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指数

✍ dations ◷ 2025-09-29 12:45:45 #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指数(英语:Ultra-violet Index)指的是在某一天某个地点受到太阳紫外线(UV)辐射强度的国际计量标准。这种级数主要用于日常预报中且针对对象是一般大众。它的目的是用来保护人们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皮肤过量暴露在紫外线中会导致晒伤,眼睛伤害例如白内障,肌肤老化增加皱纹和皮肤癌。公共卫生组织建议人们在紫外线指数大于或等于3级时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例如,可以在皮肤上涂抹防晒霜和戴帽子),具体措施详见下表。这个指数级别是无上限的,数值越大代表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中的风险越大。指数为0在理论上存在,但事实上不大可能存在,在南半球指数大于11是很常见的,那里的臭氧层已衰竭。曾经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录得超过20的数值。在华南地区,夏季晴朗天气时,紫外线指数通常超过10,而在多云及雨天则指数会降低。 这数值是直接与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数量相关,计算公式是:J/m2.天气预报中发布的紫外线指数是指那一天中当太阳处于天空中最高点时实际紫外线辐射的强度,通常这发生在太阳正午的前后四个小时中。指数预测是由一个计算机模型算出的,它计算海拔和恶劣天气及云层的影响,其中云层会增加或减少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数量。这个计算是通过换算成人类皮肤最敏感的紫外线波长得来的。提供易于理解的日常紫外线浓度预报是紫外线指数的主要目的。除了预测用途外,紫外线指数还被用来记录一天或一年中多次观察到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在这种情况下指数表示的是紫外线强度的简单数学转换(W/m2),因此不能够直接与天气预报中的紫外线指数进行比较。在1992年,加拿大环境部的三位科学家发明了紫外线指数,而这也使得加拿大成为世上第一个发布隔日日常紫外线强度的国家。许多国家使用这套制度但采用了自己的紫外线指数,其中美国在1994年开始使用。时至今日,每个国家计算与记录紫外线指数的方法都不相同。现在,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国际紫外线指数已经代替了原先不相容的方法。国际紫外线指数不但具体定义了统一的计算方法而且规范了媒体中使用的颜色和图表。在美国,WHO指数在2004年代替了原先的美国指数。在2005年,美国 和 澳大利亚 发布了紫外线警报。在发布警报之前两个国家分别有不同的紫外线浓度要求基准线,目的是为了提升对暴露在浓密紫外线辐射的阳光中危险的关注度。世界卫生组织针对日常预报紫外线指数不同数值的建议防护措施:

相关

  • 痰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用来将包含尘埃、病毒、过敏原等异物排出体外的黏液,也可能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经由咳嗽及咳痰所吐出来的黏液。感
  • 母体死亡由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联合国人口司(英语: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世界银行
  • 血球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以哺乳动物来说,血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
  • 激活能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瑞尼士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
  • 早王朝第八第十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开始。早王朝时期包括了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又或者直至古王国时期。在
  • 海因里希·施利曼海因里希·施里曼(德语:Heinrich Schliemann,1822年1月6日-1890年12月26日),德国商人和考古业余爱好者。出于一个童年的梦想,他毅然放弃了商业生涯,投身于考古事业,使得荷马史诗中长
  • 泉州晋江庵山沙丘遗址庵山沙丘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庵山沙丘遗址的历史年代为青铜时
  • 德国观光德国观光:德国是世界入境游客数第7多的国家。2012年,有4072.6万名外国游客到访德国并在德国停留超过一晚。2009年,大多数到访德国的外国游客主要来自荷兰、美国和瑞士。此外,还
  • 1978年 什平德莱鲁夫姆林第九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78年2月5日至12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莱鲁夫姆林举行。这是什平德莱鲁夫姆林第二次主办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主办国家/地区(捷克斯洛
  • 北上广北上广,是200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国媒体和网络上出现的名词,为了方便,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第一个汉字连在一起使用。其较正式的说法应为“京沪穗”,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