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

✍ dations ◷ 2025-07-01 15:19:56 #中国地震,1944年12月,丹东历史,1944年中国,鸭绿江,朝鲜半岛历史

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是指1944年12月19日发生于鸭绿江口的强烈地震。该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5度,东经123.9度,震级为6.6至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

鸭绿江发源于中国吉林省,流经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和辽宁省的丹东市,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鸭绿江口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被认为是黄海北部历史地震活动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关于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的震级,不同机构或学者均持有不同的见解。1960年由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是最早记录这次地震的中文书籍。在该目录中,这次地震的震中被标记为西朝鲜湾中部,震级为6.75级。据国际地震中心记录,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震级为MW 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朝鲜地震目录》所记录的震级数值上与国际地震中心记录的相等,均为6.8级。1952年,日本中央气象台所公布的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1级,是所有地震目录中给定震级数值最大的。

吴戈于1995年整理了朝鲜平壤地震研究所资料室和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地震办公室整理保存的资料。结论得出,该次地震对陆地的破坏较轻,仅对丹东、东沟(今东港)和庄河等沿海地带以及朝鲜龙川等地造成了相当于烈度6(VI)度的影响。但这次地震造成的有感范围较大,如日本冈山县和鹿儿岛县等地均有震感报告。

据记载,丹东市内共有2间旧房倒塌,有3人受伤。而在东安县和新农乡等地均有少量民房倒塌。据朝鲜龙川当地的记载,地震发生时,走路的人无法走路,甚至瘫坐在地上。

相关

  • 坑鳒鳗鲶,学名Plotosus lineatus,异名:Plotosus arab, Plotosus anguillaris, Silurus lineatus,又称线纹鳗鲶(Striped eel catfish),俗称沙毛、坑鳒、海塘虱,是鲶形目鳗鲶科的其中一种
  • 路氹城路氹城(Cotai,Coloane-Taipa)位于澳门的氹仔与路环之间,是组成澳门的四大部分(区域)之一。该地段本来是一处海面,为外十字门的东部。1960年代建成路氹连贯公路后,西侧水流减缓,形成了
  • span class=nowrapPrClsub3/sub/span氯化镨(I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rCl3。它是蓝绿色的固体,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吸水,转变为亮绿色的七水合物。氯化镨由金属镨和氯化氢反应得到:它通常通过真空升华法提纯氯
  • 广略贝勒褚英褚英(满语:ᠴᡠᠶᡝᠨ,穆麟德:cuyen,太清:quyen;1580年-1615年10月14日),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哈哈纳扎清(元配)。褚英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元配佟佳氏所出。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死
  • 马岭河峡谷坐标:25°08′01″N 104°57′19″E / 25.13361°N 104.95528°E / 25.13361; 104.95528马岭河峡谷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位于兴义市区以东北6公里,南盘
  • 韩式面条面或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的食品。可再经煮、炒、烩、炸等烹调
  • 圣马利亚教堂 (维斯马)坐标:53°53′28″N 11°27′45.9″E / 53.89111°N 11.462750°E / 53.89111; 11.462750圣马利亚教堂(德语:)是位于德国城市维斯马市中心的一座教堂。圣马利亚教堂的圆顶高32.2
  • 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简称 RILM)是一家为音乐研究提供数字文献和高级检索工具的非营利机构。它的使命是“使全世界的研
  • 诺罗敦·苏拉玛里特诺罗敦·苏拉玛里特(高棉语:នរោត្ដម សុរាម្រិត,罗马化:;1896年3月6日-1960年4月3日)一译诺罗敦·苏拉马里特、诺罗敦·苏拉玛烈,柬埔寨国王,1955年至1960年在位。他
  • 逻辑深度逻辑深度(英语:logical depth)是一种对事物复杂性的度量,由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本尼特(英语:Charles H. Bennett (computer scientist))于1988年提出。事物的逻辑深度与其柯氏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