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土地公庙

✍ dations ◷ 2025-10-25 00:26:30 #台湾大学土地公庙
台湾大学土地公庙,又称台大土地公庙、台大福德宫、台大伯公亭,坐落于国立台湾大学位于台北市公馆地区的校总区校地内,台大尊贤会馆与国立台湾大学第二学生活动中心之间。主祀“竹仔林福德正神”。虽然该庙建筑并不大,但由于位处台大校地内,每逢考季便会吸引许多考生与考生家属前往参拜,因此香火鼎盛。另外在国立交通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台湾知名大专院校内,亦有土地公庙的存在。现该庙连同一旁的尊贤馆的土地产权皆属国立台湾大学校方所有。台湾大学土地公庙建于台湾清领时期,有200多年历史。2000年,台大校方为兴建活动中心与尊贤会馆,收回罗斯福路四段校地并欲拆迁建筑基地后侧的土地公庙,引发当地民众抗争,但校方认为该地乃是庙方长期占用。经多次协调,时任台大校长陈维昭在土地公前掷筊,结果土地公表示愿往南迁移一些,但不希望离开台大校园。庙方随后并在建地上掷筊,取得土地公同意,暂时将其神像安奉在水源市场。2004年9月,台大校方与土地公管理委员会完成协商,确认新庙设计型式,并以“伯公亭”名称设计取得建照,开始在原址南边重建。2006年11月,新庙完工,并将土地公迎回台大供奉。

相关

  • 汤飞凡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幼名瑞昭,湖南醴陵人,微生物学家,砂眼衣原体首次分离者。为第一个投身病毒学研究的华人。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委
  • 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通常情况下通过整流器等电子元件使电流只向一个方向流动,将其从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第一个商业化的电力传输是由托马斯·爱迪生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发的11
  • 色差色差(英语:Chromatic Aberration,简称CA)是指光学上透镜无法将各种波长的色光都聚焦在同一点上的现象。它的产生是因为透镜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色散现象)。对于波长较
  • 样本样本(英语:Sample)是统计学术语,指从全体中随机抽取的个体。通过对样本的调查,可以大概的了解全体的情况。抽样时抽取样本来进行调查,而普查时则需要调查每一个个体。样本统计学是
  • 非黑即白假两难(推理、论证)(英语:false dilemma),又称非黑即白(black-or-white)、伪(假)二分法、伪二择(选)一法、伪两面法、双刀法等,是提出少数选项(一般是两个,但有可能是三个或更多)要人从中择
  • 织布梭织(英语:Weaving)指将纱线经纬交错织成布料的方法。(台湾则称平织布或平行织品)织物(英语:Woven fabric),指通过经线与纬线交错织成的材料,如布、丝绸等,又合称为布。在某些场合下,
  • 查尔斯·劳顿查尔斯·劳顿(英语:Charles Laughton,1899年7月1日-1962年12月15日),英国舞台剧和电影演员、剧作家、制作人,于193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出生于英国,于1950年成为美国公民,其
  • 行宫伯爵行宫伯爵(拉丁语:comes palatinus),另译普法尔茨伯爵、王权伯爵,是一种起源于罗马帝国后期、在中世纪以后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使用的贵族头衔。行宫伯爵头衔中的palatinus一
  • 首都客运首都客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都客运。创立于1976年7月1日,前身为“三重市公车”,现为台北首都客运集团旗下之公司,主要经营新北市公车、台北市联营公车、宜兰县市区公车、花莲县
  • 廖必琦廖必琦(?-?),字荔庄,福建莆田人,为清朝政治人物。廖必琦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第三甲进士。后由额外主事改庶吉士。曾修《莆田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