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伊比利亚语

✍ dations ◷ 2025-08-13 00:53:44 #ISO 639-2代码的语言,大陆凯尔特语支,西班牙语言,已灭亡语言,欧洲绝迹语言

现今对凯尔特伊比利亚语所知的相关语料相当少,任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罗马时期伊比利半岛地区的一些幸运地被记录下来的地名,或从他们人名中稍可端倪的一点文法上蛛丝马迹等资料,另外还有部分混以腓尼基和希腊字母书写于青铜、铅板之上,仍未被解译明白的文字。但这些就已足够让语言学家认为凯尔特伊比利亚语是一种 Q 凯尔特语言(同盖尔语支的凯尔特语言),而非如高卢语一般的 P 凯尔特语言(Mallory 1989, p 106)。

现存最长的凯尔特伊比利亚铭文,是发现于西班牙萨拉戈萨附近柏托利塔(Botorrita)出土的其中一块青铜板,年代约于公元前二世纪。其内容的含意虽未被解译,然而因为包含大量人名,被认为可能是契约一类的东西。

古罗马时期的伊比利半岛地区,可能还存在其他两种凯尔特语族的语言,分别为塔尔提索斯语和卢西塔尼亚语,然而这两种语言的确切分类尚有争议(尤为前者)。

相关

  • 潮热潮热(英语:hot flash)多发于女性更年期时,因为体内的雌二醇减少而引起皮肤发红(英语:Flushing (physiology))的一种生理症状。 导致潮热的因素可能不只一种,然而常见的因素是:于更年
  • 海洋螺菌目海洋螺菌科(Oceanospirillaceae) 烷烃降解菌科(Alcanivoracaceae) 河氏菌科(Hahellaceae) 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
  • 正四面体正四面体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正多面体,是一种锥体,有4个顶点、6条边和4个正三角形面。将立方体的其中四个顶点两两相连,而这四个顶点任何两条都没有落在立方体同一条的边
  • ɹ齿龈无擦通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齿龈无擦通音、齿音、和齿龈后音在国际音标的符号都是⟨ɹ⟩,X-SAMPA音标的符号则是⟨r\⟩。齿龈无擦通音在国际音标的符号是反转
  • 贫穷问题日本,尽管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日本的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其作为发达国家的声誉,日本很难找到贫困人口数字,人们普遍认为贫困程度相对较低。然而,一些媒体报导对比了这一情况
  • 足利尊氏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出生于下野国(今栃木县),是足利贞氏的次子,母
  • 一号坦克一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意为一号装甲战斗车辆)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或小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SdKfz 101(“第101号特殊用途
  • 臧振华臧振华(1947年2月28日-),台湾水下考古学(英语:Underwater archaeology)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臧振华祖籍山东日照,生于青岛市,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
  • 姚剧姚剧是一种滩簧类戏曲剧种,流行于中国浙江余姚,舞台语言采用余姚方言。姚剧起源于余姚滩簧,形成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为其鼎盛时期。传统剧目有72出,多表现日常生活。目前唯一
  • 弗兰茨·迈恩弗兰茨·尤利乌斯·费迪南德·迈恩(Franz Julius Ferdinand Meyen,1804年6月28日-1840年9月2日)是一位德国医师、植物学家与鸟类学家。出生于东普鲁士蒂尔西特(Tilsit,现在的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