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 (电影)

✍ dations ◷ 2025-04-26 21:58:03 #2009年电影,美国惊悚片,英语电影,罗马天主教题材电影,美国小说改编电影,美国犯罪惊悚片,美国悬疑片,梵蒂冈文化,阴谋论电影,恐怖活动电影,罗马背景电影,瑞士

《天使与魔鬼》(英语:),是根据丹·布朗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于2009年5月14日起在全球陆续上映。虽然《天使与魔鬼》小说的故事背景与出版时间都早于《达芬奇密码》,但导演朗·霍华德并没有跟随原著小说的出版次序,反而将《天使与魔鬼》电影版设定为《达芬奇密码》的续集而非前传。电影早前在罗马及洛杉矶索尼影视片厂拍摄,汤姆·汉克斯亦回归《天使与魔鬼》再度饰演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其他参与演出的还有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伊万·迈克格雷戈、艾叶蕾特·祖儿(英语:Ayelet Zurer)、皮耶法兰西斯柯·法维诺(英语:Pierfrancesco Favino)等人。

在神父西尔瓦诺·班提佛立欧和科学家维多利亚·威特拉的注视下,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并捕捉到三小瓶反物质。过了不久,有人杀死西尔瓦诺,挖去了他的眼球,并用此眼球开启了放置反物质的密室,进而取走其中一小瓶反物质,而西尔瓦诺的胸膛还被烙上一个神秘的印记。

而在同一时间,罗马的天主教会正在为前任教皇之死而哀悼,世界各地枢机聚集在梵蒂冈,准备举行秘密会议选举新教皇。在新教皇当选以前,年轻的教皇内侍帕特里克·麦肯纳暂时履行教皇的职责。与此同时,一名自称属于光照派的绑架者绑架了参与教皇选举的四位枢机,并宣称会从晚上八点开始,每小时杀死一位枢机,最后在午夜用具有高爆炸性的反物质摧毁梵蒂冈。为了解决危机,教会便请来了对光照派有深刻研究的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以及来自CERN的维多利亚,希望透过他们的专业寻找被绑架的四位枢机,并找到光照派隐藏的反物质。

根据兰登之前的研究,光照派成员相信透过科学可以彰显上帝,但是却遭到教会的打压,用了很多激进的手法,把他们逼进地下化的状态。兰登便推断,光照派绑架枢机是为了报仇。而维多利亚也表示,被取走的反物质能维持到午夜,但之后会因为容器的电池没电,让反物质接触到物质造成对消的效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会造成大灾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出盛装反物质的容器,只要它剩下来的电还能撑超过五分钟,就有机会可以换上新电池,并将其带回CERN做进一步的处理。

兰登根据光照派传达的信息推断,四位枢机将在四个名为“土”、“气”、“火”以及“水”的光照派科学祭坛依序被处决。为了寻找这四个祭坛的位置,兰登进入了梵蒂冈档案馆。在一本伽利略的书中,兰登找到了线索,便依此线索和梵蒂冈警察一同寻找祭坛,但是他们每次都慢了一步,只看到枢机的尸体,而数名梵蒂冈守卫和警察也在过程中被绑架者杀死,不过最后兰登还是成功地救出了唯一幸存的枢机巴吉亚。

根据巴吉亚提供的线索,兰登和维多利亚一同找到绑架者的基地——离梵蒂冈仅咫尺之遥的圣天使堡,并与绑架者碰面。兰登从绑架者口中得知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帕特里克,遂和维多利亚迅速返回并试图通知帕特里克。过没多久,和兰登、维多利亚碰面的绑架者死于汽车爆炸。兰登和维多利亚赶到时,恰好看见负责教皇安全的瑞士卫队指挥官里奇举枪指着半躺在地上并被烙上烙印的帕特里克。几名侍卫目睹此景,便迅速开枪击毙了里奇,而兰登则取走从里奇手中掉出的一把钥匙。

此时离午夜已经不远了,四位枢机虽然救活了一个,但是反物质还是没找到。帕特里克根据线索推断和圣伯多禄有关,可能是藏在圣伯多禄的墓穴里,于是众人前去寻找,果然在那里找到反物质。但离爆炸时间只剩不到五分钟,根本来不及换容器的新电池,情急之下,有飞行经验的帕特里克将反物质带到直升机上,并将直升机开到高空,自己则利用降落伞返回地面。反物质在梵蒂冈上空爆炸,在地面上掀起巨浪。帕特里克落地后,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人们为他鼓掌,并为他唱赞歌,枢机们则商议推选帕特里克为新任教皇。

在枢机们商议的同时,兰登用里奇的钥匙开启了一个监视电脑,结果看到里奇和帕特里克谈判的画面。原来里奇早已看出帕特里克就是这一切事件的指使人,他假借光照派的名义,试图杀死教皇选举中几位重要的候选人,制造恐慌,并在最后时刻找出反物质,拯救梵蒂冈,进而让自己出任教皇,达到他所谓团结并拯救天主教教会的目的,而前任教皇也是他杀害的。于是兰登等人在枢机们商议时将这段画面公开,帕特里克得知事迹败露,遂以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后教会选举巴吉亚为新任教皇,而巴吉亚为了感谢兰登的帮忙,便将兰登之前想借而借不到的梵蒂冈藏书借给他,让他能完成自己的新书创作。

2003年索尼与作者丹·布朗协商,与《达芬奇密码》一同取得小说《天使与魔鬼》的电影版权。2006年5月,随《达芬奇密码》电影版上映,索尼再次邀请编剧阿奇瓦·高斯曼来改编《天使与魔鬼》电影剧本。 电影原先预订2008年2月开拍,赶在年底12月上映,但正值2007年-2008年美国编剧协会大罢工,制片只好将档期推延至2009年5月15日上映。 编剧大卫·柯普于电影开拍前再度修改剧本。

导演朗·霍华德将本片视为续集而非前传,因为广泛读者多为拜读过《达芬奇密码》才进而接触本作。他预设兰登教授经过前次的解谜冒险,在这次成为更有自信的角色。 比前《达芬奇密码》本作较少人熟知,因此导演改编故事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制片布莱恩·格雷泽提到他们在改编《达芬奇密码》时有太多的“束缚”,导致结果变得“过度冗长且造作”。而在这次,“兰登不会停下动作再发表言论,而会边行动边解说。” 导演同意“有太多旧时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当科技对上宗教。因此这些主题,这些想法将会更激化那些还活在过去的人,两部作品本质上是完完全全地不同的风格。”

电影把小说故事段落重置,将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作为开场序幕,且兰登教授也没前去参观欧核中心。同时,由于欧核科学家的建议,修改了反物质的产生方式。根据科学家所说,丹·布朗书中所述的科技,得花上二十亿年才有办法创造出爆炸威力的反物质。电影里修改的剧情是用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启动在2008年9月10日,丹·布朗写小说时尚未存在)来创造出反物质。

汉斯·季默再度为本系列续集配乐,他选择延伸“Chevaliers de Sangreal”这轨旋律,是《达芬奇密码》的结尾作为兰登的电影主题曲。 小提琴家约夏·贝尔亦在本片原声带中演出。

影评给予本片优劣综合的评价,大多数影评认为比前作《达芬奇密码》优良许多。知名评论网站烂番茄基于186篇评论,仅占39%的影评给予正面的评价,平均分数值10分得到5.1分。烂番茄网站里的“顶尖影评”统计,包含来自报章杂志、广播电视与网络的知名影评,基于当中31篇评论,影片整体得到负面曲线,接近35%的正面评价。另一个知名评论网站Metacritic,基于论坛里33篇影评,平均分数100分中仅拿到49分。

《天使与魔鬼》全球首周开出1.52亿美元的票房,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开出的4800万美元。《达芬奇密码》当年美国首周开出7100万美元,但续集首映仍达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4000至5000万美元的票房预测,因为电影题材并不如前作受欢迎。本片是自从去年《印地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后,再度全球大型规模同步映演。

台湾方面,首周四天票房为新台币5500万元;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1.47亿元,位居2009年全台票房第六名。

中国大陆因其题材较为敏感而并未在影院公开放映。

片中人物的中文译名遵照小说中文译本校订。

相关

  • 超音波检查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英语:Medical ultrasound)是一种基于超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等软组织可视化,包括其尺寸、结构和病理学病灶。产科超声检查广
  • 白鹡鸰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一种小型鹡鸰,属于鹡鸰科。喜滨水活动,多在河溪边、湖沼、水渠等处,在离水较近的耕地附近、草地、荒坡、路边等处也可见到。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
  • 粗放农业粗放农业(extensive agriculture)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相对于集约农业而言,投入较低的劳力、资本的农业经营方式。影响粗放农业出现的几个因素:
  • 花楸树花楸树(学名:Sorbus pohuashanensis),又名欧洲花楸、百华花楸、红果臭山槐、山槐子(河北土名)、马加木(东北土名)等,是蔷薇科花楸属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部分地区。
  • 纽黑文市0209231纽黑文(英语:New Haven),又称纽海文、纽哈芬,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第二大城,位于纽黑文县境内,纽黑文港上,长岛海湾北岸。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纽黑文市的人口为12万3626人。纽
  • 马克·奥利芬特马库斯·劳伦斯·艾尔文·奥利芬特AC KBE FRS FAA FTSE(英语:Sir Marcus Laurence Elwin "Mark" Oliphant,1901年10月8日-2000年7月14日),也称马克·奥利芬特是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
  • 林本坚林本坚 (英语:Burn-Jeng Lin, 1942年-)是一位台湾电机工程师。1942年出生于越南,后1959年进入国立新竹高级中学,196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后留学美国,197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
  • 教育家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对于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等人。近代中国则有何
  • 冂部冂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三个(两划的则为第七个)。冂部归于二划部首,通常是从上方或下方为部,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冂部。坰的本字,即
  • 坂上之云《坂上之云》(日语:坂の上の雲),是从2009年11月29日开始间断性地在日本NHK播放的《日本计划》特别历史剧(当初原打算以“大河剧”方式制作),全13集。原作为司马辽太郎的同名长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