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吻龙

✍ dations ◷ 2025-07-18 08:27:36 #高吻龙
高吻龙属(学名:Altirhinus)是鸭嘴龙超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蒙古。高吻龙是双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但在摄食时则可以四足站立的。整个身长由鼻端至尾巴可能约8米。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其身长约6.5米,体重约1.1公吨。单是头颅骨就有760公分长,高吻龙有宽广的口鼻部,鼻端上有一个明显的高拱,高吻龙亦因此得名。高吻龙是于1998年被命名,名字是由拉丁文的“altus”(意即“高”)及古希腊文的“rhinos”(即“鼻子”的意思)。当中只有一个种,学名为“A. kurzanovi”,是为纪念苏联著名古生物学家Sergei Kurzanov于1981年发现此恐龙的化石标本。所有已知的高吻龙标本都是于1981年由苏联及蒙古科学家的共同考察团所挖掘的,发现于蒙古东戈壁省的Khukhtek地层。该地层是于下白垩纪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生成,距今约1亿2500万到1亿年前。这个地层也发现鹦鹉嘴龙及原始甲龙科的沙漠龙等化石。目前已发现不同年代及大小的化石标本。正模标本(编号PIN 3386/8)是一个左面完整保存的头颅骨,及一些颅后的手、脚、肩及骨盆。另外,还发现一些头颅骨碎片、一些肋骨、脊椎碎片、及一个完整的前肢。第三个标本则有很多四肢的骨头,及一列34节的尾椎。两个更小的骨骼碎片亦被发掘,被认为是属于幼龙的。高吻龙的化石原先被认为是属于1952年发现的东方禽龙(Iguanodon orientalis)。但是东方禽龙的化石都只是碎片,几乎不能与欧洲的贝尼萨尔禽龙(I. bernissartensis)分辨。由于东方禽龙与1981年发现的标本没有不同的特征,而该标本却又明显不是属于禽龙,所以必须替标本立一个新名。在199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大卫·诺曼(David B. Norman)就将其命名为库氏高吻龙(Altirhinus kurzanovi)。高吻龙是先进的禽龙类,也是基础鸭嘴龙科恐龙,但是在属及种的安排上却有着分歧。在最初的描述中,它是与禽龙属及无畏龙属同样包括在鸭嘴龙科中。而其他后期的分析发现,高吻龙却是比这两个属更为衍化,但较始鸭嘴龙属、原巴克龙属及鸭嘴龙属原始。而较早的两项研究都将原赖氏龙放在高吻龙与鸭嘴龙之间,但后者则认为两个属都是同一分支。而只有一项研究指福井龙较高吻龙为原始。高吻龙很多方面的构造都引起对其习性的猜测。由于高吻龙的前肢约为后肢的一半长度,它似乎主要是双足行走的。但是它的腕骨厚而结实,手掌上的三只中间手指较宽、高度延长,末端有蹄状的骨头,可见它的前肢亦是用来支撑重量。就像其他鸟脚亚目,高吻龙会有很多时间是保持四足姿势,可能是当摄食时。虽然前肢的中间三只手指很厚,可能用作支援重量,而最外侧的手指却是另一个情况。就如禽龙属,第一只手指是一个简单的尖锐尖刺。除了用作防卫外,这尖刺可能用作破坏水果或种子的硬壳。第五只手指可以做出与其他手指相对的动作,可能是用作抓食物。在其口部前端的角质喙嘴,及口部两边的主要牙齿之间有着很大的裂口,令两个部分能分开运作,所以高吻龙可以一边用喙嘴剪撕裂食植物,一边用牙齿咀嚼。很多植食性的哺乳动物都有着相似的适应特征,利用它的门牙来撕裂食物,而不影响臼齿咀嚼。高吻龙是其中一种先进的禽龙类,口鼻部前端扩大。这是可能与鸭嘴龙科趋同演化的例子。这些适应特征是很多植食性哺乳动物也有的。现今的牛、马及白犀牛都有宽的口鼻部,而所有都是食草动物。草一般都是在地面上,若高吻龙的宽口鼻就如其他物种一样用作食草,这可以解释了它那负载重量的前肢,是为使头部能更贴近地面。高吻龙那个鼻拱的特征是由鼻骨形成的,而在澳洲的木他龙身上亦有发现类似的结构。这个鼻拱有很多不同功能的建议。它可能是存放冷冻血液、保存水分、或提高嗅觉的组织。或者,它可以发声或影像以促成动物间的沟通。由于只发现了两个头颅骨,有可能这个鼻拱只是存在于某一性别,但无论是那一性别,它都可能是作为性征,就像现今的象海豹。

相关

  • 哮喘喘息 、哮喘(英语:asthma,又称气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英语:bronchospasm)。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
  •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组织胺组胺(英语:Histamine),是一种有机含氮的环状化合物。它参与局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并具有作为瘙痒介体中心与调节肠道生理功能的作用。它还被用作神经递质。组胺由嗜碱性球和附
  •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亦称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
  • 大西洋-刚果语族大西洋-刚果语族是尼日尔-刚果语系当中,使用者最多的一个语族。在《Ethnologue》中尼日尔-刚果语系的1514种语言中,有1418种语言均归大西洋-刚果语族。大西洋-刚果语族有与尼
  • 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物理学是指带有电荷的粒子。它可以是离子,像是有多余或欠缺电子的分子,或原子与质子的联系。它也可以是电子或质子本身,或是其它的基本粒子,像是正电子。它也可能是没
  • 温度标准温度标准,简称温标,是以量化数值,配以温度单位来表示温度的方法。它也是温度计进行刻度的根据。只要以物理方法使两个不同的温度在环境中产生,并测量再予以不同数值。即为温标。
  • 分子云分子云(英语:Molecular cloud 或 Stellar nursery)是星际云的一种,主要是由气体和固态微尘所组成。其规模没有一定的范围,直径最大可超过100光年,总质量可达太阳的 106 倍。氢分子
  •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描述、鉴定、命名及分类的植物科学,且可能是植物科学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对象为分类群 (taxa)。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 圣伯多禄大殿圣伯多禄大殿(拉丁语:Basilica Sancti Petri;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俗译圣彼得大教堂)是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