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血吸虫病
✍ dations ◷ 2025-11-17 17:02:28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英语:schistosomiasis、bilharzia、snail fever、Katayama fever)又称裂体虫病、曼森氏病,是一个由血吸虫类的寄生虫所导致之疾病,属于WHO所宣布的六大热带医学疾病之一。它有可能感染尿道或消化系统。此疾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到含寄生虫的水源。寄生虫为血吸虫的感染期尾蚴,由受到感染的淡水螺类释出。此疾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孩身上最为常见,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几率在戏水过程中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其他的高危险群包括农夫、渔夫以及日常水源受污染者。血吸虫病属于蠕虫感染(英语:helminthiasis)的一种,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发诊断依据为在患者的尿液或粪便中发现寄生虫卵。亦可经由血液中发现针对此疾病的抗体而确诊午后发热是典型症状,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峯,至午夜大汗热退,感觉大幅舒缓,但隔日重来,各种抗生素均无效。其余症状包括腹痛、下痢、血便、或血尿,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咳嗽血痰。在受到长期感染的人身上,有可能导致肝脏受损、肾衰竭、不孕或膀胱癌。在儿童身上,可能造成发育不良和学习障碍。而慢性血吸虫病常无过度症状,成因为流行区居民自幼与河水接触,小量反复感染,但也有部分急性患者治疗不完全后发展成慢性。慢性者消瘦、贫血、乏力、劳动力减退,而到末期会出现肝脾肿大、腹部膨隆似青蛙腹,病程长者可达10~20年最终只能以手术治疗。预防手段包括干净水源的普及化以及蜗牛数量的抑制。在此疾病盛行的地区,杀虫药吡喹酮可以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对整个人群施用。如此可以由降低感染人数,达到减缓疾病传播的目的。吡喹酮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对已知感染者的治疗手段。全世界受血吸虫病影响的人数约有 2.1 亿人,估计每年有12,000到200,000人因此死亡。此疾病在非洲最为常见,在亚洲及南美洲也很盛行。全世界大约有超过70余国、约7亿人活在此疾病的高发地区。血吸虫病是全球第二大的病,仅次于疟疾,是对经济破坏性最大的寄生虫病。从古代到20世纪初,血吸虫病血尿的症状在埃及被视为男性的月事(英语:male menstruation),也因此被当作是男孩的成年礼。它是一种被忽视热带病。
相关
- 髓髓在中医药学的脏象上,是指奇恒之腑之一,包括骨髓和脊髓。髓由肾精所化生,与脑相通,有充养骨骼、补益脑髓的功能。《黄帝内经》将分为脑髓、骨髓、脊髓。中医认为髓与肾的关系密
- 化学疗法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超声检查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英文: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简称cAVM)是一种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脑部出现动静脉血管直接连接的先天性畸形,主要病征是脑部血管不正常
- 氯胺酮氯胺酮(英语:Ketamine),俗称小姐、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恺他命,在台湾,经常被称为裤子(相对于衣,衣代表的是Ecstasy 的第一个字母)、下面(相对于穿在上面的衣服),一种非鸦片系麻醉
- COX-2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唇炎唇炎,也就是嘴唇发炎,主要症状为嘴唇干燥、脱皮、皲裂、结痂,有时还出现水泡、渗出液。引发唇炎的病因很多,其中以嘴唇受到口水或外物刺激,及嘴唇对外物过敏较为常见。如果患者平
-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
- 球囊菌纲球囊菌门(学名:Glomeromycota,AM fungi),又称聚合菌门、锈球菌门,是真菌界的一个门,目前约已发现400种物种。本门真菌可与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这种共生
- 粘孢子总门粘孢子总门(学名:Myzozoa)是一个非正式的分类,位于囊泡藻界。它是顶复门与双鞭毛虫门的合称。二者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同样feed through myzocyto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