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硫的同素异形体
✍ dations ◷ 2025-10-09 14:14:45 #硫的同素异形体
硫有着大量的同素异形体,其数量只是仅次于碳。
硫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式是黄色的正交晶系α-硫,其中包含S8的皱褶环。二硫为硫的双原子分子。在720°C,硫主要以二硫存在。在530°C、低压(1毫米水银)的环境中,硫蒸汽占99%是二硫。火焰中产生的S2分子使硫燃烧时呈蓝色。三硫的弯曲结构类似臭氧,为一樱桃红色的气体。在440°C、10毫米水银的环境,三硫组成了硫蒸汽的10%。在硫蒸汽存在。根据理论计算的最新观点认为四硫有着环状结构。尚未分离,只在硫蒸汽侦测到。S6的晶形为菱面体,为橙红色固体,首次透过下列反应发现于1891年。H2S4 + S2Cl2 → cyclo-S6 + 2 HCl (在稀释的乙醚溶液中)这是由含S6和S10的二硫化碳中之溶液制备所得。为亮黄色固体,有α、β、γ、δ四种结构。环七硫的环有着不寻常幅度的键长(199.3–218.1 pm),因此被认为是最不稳定的同素异形体。α-硫是硫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式,其纯净时的颜色是黄绿色(市面上出售的硫因为有着微量的环七硫而呈现更黄的颜色)。α-硫实际上不溶于水,导热性能差,为一良好的电绝缘体。此是硫由二硫化碳结晶而得之紧密的黄色晶体,融点112.8度。融化硫于部分凝固后,倒出多余液体,剩下无数之针形晶体即为单斜硫,融点119.2度。为沸腾之硫注入冷水所得之软黏体,有弹性。发现于1890年,为融化硫由二硫化碳缓慢结晶而成。这些同素异形体是由多种方法合成,例如
可以透过二氯化硫(Sn-mCl2)和H2Sm反应,即Sn−mCl2 + H2Sm → cyclo-Sn制取。S12、S18、S20可以由S8制得,其中S12是继S8后最稳定的环状同素异形体。S9有4种形式,S18则有2种。生产纯净的连锁硫已被证明是极其困难的。亦称“纤维硫”或ω1-硫,其密度为2.01 g·cm−3,会在其融点104°C附近分解。亦称ω2-硫。这是硫在160°C以上时融解的淬火产物。为ψ硫和χ硫的混合物。ω硫可被可用作橡胶的硫化。此为融化后熔融的硫的名字,冷却此主要给出β-硫。深色液体,由λ硫经淬火冷却后形成。含Sn环的混合物。把硫加热至170°C可形成S∞。
相关
- 囊担菌纲囊担菌目(Cystobasidiales) 担孢酵母目(Erythrobasidiales) Naohideales囊担菌纲(学名:Cystobasidi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包括Cystobasidiales、Erythroba
- CONORCONOR是斯洛文尼亚对COBISS系统中个人和公司名称的规范控制,该系统启动于2003年。CONOR记录作者的个人姓名及相关变量、标签、注释等信息,这些信息在整个系统中被唯一指定。目
- 三角肌三角肌(俗称“大头肌”)围绕着肩膀连接的肩胛骨、锁骨及肱骨,肩部和上臂的大多数运动都离不开三角肌,它使肩膀坚固,并使手臂可以作出多方向的运动。需要强大三角肌力量的运动包括
- 下院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区议会的议院之一。在民主国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比例的多少来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国称谓各有不同:例如英国、加拿大所称“平
- 认知革命认知革命为一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运动,对思维及其过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后来被统称为认知科学。相互交流的相关领域有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认知革命使用了当时新兴
- 大型强子对撞机坐标:46°14′N 06°03′E / 46.233°N 6.050°E / 46.233; 6.050大型强子对撞机(英语:Large Hadron Collider,缩写:LHC)是一座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对撞型粒子加
- 泛音泛音是指分音列中除了基音以外的任何一音。当一根弦或空气柱整体振动而产生基音(第一分音)时,在该基音上发出的微弱的音。如果分成几段振动就会产生一些泛音(上方分音)。听者一般
-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公共科学图书馆(英语: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缩写:PLOS,旧缩写:PLoS)是一个非营利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科学出版项目,旨在根据开放内容许可证创建一个开放获取期刊(英语:Open a
- 滑体亚纲滑体亚纲(学名:Lissamphibia),是两栖动物中唯一一群存活至今的动物,包括无足目的蚓螈、有尾目的蝾螈和无尾目的青蛙与蟾蜍。 虽然目之间的分类关系尚不清楚,但皆具有共同的特征,可
-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瑞典语: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语: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国核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第二任校长(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