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坎宁

✍ dations ◷ 2025-04-26 22:58:52 #1770年出生,1827年逝世,英国首相,欧洲协调,英国外交大臣,英国财政大臣,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校友

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又译甘宁,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英国政治家,外相,曾短暂出任英国首相。

坎宁的先世居于英格兰,但在十七世纪初移居到爱尔兰。至于坎宁则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绅士,为了偿还债务,而变卖了家族的宅第和继承得来的遗产,并在坎宁一岁的时候撒手人寰。坎宁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去了当舞台演员,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并不是一项尊贵和受人尊敬的行业。

坎宁年幼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和天分,加上母亲又再婚,因此,在家庭的朋友说服下,坎宁的一位非常富有的叔父,斯特拉福·坎宁(Stratford Canning),成为了他的监护人,除了定期提供他生活费,又供养他上学读书。坎宁在1781年转读伊顿公学,后在1787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在大学里,他是十分活跃的份子,随了负责编辑学校的杂志,又组织了辩论会,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辩论者。另外,他在大学和不少人结成了好朋友,例如有利物浦勋爵、格兰维尔·勒文森-古尔和约翰·胡卡姆·弗里尔等等。坎宁在1791年夏天取得文学士学位,翌年取得律师资格,并在1794年7月6日成为文学硕士,但他真正的志愿是当政治家。

斯特拉福·坎宁是辉格党的支持者,所以早在1780年代,他便介绍坎宁给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埃德蒙·伯克和理查·布林斯里·谢里敦(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等辉格党员认识(其中谢里敦和坎宁更结成了毕生好友)。可是,坎宁清贫的家境与微薄的财力,显得他在辉格党的政治前途非常暗淡,因为辉格党的领袖们,都是一些抗衡君主的富有贵族和地主。再者,当1790年代初爆发了激进的法国大革命以后,坎宁变得更为保守。

坎宁在真正涉足政治的时候,他选择了保皇的托利党,并得到领袖小皮特的赏识。在小皮特的协助下,坎宁在1793年成为下议院议员,代表怀特岛的纽敦,但事实上,那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选区。在1796年,他转为代表另一个有名无实的选区,白金汉郡的文多弗(Wendover)。

坎宁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和作家,这使他很快便受到英国政坛的注意。他在下议院所发表的演说,更为小皮特的支持者注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总言之,他的才华使他在小皮特的派系中渐具影响力,除了影响小皮特政府的政策,更使他在后来成功加入内阁。

另一方面,坎宁不止于在国会发表演说,也在英国各地巡回演讲,进行竞选活动,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新尝试。

凭借著自己的魅力和许下的诺言,坎宁很快便有一批忠于他的支持者(即后世所指的坎宁派,Canningites)。可是,坎宁也是一位自负与武断的人,常把一些有才华的潜在支持者拒诸门外。

在1795年11月2日,坎宁获聘任为外务次官(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任内,他是小皮特的忠实支持者,结果时常和辉格党的外相格伦维尔勋爵发生争执,最后他在1799年4月1日辞职。

1799年,坎宁出任管理委员会专员,又在1800年改任军队主计长(Paymaster of the Forces)。小皮特在1801年辞任首相,坎宁也一同辞职,成为反对党的一方。当小皮特在1804年重任首相时,坎宁获委员为海军财务主管(Treasurer of the Navy)。

小皮特在1806年初逝世,坎宁也随之离开政府,可是在翌年,他获新首相波特兰公爵聘任为外务大臣,主理有关拿破仑战争的对外事务,期间,他更成功在哥本哈根部署,以计谋击退拿破仑的军队。

在1809年,坎宁与政府陷入了内部纷争,并曾轰动一时。当时,坎宁与陆军及殖民地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 and the Colonies)卡苏里勋爵,在调动军队的问题上发生不和,坎宁曾承诺葡萄牙,会尽早发兵援助,但卡苏里却把军队调往荷兰。结果政府因两人的纷争而濒临瘫痪。首相波特兰公爵由于身体欠佳,无力作出调停,亦无法有效继续领导政府。于是,坎宁威胁波特兰公爵,如果不以韦尔斯利勋爵(Lord Wellesley)取代卡苏里勋爵,他将会请辞。波特兰公爵最后答应了坎宁的要求,并将两人间的协议保密。

卡苏里在1809年9月得悉两人之间的协议,除了感到十分愤怒,又要求补偿。他之后更挑战坎宁,进行决斗。两人间的决斗在1809年9月21日举行,由于坎宁从未开过手枪,结果他在决斗中没有命中卡斯尔雷,卡苏里则射伤了坎宁的大腿。事件公开以后,舆论对两名内阁成员诉诸武力解决不和,感到震惊和愤慨。随后,波特兰公爵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辞去首相一职,坎宁遂向英皇乔治三世自荐出任首相,但乔治三世却选择了斯宾塞·珀西瓦尔。坎宁唯有再次离开政府,而令他安慰的是,卡苏里也选择辞职。

珀西瓦尔在1812年被刺杀身亡后,继任的首相利物浦勋爵,再次委任坎宁为外务大臣。但是,坎宁却希望同时出掌下议院领袖一职,又不愿和卡苏里共仕政府,所以拒绝了邀请。1814年,坎宁成为英国驻葡萄牙大使,并于一年后返国。返国后,利物浦勋爵再次邀请坎宁加入内阁,结果他在1816年成为管理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

坎宁在1820年又一次宣布请辞,原因是不满卡罗琳皇后得到的安置安排(卡罗琳皇后是乔治四世的发妻,但两人的关系早已疏离),而他与卡罗琳又是私低下的密友,并曾有过一段绯闻。

在1822年,当时已晋为伦敦德里侯爵(Marquess of Londonderry)的卡苏里自杀身亡,于是坎宁接任卡苏里出任外务大臣和下议院领袖。在第二次出掌外相期间,他除了退出了会议制度,又企图拉拢美国总统门罗,发表重新执行光荣孤立的宣言。另外,坎宁成功使南美洲独立国家摆脱法国的影响,并积极支持废除奴隶贸易。

利物浦勋爵在1827年退任首相一职,并在三名候选人,威灵顿公爵、罗伯特·皮尔从男爵和坎宁中,选择了坎宁。结果,另外两名候选人均不愿在坎宁的政府供职,同时间,利物浦勋爵的五名内阁官员,和40名初级官员也不愿追随坎宁,组成新政府。在当时,托利党已出现了严重分裂,分成了“高级托利派”(High Tories,又称极端份子,即Ultras)和温和派,当中,只有温和派(坎宁派)支持坎宁。坎宁发现自己难以组成政府,便唯有邀请辉格党成员加入政府,其中包括兰斯多恩勋爵(Lord Lansdowne)等人。虽然坎宁反对国会改革,而辉格党则支持改革,但他们仍然能够达成协议,在新政府不讨论有关国会改革的议题。

坎宁虽然能成功组阁,但他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最后在1827年8月8日逝世于奇西克(巧合的是,福克斯于21年前在同一所房间逝世),死于任内,享年57岁。坎宁在任首相只有119日,是历史上任期最短的英国首相。他死后被安葬于西敏寺。

坎宁时常被后世评为“失去的领袖”(lost leader),而且有不少人推测,假如坎宁没有早逝,英国将会有什么光明景象。在现实中,坎宁死后,温和派托利党和辉格党组成的政府在戈德里奇勋爵带领下,最终在1828年初垮台,并由威灵顿公爵接任首相。威灵顿公爵的内阁,最初也有一些坎宁派加入,但不久以后便悉数被“高级托利派”所取代。结果,不少坎宁派的成员转投辉格党,但却在后来的选举被托利党痛击。不少历史学家认为,1827年的托利党分裂,使托利党在1830年代出现变革,渐渐演进为今日的保守党。因此,对于坎宁没有早逝的假设,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些后世重要的保守党党员,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视坎宁为自由的一国保守主义(One Nation Conservatism)的先驱者,相反,罗伯特·皮尔从男爵则遭受他的批评。

罗里·谬尔(Rory Muir)形容坎宁为“最卓越辉煌和多彩多姿的部长,而且肯定是这个时代的政府中最伟大的演说家。他是机智、戏谑的人,并对自己的能力拥有无比信心,这样的能力也大大启发了众人,被启发者包含喜欢他、不喜欢他或不信任他的人……他是一个热情、积极、坚定的人,不管他着手什么工作,他都竭尽心力必要完成,这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弱点……他是政府中最有才干能力的部长。”

坎宁在1800年7月8日迎娶琼·司各脱(Joan Scott,1776年—1837年,后来成为第一代坎宁女子爵,即1st Viscountess Canning),并由约翰·胡卡姆·弗里尔和小皮特作见证。

乔治与琼·坎宁有四名子女:

坎宁是少有的知名政客,公开使用“托利党”(Tory)这个名词,而这个名在1790年代用来指小皮特的支持者。后来在1824年,坎宁也是其中一位首先用“保守党”(Conservative)来称呼自己的政客。

为了纪念坎宁在希腊独立战争所作的努力,雅典市中心其中一个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Πλατεία Κάνιγγος)。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下铁路“D线”的其中一个车站,原本以坎宁命名,但在1973年遭当时的总统胡安·裴隆下令改名。

坎宁的名被使用在牛津坎宁会(Oxford Canning Club)上。

在伦敦东南部有一所乔治·坎宁酒吧(George Canning)。

在利物浦,有坎宁市和坎宁港记念坎宁。

在西澳大利亚州,也有不少地方纪念坎宁,如坎宁河(Canning River)、坎宁顿(Cannington)、坎宁谷(Canning Vale)和柏斯内的坎宁市等。


相关

  • 文莱首相文莱首相,亦称文莱总理。是文莱苏丹国的政府首脑。文莱实行绝对君主制,由文莱苏丹作为首相主持内阁。直到现在,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一直兼任文莱的首相。
  • 饭团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积云积云(拉丁语:Cumulus,符号:Cu)常在晴天出现,通常具有如同棉花的形状。云顶部常呈现菜花状或是圆弧状,云底基本为水平状,多垂直向上发展。云内部的凝结核密度较高,当挡在阳光前能明显
  • 重生重生可以指:
  • 奥地利历史奥地利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统治德意志地区的最大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急速衰弱,后来在民主化运动下成为让人安享晚年的福利国。在意大利和奥地
  • 斯蒂夫尼奇斯蒂夫尼奇(Stevenage)是英国的一座城市。位于赫特福德郡,伦敦以北约50公里处。人口在1801年时有1,430人,1901年时有4,049人,2001年时有79,724人,2007年时有84,651人。斯蒂夫尼奇
  • 张人骏《张人骏家书日记》张人骏(1846年2月24日-1927年2月8日),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遵化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大齐坨村人,中国清朝末年政治
  • 大卫·朱维特大卫·朱维特(英语:David C. Jewitt,1958年-),生于英国的美国天文学家。他曾在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担任教授,现任教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朱维特于1958年生于英国伦敦。于1979
  • 惠灵顿 (肯塔基州)惠灵顿(英语:Wellington)是一个美国城市,位于肯塔基州杰斐逊郡。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当地人口为565人。惠灵顿位于38°13′0″N 85°40′12″W / 38.21667°N 85.67000°W / 38
  • 检地检地是日本中世纪至近代实行的农田面积和收获量调查。相当于现在的税务调查。有时会被记作“俭地”(倹地)。在古代日本的律令制下,全国农地的所有权都是由国家持有。但是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