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主义预定论(英语:Calvinistic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又称预选说,是加尔文主义神学理论体系的中心理论和加尔文主义者的主要救赎论,创始人约翰·加尔文,由加尔文精研了古代教父奥古斯丁的神学看法,加上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观点而成。
加尔文主义的《西敏信条》宣称,上帝(神)“自由不变地预定了将来所要发生的一切”,加尔文主义者认为神以其恩典指定某些天选之人(Chosen people)得救的命运,而其余的人为他们自己所犯的罪,甚至是亚当遗留下来的原罪得到永恒的诅咒,堕于地狱。
《预选说》讲究的是“两大绝对”,“神的绝对主权”和“人类的绝对堕落”。神在创世以前“无条件的拣选”祂要拯救的人,所以一个人会得救,在这个人出生之前就已由神决定好了,跟这个人的祈祷与行善都毫无相关。一个人必须被神所预定得救,蒙有效的呼召(“更新”或“重生”)而得到神赐给他的信心,然后才会愿意相信耶稣基督,或者说想要去称义。但加尔文主义者亦认为预定论和自由意志不矛盾,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天选之人想要堕落都不行,是为“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且一旦得救永恒得救,永远不会失去他们得到的救恩。
虽然天选之人不能确定自己将会得救,但天选之人在社会上负担重责大任,在工作上有杰出表现,在世间的荣耀是来自天命,如果人能奋发努力、笃信基督、服从教会领导、认真祈祷与行善,并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天选之人的外在迹象”,所以信徒应该专一虔诚、勤俭致富,鄙视浪费与懒散,这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见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主义影响了新教的许多宗派,如清教、归正宗、结盟宗、公理宗、长老宗、誓约宗等;也影响了天主教的杨森主义。对于加尔文预定论的反动,是阿民念主义与福音主义。
在教会发展中,救赎论是主要的辩论话题,正确的救赎论是建立在《圣经》基础上的,于是历代很多神学家在此问题上不断争论,为保全耶稣基督救恩的真理,甚至不惜教会分裂。
基督信仰创立之初,使徒保罗就受圣灵指示,在以弗所书(第一章4~6节)中写下:“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三节):“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说明是神(圣灵)让人说出“耶稣是主”,而只有承认耶稣是主的才能得救(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因此很清楚地说明了神的主动拣选。
再后来的教会中,有关救赎论的问题爆发出来,奥古斯丁与伯拉纠的思想针锋相对。伯拉纠认为:人类没有原罪、人可以靠努力而全善、强调道德律,也就是说伯拉纠认为人可以靠行为得救。而奥古斯丁认为:肯定原罪、人性完全的败坏、人类自己没有行善能力,也就是人没有自我救赎的能力,完全靠着上帝的恩典。这场争论在那时代的教会上影响深远,总的来说,伯拉纠主义被定为异端。最后教皇英诺森一世把伯拉纠与他的门徒色勒斯丢(英语:Caelestius)都逐出教会。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在公元430年也将伯拉纠主义支持者驱逐出拜占庭,这种异端被431年召开的以弗所会议和529年召开的第二次奥兰治会议反复定罪。事实上,奥兰治会议甚至也谴责了半伯拉纠主义,半伯拉纠主义认为神的恩典是必要的,但是人的意志原本上是自由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是否与神所赐下的恩典配合。
宗教改革时期,慈运理、加尔文和约翰·诺克斯等神学家发展了归正神学。但阿民念加以反对,这段时期有关预定论的话题主要在于阿民念主义和归正神学之间。
著名传道人司布真论道预定论时说:“加尔文所传讲的,奥古斯丁传讲过,保罗传讲过,也就是我今天必须传讲的,不然我就是愧对自己的良心,愧对我的上帝了。我不能修改真理,我也不知什么叫作‘去掉棱角’。约翰·诺克斯的福音就是我的福音;那响彻苏格兰大地的,今天也必要再一次响彻英格兰上空。”
所谓的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加尔文主义预选说五要点”,或称为加尔文主义对阿民念主义五要点之回应。加尔文本人与其弟子未曾主动归纳出这五要点的教义,乃是加尔文派神学家们,在1618年在荷兰多特召开的国际宗教会议中,因应阿民念派提出的五个关于救赎论的论点,而后在该次会议写成《多特信经》。后世的加尔文派人士为了便捷记忆、了解《多特信经》对阿民念派的回应,遂发展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及TULIP(Tulip,郁金香)的背诵口诀。
这五点教义的英文首字字母恰好能拼成“Tulip”,即“郁金香”之义。
1646年完成的《西敏信条》第三章声称:
“单一预定论”,又称“堕落后预定论”,上帝拣选天选之人来救援;但其余的人是因为自己的罪,导致沦于地狱之中。
持“单一预定论”的加尔文宗门徒认为,自人类始祖亚当开始,每个人都是堕落的,本来就都是罪人,本来每个人都应该因为自己所犯的罪或者原罪而堕入地狱,且任何善行或是信仰都不足以得救。但上帝基于神爱世人,而主动预定拯救了一些天选之人,没有得救的人是自作孽罢了,上帝并未特别去遗弃任何一个人。
“双重预定论”,又称“堕落前预定论”,时常被讽为“预定受罚论”。持“双重预定论”的加尔文宗门徒认为,上帝主动拣选天选之人,也主动遗弃了罪人,由西敏信条也可以看得出来。
上帝预定拯救了一些人的同时,也预定了某些人的堕落,人的成败与人的堕落与否,完全归于天意。多数学者认为加尔文本人主张的预定论,即为此种。加尔文说:“无人能否认此事实,神造一个人之前,已预知该人的最终命运,因为万事都按照神的意思来注定。神不仅预知第一个人的堕落和其后裔的毁灭,也要按祂的旨意安排万事。”
有不少教派对加尔文主义预定论有所批评。此《预选说》如一颗抛入池塘的石头,在宗教改革中,无论旧教或新教都非常认真回应《预选说》,《预选说》几乎搅乱了整个基督教世界。
信义宗(路德派)认同上帝预先选择某些人必会得救,但拒绝加尔文的“预定受罚论”。信义宗认信文献《协同书》摘要清楚指出,加尔文的这个思想是“渎神、且可怕的大错特错”。他们认为,根据《新约圣经》彼得后书3:9、 提摩太前书2:4,已经清楚教导上帝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改悔,获得拯救。
普救论认为,上帝要拯救全世界,耶稣是为全人类死的,所有人都会得救,包括许多没有信耶稣就死掉的人也会得救。这种观点既然相信耶稣会拯救全人类,自然也无所谓“预定”与“不预定”,故有反对加尔文主义预定论之嫌。支持加尔文主义预定论的神学家则认为这明显与圣经中大量描述的众多不信者下地狱的经文冲突,如启示录二十一章八节、启示录二十章十四节、马太福音十章二十八节、马太福音五章三十节、马太福音十三章四十至四十二节、二十五章三十一、四十一、四十五、四十六节等等,且诗篇三十七篇十节、二十节明确指出恶人要灭亡,并不是像普救论者说得那样“全人类都得救”。
加尔文把人的得救完全归于神的预定,也就是“无条件的拣选”以及“不可抗拒的恩典”的神恩独作说,认为人类是“全然败坏”的,连选择相信基督的能力都没有,阿民念认为这理论必然导致神成为罪恶的判官,如此人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过负责,人所做的一切都无关痛痒,伦理道德也无关紧要,人只要蒙了神的拣选,如何过活也都无所谓,反正终究都会得救,而那些命定要堕落的人,他们行恶都是因为神不眷顾,是出于无奈,不应该受到神的责备,如此一来,加尔文主义就是十足的宿命论者,它完全违反神爱世人的本质。
阿民念主义也影响了卫理宗。
对于救恩,天主教与阿民念主义者一样,认为救恩能够失去,否定加尔文的一旦得救永恒得救。天主教相信“任何大罪都能使人丧失称义之恩;能够重新得着:借着告解圣事。所以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一口气,因没有必然把握”。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观点婉转地否认了预定论。而反对这种观点的教派则认为《约翰福音》第10章第27至29句是指救恩不能失去,《约翰一书》第5章第13句是指信徒可以知道自己被拣选有着永生的把握。
基督教各教派、教会及其代表人士对争议性的“双重预定论”(“预定受罚论”)的态度不同,在下面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