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埃塞俄比亚国旗
✍ dations ◷ 2025-04-25 06:44:35 #埃塞俄比亚国旗
现行埃塞俄比亚国旗启用于2009年8月28日,底部由绿、黄、红三色条横条组成,中饰国徽,纵横比例1:2。现行国旗是在1996年2月6日所通过的国旗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小修改,将国旗中央的国徽图案的天蓝色改为宝石蓝色。该国旗由所罗门王朝的旗帜演变而来,绿黄红三色组合又是泛非颜色的起源,1957年后为不少新兴非洲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在正式设计出国旗之前,阿比西尼亚帝国使用一个三色代表旗帜。1897-1914 埃塞俄比亚帝国1897-1974 埃塞俄比亚帝国1936-1941 义属埃塞俄比亚1974-1975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75-1987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非正式)1987-1991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1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1-1996 埃塞俄比亚临时政府1992-1996 埃塞俄比亚临时政府1996-2009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2009-至今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1955-1974 埃塞俄比亚帝国军旗1974-1975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军旗1991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6-2009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2009-至今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相关
- 拉丁化罗马化(英语: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称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语言学中将不是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
- 人工染色体人类人工染色体(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HAC)是一种小型染色体,可作为载体搭载一些基因,并作为人类细胞中额外的染色体(第47个),使这些基因表现于人类体内。此种人工染色体可载
- 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印地语:द्रविड़ प्रजाति,马拉雅拉姆语:ദ്രാവിഡര്,泰米尔语:திராவிடர்,英语:Dravidian peoples),是南亚次大陆上以达罗
- 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287.4M (2011) €319.9M (2014)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或译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缩写为TU/e),原埃因霍温技术学校,是一个坐落于荷兰埃因霍温
- 吴硕贤吴硕贤(1947年5月-),中国建筑技术科学专家。生于福建泉州。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81年、1984年先后获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
- 李 未李未(1943年6月8日-),北京人,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他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科学理论以及因特网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并发程序设计语言语义理论、
- ClO一氧化氯,为氧氯化合物,化学式为ClO。臭氧层破洞与它有关。在臭氧层中,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氧分子与一氧化氯 。
- 图图戴斯蒙·图图(英语:Desmond Mpilo Tutu,又译涂德民,1931年10月7日-),南非开普敦的圣公会前任大主教,也是南非圣公会首位非裔大主教,被称为人权运动者的神学家。他亦是1984年诺贝尔和
-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1883年订立于法国巴黎,史称《巴黎公约》,后历经7次修订。《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 台湾八景台湾八景,指的是台湾的八大景色,随着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清代,1696年(清康熙35年)的《台湾府志》中,就有台湾八景的描述。那时选出来的八景分别是:由于当时台湾已开发的地方不多,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