行不分男女老少的屠杀,手段残忍,比如有挑破孕妇肚皮、摔死婴儿等等,也有将印第安人用文火炙烤致死的。 还写道西班牙人奴役印第安人,有在农场或者矿场里做苦工,或是背负搬运极重的东西,几乎不给食物,导致大量印第安人死亡。 在采珠场里强迫印第安人长时间在水下采集珍珠,露出水面稍长就被监工殴打。 还提到西班牙人为了掠夺印第安人的财富,常常向印第安人强行出售没收来的偶像,这显然和向印第安人传播基督教的任务的相悖的。由于西班牙人行为残暴恶劣,拉斯·卡萨斯常常说他们为“所谓的基督徒”、“自称的基督徒” ,也有谴责他们的“残暴的基督徒”、“凶恶的基督徒” “基督歹徒” ,甚至是咒骂“这些基督徒都是些白痴、吝啬鬼、凶残暴虐之徒和品质恶劣之辈”、“基督徒也定被判入地狱” 以及“把这群基督徒称做魔鬼” 。相反,拉斯·卡萨斯相当同情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善良、聪明,容易接受基督教,并能成为很好的教徒。在书中涉及到一些当时的权贵,拉斯·卡萨斯很少在书中直呼其名,一般代称队长、总督等等。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如科尔特斯囚禁蒙特苏马以及皮萨罗杀死阿塔瓦尔帕等事,书中均有记载和不点名的批评。拉斯·卡萨斯将此书上呈给卡洛斯一世之后,受到国王的重视,并在此后的一些法令中接纳了拉斯·卡萨斯的建议。并在1544年派他去美洲担任恰帕斯地区的主教。此书出版后影响巨大,由于此书触及到了西班牙征服者的利益,赞成者和批评者均很多。赞成者认为拉斯·卡萨斯勇于揭露真相,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反对者认为他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损害西班牙的利益,而且质疑其记述的可靠性。 而在日后的西方史学界,仍视此书为西属美洲文献中的经典,拉斯·卡萨斯亦因此得到称许,如历史学者詹姆斯·汤普森(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便形容他为西属美洲历史家当中的“第一位同时也是最伟大的一位”。《西印度毁灭述略》的中文译本,有北京商务印书馆的孙家堃译本,该译本承西班牙文化部资助出版。古腾堡计划中收录的《Brief Account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Indies》免费电子版本
相关
- SCWR超临界水反应堆(英语: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缩写:SCWR)是一种第四代反应堆设计,使用超临界水作为工作流体。超临界水反应堆也是一种轻水反应堆(LWR),但是工作流体运作于较高的
- 希律王希律(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sh
- 大阪大学大阪大学(日语:大阪大学/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 Ōsaka daigaku;英语译名:Osaka University),简称阪大(はんだい;Handai),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大阪府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阪大前身是旧制
- 羊毛甾醇羊毛甾醇(Lanosterol)是一种甾体化合物,分子式C30H50O,动物和真菌合成类固醇的过程中均经过此化合物。而植物的甾体合成则通过环阿屯醇。酶催化下,角鲨烯闭环形成羊毛甾醇,该过程
- 浪化朗(furlong,或“浪”)是使用于英国、前英国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的长度单位。美国等国家采用。一单位长度等于660英尺或220码或10链,约等于公制的201.168米。8浪等于1哩,5浪等于1
- 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双光子激发显微镜(英语:Two-photon excitation microscopy)是一种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活体组织进行深度约1毫米的成像。 它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其中激发波长短于发射波长,因为
- 大陆架大陆架,又称陆架、棚或陆棚,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
- 罗伯特·奥本海默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英语: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ˈɒpənˌhaɪmə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曾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物理。第二
- 五羰基铁五羰基铁,铁与羰基的化合物,化学式为Fe(CO)5。五羰基铁熔点在-20.3℃,沸点在103.6℃,临界温度286℃。完全溶解于苯、溴苯、二氯苯、汽油、四氯化萘、苯醛、丙酮等溶剂。化学性质
- 冠礼冠礼,又称元服,是中国、朝鲜、越南及日本传统的成年礼,于男子20岁时举行,与之相对应的女子成年礼被称为笄礼,一般在女子15岁时举行。冠礼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又名“入社礼”)演变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