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封闭性

✍ dations ◷ 2025-04-25 18:10:42 #因果律,形而上学概念,心的形而上学,二元论,物理主义

物理的因果封闭性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关于physical领域中因果的本质,在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有重要影响。很强的描述是这样的:物理的因果封闭性认为,“所有物理状态都是‘纯粹的’物理结果”(金在权语) ,或者说,“物理结果‘只能’有物理原因”(Agustin Vincente语)。

大部分接受这个理论的人,倾向于接受物理主义观点,即所有实体都存在且是物理实体。正如卡尔·波普尔说道,“物理主义者地原则是物理的封闭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性,而且我把它当作是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原则。”

物理的因果封闭性有强和弱两种形式。

强的形式断言,没有任何物理活动有物理领域之外的原因(金在权语)。 也就是说,断言对于所有物理事件,除物理原因之外的所有原因都不存在。

弱的形式断言,“所有物理事件都有物理原因。”(Barbara Montero语) 或者,“所有物理的结果都有物理上充足的原因。”(Agustin Vincente语) 或者,“如果我们跟踪物理时间的因果来源,我们需要永远不走出物理领域。”(金在权语) 弱的物理因果封闭性和因果完全性是同义词, 即“所有物理结果都有充足的物理原因”。 也就是说,弱形式允许,在物理原因之外,增加一些可能不是物理性质的,但能造成物理结果的原因。

还原论的概念补充了物理的因果封闭性,认为所有事件都可以最终地还原到物理事件。在这些情况下,心灵事件是物理事件的子集和结果。

物理因果的封闭性,其有效性一直遭到质疑。 当代,有人指出科学扎根于通过调查剔除主观的东西,寻找客观的东西。以观察者的身份,第三人称的视角,有些哲学家认为是永远不能验证主观问题的(例如意识和自由意志)。 还有批评认为,由Hodgson的讨论,科学自己不能支撑物理因果的封闭性。 还有哲学家批判了这一论证,即支持目的论和基于灵魂的心物关系来论证物理因果的封闭性。

相关

  • 定居计划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The Malaysia My Second Home program, 通常缩写为"MM2H"), 是马来西亚政府所颁布的一个国际居留计划,允许外国人以长达十年居留签证居住在马来西亚。要获
  • 尤金·史赖吉 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尤金·庞杜兰特·史赖吉(Eugene Bondurant Sledge,1923年11月4日-2001年3月3日)是一名美国的名教授与作家,出生于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富裕家庭。他
  • 贾卡亚·基奎特贾卡亚·基奎特(斯瓦希里语:Jakaya Kikwete,1950年10月7日-),坦桑尼亚政治家。基奎特1975年加入坦桑尼亚革命党,1978年毕业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1980年曾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1
  • 多数逻辑解码多数逻辑解码是基于最大出现概率的符号就是所传输消息这样一种假设对重复码进行解码的方法。它根据接收到的特定码字集中的符号概率作判断。如果有一个分别由
  • 根特岗日峰根特岗日峰(Ghent Kangri)是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印巴停火线的山峰,位于锡亚琴冰川的西面,属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7,401米,是全球第69高山峰,奥地利攀山队在1961年6月4日首
  • 双(1,5-环辛二烯)镍双(1,5-环辛二烯)镍是一种有机镍化合物,化学式为Ni(C8H12)2,或简写为Ni(cod)2。它是一种抗磁性的配合物,是对空气极其敏感的黄色固体,可作为零价镍的来源。双(1,5-环辛二烯)镍可
  • SPDYSPDY(发音如英语:speedy),一种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由Google开发,用来发送网页内容。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应用层协议。SPDY也就是HTTP/2的前身。Google最早是在Chromium中提出的S
  • 王维克王维克(1900年-1952年),男,江苏金坛人,中国近代教育家及翻译家,是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以及中国自然科学社的会员。1900年,出生于金坛冯庄村,父亲是前清秀才。1917
  • 安达哲安达哲(1968年2月10日-),日本男性漫画家。出身于东京都。代表作有《樱花之歌(日语:さくらの唄 (漫画))》、《天气预报大姐姐(日语:お天気お姉さん (漫画))》、《闪亮双胞胎》等。学生
  • 玻璃假面 (韩国电视剧)《玻璃假面》(韩语:유리가면,英语:Glass Mask)为韩国tvN自2012年9月3日起播出的日日晨间剧。第82集(12月4日)平均收视2.85%、最高收视3.33%,刷下该剧播出至今最高收视记录。讲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