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圣港灯塔,当地居民又称为七股灯塔,是台湾本岛最西端的灯塔,位于台湾台南市七股区的顶额沙洲上。
现在的国圣港灯塔建于顶头额汕堤防内侧。顶额沙洲位在曾文溪口的北岸,北端为防风林,东侧则为曾文海埔地。曾文溪以北的海埔新生地由于土地贫脊不利于农耕,在清末日治时期发展成全台湾盐田面积最广的区域,也就成为老一代人口中的“盐分地带”。除此之外,这些滨海区域自古以来居民就常以出海捕鱼维生。
台南县长杨宝发表示国圣港是郑成功最初登陆台湾的地点,原名国姓,但因地政人员谐音登记错误而标示成国圣,致郑成功最初登陆台湾的地点逐渐被淡忘。为维护曾文溪出海口附近海域航行船只的安全,日治时期曾在顶额沙洲上建有曾文灯塔,二战时期被盟军炸毁。民国时期,由于嘉南地区沿海地带渔民人口不断增加,海关为了安全起见1957年选择在国圣港网子寮的沙洲上兴筑灯塔,为一座高20.7米的方形木板条钢构白色灯塔。国圣港灯塔最终逃不掉与塭港堆灯塔同样建于沙洲上的命运,国圣港灯塔因海上沙洲的不定性,沙洲长期被海浪侵蚀流失,整座灯塔几乎沦于汪洋中。1969年被卫欧拉台风摧毁没入海中。1970年6月海关决定另在附近的顶头额汕建灯塔,沿用至今。
在顶额州海埔新生地新建的灯塔为方锥形黑白相间的钢架灯塔,所在地杳无人烟,后修防波土堤加以维护避免重复倒塌的覆辙。因附近的海沙与浓雾湿度均高,导致铁制灯塔锈蚀严重,须经常抽换支撑用的铁架。
1957年原设于国圣港网子寮沙洲上的灯塔,塔身为白色方形木板条结构,高度20.7米,装五等电灯每15秒闪光2次,光力2,500坎德拉,光程13.5浬,并建有宿派人驻守。1968年重建于顶额沙洲上的灯塔,塔身为黑白相间方锥形钢架结构,塔高32.7米,用四等电灯,光力28,000支坎德拉,光程16.6浬,塔基距海岸留有一段距离,后来加筑防波土堤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