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谱

✍ dations ◷ 2025-08-17 23:45:48 #记谱法,敦煌,Unicode未收录文字,唐朝音乐

《敦煌乐谱》,又称《敦煌曲谱》或《敦煌琵琶谱》,是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组琵琶乐谱,属于工尺谱的一种,抄写日期为晚唐至五代。记谱法使用的音乐符号有23个,类似汉字部首、注音符号或日语片假名,成为今人无法识别的“天书”。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带走的经卷中有其中三卷:《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P.38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尔雅》(P.37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佛本行集经尤波离品次》(P.353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比较特别的是这三卷经卷的背面都写有乐谱,现均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P.3808中收录的曲谱有25首,其中有一些曲名相同,但内容不同:

P.3719只书写一小段《浣溪沙》曲谱,曲名下方旁注有“慢二急三慢急三”。

P.3539背面第一行是《佛说阿弥陀经》或者《金刚经》的第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第二行书“敕归义军节度使牒”练习稿,再之后是只写了20个音符的乐谱。

最早研究敦煌乐谱的破解是日本的学者林谦三(日语:林謙三),后来任二北、饶宗颐等人也尝试过破解,但均未达成共识。它和唐俗乐二十八调的破译,曾被认为是中国古乐研究领域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

1982年陈应时发表《解读敦煌乐谱的第一把钥匙》,首创了“掣拍说”理论,对乐谱的定弦、节奏、同名曲重合等问题作出合理的解译。

1992年10月10日,原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长席臻贯成功破译了敦煌乐谱上的音乐符号,收录破解后曲谱的《敦煌古乐》图书和磁带由敦煌文化出版社和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

敦煌乐谱符号尚未在Unicode中收录,但已有相关编码方案提案,收录的编码范围为1D280-1D2DF,所属的区块名为“中国音乐符号”(Chinese Musical Symbols)。

相关

  • 听力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
  • 空军一号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是任何接载着美国总统的空军飞机的航空无线电台呼号。目前美国总统最常用的是两架VC-25A飞机,尾号SAM 28000和SAM 29000。其中一架为主用机,一架是备用
  • 物哀物哀(日语: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はれ Mono no aware、もののあわれ、物の哀れ)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上重要的文学审美理念之一。在文学上,主要是通过写一些景物,例如萧条的冬景
  • 荷兰榆荷兰榆(Ulmus × hollandica)是分布于欧洲的无毛榆(Ulmus glabra)和欧洲光叶榆(Ulmus minor)自然杂交产生一种榆,后来经过人工栽培其分布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其形态介于无毛榆和欧洲
  • 银耳银耳(学名: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或雪耳,是银耳科银耳属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是一种食用菌。子实体为白色或带黄色,半透明,呈鸡冠状,有平滑柔软的胶质皱襞,扁薄卷缩如叶状的瓣
  • 美国联邦第十巡回上诉法院美国联邦第十巡回上诉法院(引用时缩写为10th Cir.)是美国的13个联邦上诉法院之一。其对以下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拥有上诉管辖权:第十巡回上诉法院有12位现任法官,大都位于科罗拉多
  • 贺振新贺振新(1916年-1966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副主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天主教卡温顿教区天主教卡温顿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Covingtonensis、英语: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Covington)是美国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路易斯维尔总教区。成立于1853年7月29日。范围包括
  • 伯利坎普-韦尔奇算法伯利坎普-韦尔奇算法(英语:Berlekamp-Welch algorithm)是一种用于高效地解码BCH码与里德-所罗门码的算法,其名取自埃尔温·伯利坎普与劳埃德·韦尔奇。伯利坎普-韦尔奇算法的优点
  • 起辇谷起辇谷是《元史》中提到的一处地名。根据《元史》记载,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代君主都葬于此,是东亚历史上最大型的帝王陵墓。元代皇家秘葬制度,帝王陵墓不封丘,包括随葬品也不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