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

✍ dations ◷ 2025-09-07 11:10:41 #中国地震,1944年12月,丹东历史,1944年中国,鸭绿江,朝鲜半岛历史

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是指1944年12月19日发生于鸭绿江口的强烈地震。该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5度,东经123.9度,震级为6.6至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

鸭绿江发源于中国吉林省,流经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和辽宁省的丹东市,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鸭绿江口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被认为是黄海北部历史地震活动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关于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的震级,不同机构或学者均持有不同的见解。1960年由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是最早记录这次地震的中文书籍。在该目录中,这次地震的震中被标记为西朝鲜湾中部,震级为6.75级。据国际地震中心记录,1944年鸭绿江口地震震级为MW 6.8级,震源深度约为35.0千米。《朝鲜地震目录》所记录的震级数值上与国际地震中心记录的相等,均为6.8级。1952年,日本中央气象台所公布的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1级,是所有地震目录中给定震级数值最大的。

吴戈于1995年整理了朝鲜平壤地震研究所资料室和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地震办公室整理保存的资料。结论得出,该次地震对陆地的破坏较轻,仅对丹东、东沟(今东港)和庄河等沿海地带以及朝鲜龙川等地造成了相当于烈度6(VI)度的影响。但这次地震造成的有感范围较大,如日本冈山县和鹿儿岛县等地均有震感报告。

据记载,丹东市内共有2间旧房倒塌,有3人受伤。而在东安县和新农乡等地均有少量民房倒塌。据朝鲜龙川当地的记载,地震发生时,走路的人无法走路,甚至瘫坐在地上。

相关

  • α-鹅膏蕈碱α-鹅膏蕈碱(α-amanitin)是一种八氨基酸的环肽,它可能是毒伞肽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包括α-鹅膏蕈碱的毒伞肽类物质主要存在于鹅膏菌属的物种,例如毒鹅膏。α-鹅膏蕈碱的口服半
  • 不自主肌肉动作舞蹈症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span class=nowrapSr(NOsub3/sub)sub2/sub/span硝酸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r(NO3)2。硝酸锶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等轴晶系结晶,易溶于水、液氨,微溶于无水乙醇和丙酮。加热时先放出氧生成亚硝酸锶,继续加热则分解为氧化锶,并
  • 谢尔盖·斯塔尼舍夫谢尔盖·迪米特里耶维奇·斯塔尼舍夫(Sergey Dmitrievich Stanishev,保加利亚语:Серг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танишев),1966年5月5日生于苏联乌克兰赫尔松市,保加
  • 林茂生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学  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林茂生(1887年10月30日-1947年3月11日),字维屏,号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
  • 胞吐作用胞吐作用(Exocytosis)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通过小泡与细胞质膜 融合的过程,在融合蛋白的帮助下被释放到细胞外基质。它可以看作是细胞内吞作用的反向作用。胞吐作用可以自发
  • 2019冠状病毒病岐阜县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岐阜县疫情(日语:岐阜県における2019年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の流行/ぎふけんにおける2019ねんコロナウイルスかんせんしょうのりゅうこう),介绍日本的2019冠状病毒
  • 王海舟王海舟(1940年2月28日-),福建福州人,冶金分析表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高工、博士生导师。
  • 盖塔姆·纳拉卡盖塔姆·纳拉卡(英语:Gautam Navlakha;印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
  • 图尔曼菊石见内文图尔曼菊石(学名:)是生存在白垩纪初凡蓝今期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其化石被发现于欧洲、摩洛哥和美洲等地。图尔曼菊石和新康菊石的壳形及肋条都十分相似,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