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间质细胞瘤

✍ dations ◷ 2025-04-25 03:24:42 #支持间质细胞瘤
支持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是一类肿瘤包含不同数量的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一些情况下也包括少量不同肿瘤、原始性索基质和异种物质。支持间质细胞瘤是一种隶属于卵巢肿瘤或睾丸肿瘤下的一类性索间质肿瘤。这种疾病非常罕见,少于1%的睾丸肿瘤。肿瘤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主要以青年人为主。最近研究显示一些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是由DICER1基因的生殖细胞突变而产生。这些遗传性案例逐渐年轻化,并常伴有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一些其他罕见肿瘤均有个人或家族的病史,包括胸膜肺母细胞瘤(英语:pleuropulmonary blastoma)、肾母细胞瘤和宫颈横纹肌肉瘤。在医学主题词表中,男性细胞瘤(arrhenoblastoma)和男性母细胞瘤(androblastoma),均被定义归类于支持间质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被分为许多子类,最典型的是由支持细胞组成的小管链接间质细胞组成的间质集群。由于肿瘤产生过度的睾丸激素,1/3的女性患者都有伴有一定情况的男性化。男性化过程之前,病人会出现停止排卵(英语:anovulation)、月经过少、闭经及失雌性态(英语:defeminization)。其他症状包括有寻常痤疮、多毛症、声音变粗、阴蒂肥大、颞发衰退和肌肉组织增强等。此外睾丸内睾酮指数很高。出现卵巢肿瘤并伴有内分泌障碍情况则可推测为支持间质细胞瘤;但是,内分泌紊乱症状在间质细胞瘤中只占有2/3的病例。所以,必须通过术中及术后的病理分析,才能做出最终的确定诊断。最常见的方法是采取手术。对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手术通常是保留生育功能的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英语:Oophorectomy)。对于恶性肿瘤,需要采用更激进的手术策略,并通常使用辅助化学疗法,一些时候需要放射疗法。在所有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多次物理检查与成像监控,因为在很多病例中,支持间质细胞瘤并没有引起肿瘤标记数值的增加。由于一些支持间质细胞瘤有遗传性,所以建议进行临床遗传学服务工作。预后效果通常很理想,肿瘤大多时候生长缓慢,而且是良性的。但对于恶性肿瘤的病例,因为其组织学不同,预后效果往往很差。高度显微镜下的间质细胞瘤高度显微镜下的支持细胞瘤

相关

  • 阿普伽新生儿评分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英语:Apgar Score)是美国女医生维珍尼亚·阿普伽(Virginia Apgar)在1952年发明的一种对刚出生的新生婴儿健康状况快速评核方法。阿普伽当时是在美国纽约执业的
  • 输血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等。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分(或称“血品”)进行输入,包括了全
  • 奴隶制奴隶制度是古希腊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古代作家认为奴隶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自然合理,无论斯多葛派还是早期基督教都没有质疑过这种行为。然而早在公元前4世纪,一
  • 生物染色剂染色是用于增强显微图像对比度的一项辅助技术。辅以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染色和染料常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被用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可见度。染色常被用于观察大块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结
  • 莉泽·迈特纳莉泽·迈特纳(英语:Lise Meitner,1878年11月7日-1968年10月27日),奥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学家。她的众多成绩中最重要的是她第一个理论解释了奥托·哈恩1938年发现的核裂变。莉泽·迈
  • 1982年198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于1982年6月13日至7月11日于西班牙举行,本届比赛的规程与上届有所改变:首次由24队参加决赛阶段,共分成6组。各组前2名(共12队)进入第2轮,然后再分成4组。各组
  • 乌呼鲁卫星乌呼鲁卫星(Uhuru),原名“X射线探测卫星”、“探险者42号”或“小型天文卫星1号”(SAS-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由美国于1970年12月12日在肯尼亚发射升空。发射当天正
  • 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s,或myoepithelium),通常鉴于腺状上皮内,通常附于基底膜,位于管腔(英语:lumen (anatomy))细胞下方。肌上皮细胞也可能出现于α平滑肌(英语:ACTA2)肌动蛋白
  • 颜面神经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主要掌管脸部表情及眼皮开闭。颜面神经受损可能导致眼皮不能闭合、脸部肌肉瘫痪、口歪、味觉异常等症状。临床上颜面麻痹(歪斜)可简单分为:周边型及中枢
  • 国家防卫军国家防卫军(德语:Reichswehr)指1919年至1935年魏玛共和国的正规军队,它下辖有陆军、海军和秘密设立的空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协约国提出的《凡尔赛条约》,德国仅保有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