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

✍ dations ◷ 2025-04-27 04:32:09 #中国地震,1944年12月,丹东历史,1944年中国,鸭绿江,朝鲜半岛历史

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是指1944年12月19日发生于鸭绿江口的强烈地震。该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5度,东经123.9度,震级为6.6至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

鸭绿江发源于中国吉林省,流经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和辽宁省的丹东市,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鸭绿江口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被认为是黄海北部历史地震活动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关于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的震级,不同机构或学者均持有不同的见解。1960年由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是最早记录这次地震的中文书籍。在该目录中,这次地震的震中被标记为西朝鲜湾中部,震级为6.75级。据国际地震中心记录,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震级为MW 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朝鲜地震目录》所记录的震级数值上与国际地震中心记录的相等,均为6.8级。1952年,日本中央气象台所公布的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1级,是所有地震目录中给定震级数值最大的。

吴戈于1995年整理了朝鲜平壤地震研究所资料室和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地震办公室整理保存的资料。结论得出,该次地震对陆地的破坏较轻,仅对丹东、东沟(今东港)和庄河等沿海地带以及朝鲜龙川等地造成了相当于烈度6(VI)度的影响。但这次地震造成的有感范围较大,如日本冈山县和鹿儿岛县等地均有震感报告。

据记载,丹东市内共有2间旧房倒塌,有3人受伤。而在东安县和新农乡等地均有少量民房倒塌。据朝鲜龙川当地的记载,地震发生时,走路的人无法走路,甚至瘫坐在地上。

相关

  • 病原菌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裘维蕃裘维蕃(1912年5月15日-2000年9月18日),江苏无锡人,中国植物病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80
  • 温带地中海型地中海式气候,又称作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夏干气候,其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约南北纬30至40度)的大陆西岸地区,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黑海沿岸地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澳洲西南部伯斯
  • 白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кі рубель)是白俄罗斯的流通货币。辅币单位戈比。1卢布=100戈比。ISO 4217货币编号为BYN(2000年前为BYB,2000年至2016年为BYR)。19
  • 钙调蛋白钙调蛋白(英语:Calmodulin,简称CaM),是一种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普遍存在真核生物细胞中。钙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中介钙结合蛋白。它是第二信使
  • 托林托林(英语:tholin,来自古希腊语:θολός,“不清澈的”)是一种存在于远离恒星的寒冷星体上的物质,是一类共聚物分子,由原初的甲烷、乙烷等简单结构有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但
  • 罗宾森学院剑桥大学罗宾森学院(英语:Robinson College,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罗宾森学院于1977年成立,是剑桥大学最晚成立的学院,其独特之处在于于学院成立之初已经同时招收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Некра́сов,1821年12月10日-1878年1月8日),俄国诗人、作家、批评家及出版商。在诗作
  • 循环报道循环报道,又称虚假确认,是来源批判的情况之一,指一条消息以貌似出自多个独立来源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仅出自单一来源。部分情况中,该问题由草率的情报搜集工作引起。然而在其他情形
  • 东吴大学外国语文学院东吴大学外国语文学院,是东吴大学位于台湾台北市外双溪校区的学院之一,最早可溯于1954年在台复校“东吴大学法学院”所设立之外国语文学系,而于1984年成立外国语文学院。现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