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基宁蒙德·伯顿(英语: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1856年5月11日-1899年8月5日),又译为爸尔登,英国苏格兰爱丁堡人,应台湾总督府之邀担任卫生工程顾问技师,进行台湾各地卫生工程调查与设计,被誉为台湾自来水之父。
伯顿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父亲名叫约翰·希尔·伯顿(英语:John Hill Burton)是一名律师、也是业余历史学家。1873年伯顿毕业于爱丁堡工业专门学校(英语:Edinburgh Collegiate School),之后进入布朗兄弟事务所(Brown Brothers & Co., Ltd.)工作,签定五年契约,从事土木建筑与河川港湾等工程建设;隔年他便升为现场工地主任技师,1877年前往伦敦管理分公司业务。
1879年他离开了事务所,与叔父科斯莫·因尼斯(英语:Cosmo Innes)合开了因尼斯与伯顿事务所(Innes & Burton Co.),同时他也加入了英国工程师协会(英语: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此时西方各国正展开都市给水与排水道等卫生工程的建设,伯顿因有这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不久便成为英国卫生工程界的佼佼者,并在1881年担任伦敦卫生保护协会(London Sanitary Protection Association)的常驻技师,同年更从叔父手中接任为事务所主要的负责人。
1884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卫生博览会(英语:International Health Exhibition),伯顿结识了当时日本内务省卫生局(日语:衛生局)统计课课长永井久一郎(日语:永井久一郎);之后日本在1886年爆发霍乱流行后,卫生局招聘卫生工程技师时,永井久一郎遂推荐伯顿,使他受聘为内务省卫生局顾问技师。不久在当时卫生局局长长与专斋(日语:長與專齋)与帝国大学工科大学(日语:東京大学工学部)校长古市公威(日语:古市公威)推荐下通过面试成为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卫生工学”课程的教师,签定了从1887年5月26日至1890年5月25日共三年的教职契约,其月薪有350圆,相当于当时东京府知事(日语:東京府知事)的薪资。而在1897年6月到1894年12月期间,他还前往日本各地进行水道卫生工程的相关调查与工程设计,此外他在青森、秋田调查时结识了后藤新平,成为他日后来台的因缘之一。
1896年由于内务部卫生局局长后藤新平的推荐,台湾总督桂太郎延聘伯顿来台担任卫生工程顾问技师,在台湾各地从事卫生调查及水道建设之调查工作;滨野弥四郎亦被聘为卫生工程技师,负责协助伯顿。两人在1896年7月26日抵台,于淡水馆歇息后在8月5日正式向台湾总督府述职,之后他们以淡水馆为住所与事务所,展开对台北城内、大稻埕、艋舺等地市街卫生与给排水工程调查,于9月4日提出《卫生工事调查报告书》。后来伯顿亦积极对台湾从南到北包括澎湖等地在内的卫生工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言,对日后的自来水工程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1897年1月,伯顿为了台北水道水源地的实地探勘而不慎在新店溪上游罹患疟疾,初时病情尚轻,伯顿原打算休假60天并返回英国,但后来又感染赤痢,病情加重而入院。后来伯顿返回日本时病情已恶化成肝病,于1899年8月5日下午九点病逝于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他生前只完成基隆水道设计案,但是其构想最后由滨野弥四郎所完成。伯顿死后被葬于东京的青山灵园。
伯顿去世后,滨野弥四郎向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提出在台北水道水源地设置铜像以纪念伯顿的功绩,而后铜像于1919年3月30日正式揭幕,后藤新平亦撰文纪念。但该铜像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作战需要与当时日本反美反英等因素下而被拆除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