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血吸虫病
✍ dations ◷ 2025-05-15 09:13:25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英语:schistosomiasis、bilharzia、snail fever、Katayama fever)又称裂体虫病、曼森氏病,是一个由血吸虫类的寄生虫所导致之疾病,属于WHO所宣布的六大热带医学疾病之一。它有可能感染尿道或消化系统。此疾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到含寄生虫的水源。寄生虫为血吸虫的感染期尾蚴,由受到感染的淡水螺类释出。此疾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孩身上最为常见,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几率在戏水过程中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其他的高危险群包括农夫、渔夫以及日常水源受污染者。血吸虫病属于蠕虫感染(英语:helminthiasis)的一种,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发诊断依据为在患者的尿液或粪便中发现寄生虫卵。亦可经由血液中发现针对此疾病的抗体而确诊午后发热是典型症状,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峯,至午夜大汗热退,感觉大幅舒缓,但隔日重来,各种抗生素均无效。其余症状包括腹痛、下痢、血便、或血尿,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咳嗽血痰。在受到长期感染的人身上,有可能导致肝脏受损、肾衰竭、不孕或膀胱癌。在儿童身上,可能造成发育不良和学习障碍。而慢性血吸虫病常无过度症状,成因为流行区居民自幼与河水接触,小量反复感染,但也有部分急性患者治疗不完全后发展成慢性。慢性者消瘦、贫血、乏力、劳动力减退,而到末期会出现肝脾肿大、腹部膨隆似青蛙腹,病程长者可达10~20年最终只能以手术治疗。预防手段包括干净水源的普及化以及蜗牛数量的抑制。在此疾病盛行的地区,杀虫药吡喹酮可以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对整个人群施用。如此可以由降低感染人数,达到减缓疾病传播的目的。吡喹酮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对已知感染者的治疗手段。全世界受血吸虫病影响的人数约有 2.1 亿人,估计每年有12,000到200,000人因此死亡。此疾病在非洲最为常见,在亚洲及南美洲也很盛行。全世界大约有超过70余国、约7亿人活在此疾病的高发地区。血吸虫病是全球第二大的病,仅次于疟疾,是对经济破坏性最大的寄生虫病。从古代到20世纪初,血吸虫病血尿的症状在埃及被视为男性的月事(英语:male menstruation),也因此被当作是男孩的成年礼。它是一种被忽视热带病。
相关
- 蛔虫蛔虫(学名:Ascaris lumbricoides)中文全名为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也作“蚘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最长可达35 cm。蛔虫会导蛔虫病,属于被轻忽的热带疾病(英语:neglected
- 原虫传染原虫传染是指由以前归类于原生动物界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传统上统称为“原生动物”的物种彼此之间并不密切相关,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如都是真核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具有移动性
- 新生儿婴儿是指刚出生的儿童,是人类一生的第一阶段。根据《说文解字》所述,婴儿的“婴”字本意为女性的颈部饰物,后引申解作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儿。而婴儿的英文“infant”源于拉丁
- 血压计血压计是用于测量血压的医疗仪器。现在常见的血压计设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表型气压式血压计)三种。电子血压计除了能显示血压读数外,亦有提供脉搏
-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英语: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简称FCTC,是针对烟草的第一部世界范围多边协议,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个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全球性公约
- 脓疮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忌辰祭祀,(英语:祭:sacrifice;祀:ritual;韩语:한국의 제사,罗马化:Jesa)是指以线香、酒水、肉类、蔬果,或布帛和玉(传统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中国古代
- 西伯利亚坐标:60°0′N 105°0′E / 60.000°N 105.000°E / 60.000; 105.000地理上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罗马化:Sibir)是乌拉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
- 酵素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幻觉幻觉(英语:Hallucination)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幻觉是知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