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坎宁

✍ dations ◷ 2025-07-02 19:59:07 #1770年出生,1827年逝世,英国首相,欧洲协调,英国外交大臣,英国财政大臣,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校友

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又译甘宁,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英国政治家,外相,曾短暂出任英国首相。

坎宁的先世居于英格兰,但在十七世纪初移居到爱尔兰。至于坎宁则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绅士,为了偿还债务,而变卖了家族的宅第和继承得来的遗产,并在坎宁一岁的时候撒手人寰。坎宁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去了当舞台演员,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并不是一项尊贵和受人尊敬的行业。

坎宁年幼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和天分,加上母亲又再婚,因此,在家庭的朋友说服下,坎宁的一位非常富有的叔父,斯特拉福·坎宁(Stratford Canning),成为了他的监护人,除了定期提供他生活费,又供养他上学读书。坎宁在1781年转读伊顿公学,后在1787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在大学里,他是十分活跃的份子,随了负责编辑学校的杂志,又组织了辩论会,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辩论者。另外,他在大学和不少人结成了好朋友,例如有利物浦勋爵、格兰维尔·勒文森-古尔和约翰·胡卡姆·弗里尔等等。坎宁在1791年夏天取得文学士学位,翌年取得律师资格,并在1794年7月6日成为文学硕士,但他真正的志愿是当政治家。

斯特拉福·坎宁是辉格党的支持者,所以早在1780年代,他便介绍坎宁给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埃德蒙·伯克和理查·布林斯里·谢里敦(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等辉格党员认识(其中谢里敦和坎宁更结成了毕生好友)。可是,坎宁清贫的家境与微薄的财力,显得他在辉格党的政治前途非常暗淡,因为辉格党的领袖们,都是一些抗衡君主的富有贵族和地主。再者,当1790年代初爆发了激进的法国大革命以后,坎宁变得更为保守。

坎宁在真正涉足政治的时候,他选择了保皇的托利党,并得到领袖小皮特的赏识。在小皮特的协助下,坎宁在1793年成为下议院议员,代表怀特岛的纽敦,但事实上,那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选区。在1796年,他转为代表另一个有名无实的选区,白金汉郡的文多弗(Wendover)。

坎宁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和作家,这使他很快便受到英国政坛的注意。他在下议院所发表的演说,更为小皮特的支持者注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总言之,他的才华使他在小皮特的派系中渐具影响力,除了影响小皮特政府的政策,更使他在后来成功加入内阁。

另一方面,坎宁不止于在国会发表演说,也在英国各地巡回演讲,进行竞选活动,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新尝试。

凭借著自己的魅力和许下的诺言,坎宁很快便有一批忠于他的支持者(即后世所指的坎宁派,Canningites)。可是,坎宁也是一位自负与武断的人,常把一些有才华的潜在支持者拒诸门外。

在1795年11月2日,坎宁获聘任为外务次官(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任内,他是小皮特的忠实支持者,结果时常和辉格党的外相格伦维尔勋爵发生争执,最后他在1799年4月1日辞职。

1799年,坎宁出任管理委员会专员,又在1800年改任军队主计长(Paymaster of the Forces)。小皮特在1801年辞任首相,坎宁也一同辞职,成为反对党的一方。当小皮特在1804年重任首相时,坎宁获委员为海军财务主管(Treasurer of the Navy)。

小皮特在1806年初逝世,坎宁也随之离开政府,可是在翌年,他获新首相波特兰公爵聘任为外务大臣,主理有关拿破仑战争的对外事务,期间,他更成功在哥本哈根部署,以计谋击退拿破仑的军队。

在1809年,坎宁与政府陷入了内部纷争,并曾轰动一时。当时,坎宁与陆军及殖民地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 and the Colonies)卡苏里勋爵,在调动军队的问题上发生不和,坎宁曾承诺葡萄牙,会尽早发兵援助,但卡苏里却把军队调往荷兰。结果政府因两人的纷争而濒临瘫痪。首相波特兰公爵由于身体欠佳,无力作出调停,亦无法有效继续领导政府。于是,坎宁威胁波特兰公爵,如果不以韦尔斯利勋爵(Lord Wellesley)取代卡苏里勋爵,他将会请辞。波特兰公爵最后答应了坎宁的要求,并将两人间的协议保密。

卡苏里在1809年9月得悉两人之间的协议,除了感到十分愤怒,又要求补偿。他之后更挑战坎宁,进行决斗。两人间的决斗在1809年9月21日举行,由于坎宁从未开过手枪,结果他在决斗中没有命中卡斯尔雷,卡苏里则射伤了坎宁的大腿。事件公开以后,舆论对两名内阁成员诉诸武力解决不和,感到震惊和愤慨。随后,波特兰公爵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辞去首相一职,坎宁遂向英皇乔治三世自荐出任首相,但乔治三世却选择了斯宾塞·珀西瓦尔。坎宁唯有再次离开政府,而令他安慰的是,卡苏里也选择辞职。

珀西瓦尔在1812年被刺杀身亡后,继任的首相利物浦勋爵,再次委任坎宁为外务大臣。但是,坎宁却希望同时出掌下议院领袖一职,又不愿和卡苏里共仕政府,所以拒绝了邀请。1814年,坎宁成为英国驻葡萄牙大使,并于一年后返国。返国后,利物浦勋爵再次邀请坎宁加入内阁,结果他在1816年成为管理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

坎宁在1820年又一次宣布请辞,原因是不满卡罗琳皇后得到的安置安排(卡罗琳皇后是乔治四世的发妻,但两人的关系早已疏离),而他与卡罗琳又是私低下的密友,并曾有过一段绯闻。

在1822年,当时已晋为伦敦德里侯爵(Marquess of Londonderry)的卡苏里自杀身亡,于是坎宁接任卡苏里出任外务大臣和下议院领袖。在第二次出掌外相期间,他除了退出了会议制度,又企图拉拢美国总统门罗,发表重新执行光荣孤立的宣言。另外,坎宁成功使南美洲独立国家摆脱法国的影响,并积极支持废除奴隶贸易。

利物浦勋爵在1827年退任首相一职,并在三名候选人,威灵顿公爵、罗伯特·皮尔从男爵和坎宁中,选择了坎宁。结果,另外两名候选人均不愿在坎宁的政府供职,同时间,利物浦勋爵的五名内阁官员,和40名初级官员也不愿追随坎宁,组成新政府。在当时,托利党已出现了严重分裂,分成了“高级托利派”(High Tories,又称极端份子,即Ultras)和温和派,当中,只有温和派(坎宁派)支持坎宁。坎宁发现自己难以组成政府,便唯有邀请辉格党成员加入政府,其中包括兰斯多恩勋爵(Lord Lansdowne)等人。虽然坎宁反对国会改革,而辉格党则支持改革,但他们仍然能够达成协议,在新政府不讨论有关国会改革的议题。

坎宁虽然能成功组阁,但他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最后在1827年8月8日逝世于奇西克(巧合的是,福克斯于21年前在同一所房间逝世),死于任内,享年57岁。坎宁在任首相只有119日,是历史上任期最短的英国首相。他死后被安葬于西敏寺。

坎宁时常被后世评为“失去的领袖”(lost leader),而且有不少人推测,假如坎宁没有早逝,英国将会有什么光明景象。在现实中,坎宁死后,温和派托利党和辉格党组成的政府在戈德里奇勋爵带领下,最终在1828年初垮台,并由威灵顿公爵接任首相。威灵顿公爵的内阁,最初也有一些坎宁派加入,但不久以后便悉数被“高级托利派”所取代。结果,不少坎宁派的成员转投辉格党,但却在后来的选举被托利党痛击。不少历史学家认为,1827年的托利党分裂,使托利党在1830年代出现变革,渐渐演进为今日的保守党。因此,对于坎宁没有早逝的假设,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些后世重要的保守党党员,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视坎宁为自由的一国保守主义(One Nation Conservatism)的先驱者,相反,罗伯特·皮尔从男爵则遭受他的批评。

罗里·谬尔(Rory Muir)形容坎宁为“最卓越辉煌和多彩多姿的部长,而且肯定是这个时代的政府中最伟大的演说家。他是机智、戏谑的人,并对自己的能力拥有无比信心,这样的能力也大大启发了众人,被启发者包含喜欢他、不喜欢他或不信任他的人……他是一个热情、积极、坚定的人,不管他着手什么工作,他都竭尽心力必要完成,这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弱点……他是政府中最有才干能力的部长。”

坎宁在1800年7月8日迎娶琼·司各脱(Joan Scott,1776年—1837年,后来成为第一代坎宁女子爵,即1st Viscountess Canning),并由约翰·胡卡姆·弗里尔和小皮特作见证。

乔治与琼·坎宁有四名子女:

坎宁是少有的知名政客,公开使用“托利党”(Tory)这个名词,而这个名在1790年代用来指小皮特的支持者。后来在1824年,坎宁也是其中一位首先用“保守党”(Conservative)来称呼自己的政客。

为了纪念坎宁在希腊独立战争所作的努力,雅典市中心其中一个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Πλατεία Κάνιγγος)。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下铁路“D线”的其中一个车站,原本以坎宁命名,但在1973年遭当时的总统胡安·裴隆下令改名。

坎宁的名被使用在牛津坎宁会(Oxford Canning Club)上。

在伦敦东南部有一所乔治·坎宁酒吧(George Canning)。

在利物浦,有坎宁市和坎宁港记念坎宁。

在西澳大利亚州,也有不少地方纪念坎宁,如坎宁河(Canning River)、坎宁顿(Cannington)、坎宁谷(Canning Vale)和柏斯内的坎宁市等。


相关

  •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英语:American Scientist)(非正式的缩写是AmSci)是美国发行的一本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双月刊杂志。自1913年由Sigma Xi科学研究学会出版。每期都包括著名科学家和工
  • 电讯媒体集团电讯媒体集团(英语:Telegraph Media Group),前称电讯集团(Telegraph Group),是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的经营者以及报业控股(Press Holdings)的附属公司。2004年,大卫和弗雷德里克·
  • 大草原城市大草原城 (英语:Grand Prairie)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属达拉斯县、塔兰特县和埃利斯县。面积211.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153,812人。1863年开埠,1909年设市。
  • 庾肩吾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郡新野(今属河南)人。南朝梁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庾信之父。八岁能赋诗,普通四年(523年)为晋安王萧纲常侍,在雍州时,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与
  • 白带 (生理)白带为较浓稠,白色或黄色的阴道分泌物。白带的可能原因有许多种。白带的量可能会因为阴道感染(英语:vaginal infection)而增加,也可能一阵子出现,一阵子不出现。白带也可能持续几
  • 南非天文台南非天文台()是南非的国立光学和红外线天文中心。它成立于1972年,在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南非国科会)的支持下运作,该基金的功能是进行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的研究。主要的望远镜位于
  • 南中部南中部(Nam Trung Bộ)是越南官方划分的全国8大区域之一。这一地区位于越南南部靠近南中国海沿海一带。南中部的省份包括广南省、广义省、平定省、富安省、庆和省、宁顺省、平
  • 悬山顶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
  • 雍州 (九州)雍州,又作“廱州”。是汉地“九州”之一,即今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全境及今内蒙部分地区。周秦之地,汉朝时分隶凉州刺史部及三辅。三国时属曹魏,西晋末年陷入胡人之手,刘裕北伐时
  • 1989年成都市抗议活动成都抗议活动始于在天府广场举行的纪念胡耀邦逝世的追悼活动,后来演变为大规模抗议活动。成都的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同时,他们的诉求与北京学生有所不同。在4月21日和22日,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