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 dations ◷ 2025-05-04 07:52:30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荆州文物,春秋战国青铜器,青铜兵器,湖北省博物馆藏品,江陵县,1965年考古发现,剑,越国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1999年中国国庆日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相信为越王勾践所使用。

该剑身长不足1米;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剑面铸有黑色菱形暗纹,护手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剑身整体经过硫化处理,耐腐蚀性和强韧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说明中国古人在金属的冶炼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

关于越王之剑为什么出现在湖北境内,有多种解释。有些历史学家推测时楚国灭越国之后,此剑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收藏,但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出土此剑之墓在楚昭王或楚怀王时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种更为世人接受的说法,认为越国曾经和楚国联姻,此剑为越国公主陪嫁,来到楚国,后世楚王将此剑赐予大臣,后来被人所发现。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戉王鸠浅”和“自乍用鐱”,经学者唐兰考证意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另外,同墓亦曾出土与越王勾践剑极为相似的一把铜剑,长60.6厘米,只是没有铭文,现该剑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越王剑实际上有很多,当时春秋晚期,吴越交战,越王曾寻铸剑大师欧冶子到越地铸剑。现在出土的越王剑有四把,其他的分别是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不寿剑、越王州句复合剑。这四把剑曾经在南京博物院一起展出。不过从文物价值来看,越王勾践剑更为知名,称其为“天下第一剑”主要是因为这是勾践的“自用”剑。在剑身上有八个美丽的篆文,而且这种篆文是经过特别美化的,称为“鸟篆”。篆文当时能够明确认出来的只有六个字“越王**自乍用剑”,只能说明为越王用剑,越国有十个越王,但究竟是哪一位越王呢?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不过,古文字专家唐兰却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第五章

相关

  • 碳青霉烯碳青霉烯(Carbapenem)是一类广效性抗生素的总称,通常被作为后线抗生素使用,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这类抗生素通常仅被用在多重抗药性(MDR)细菌的治疗上。碳青霉烯和盘尼西林、头孢
  • 坎德拉坎德拉(拉丁语:Candela),发光强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cd。1979年10月第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坎德拉定义为:给定一个频率为540.0154×1012 Hz的单色辐射光源(黄绿
  • X-15北美X-15(North America X-15)是一架由北美航空所承制开发的火箭动力实验机。X-15可能是在贝尔X-1之后,美国空军/NASA/美国海军X系列试验机中最重要的一架。在1960年代,X-15打破了
  • 莱曼·史匹哲小莱曼·史庄·斯皮策(英语:Lyman Strong Spitzer, Jr.,1914年6月26日-1997年3月31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太空望远镜概念的提出者,NASA以他的名字命名斯皮策太空望
  • 欧尔密病毒属Ourmia melon virus 欧尔密甜瓜病毒 伊皮鲁斯樱桃病毒 C型木薯病毒欧尔密病毒属(Ourmiavirus),Ourmia为伊朗北部一处地名,临近于亚拉腊山南端的凡湖,此属的病毒最初于该地被发
  • 古典主义在艺术领域,古典主义(Classicism)通常是指对一个古典时期,即西方传统中的古典时代的一种高度评价,作为古典学者试图模仿审美的设置标准。古典主义通常寻求正式而又保守的艺术。肯
  • 蝾螈目有尾目(学名:Urodela)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一共有9科60属约358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有尾目动物有发展完全的前肢和后肢,大小大约一致,但四肢细
  • 傣语傣语是傣族语言的合称,属于泰语支。主要有四种:其中德宏傣语和掸语非常接近。
  • 刘云樵刘云樵(1909年-1992年1月24日),字笑尘,人称“小霸王”,河北省沧州集北头村人,中华民国军人与武术家,中华民国陆军上校退伍,以武术闻名,为武术家李书文的闭门弟子,精通八极拳、螳螂拳、
  • 江原道 (朝鲜八道)江原道(韩语:강원도)位于朝鲜半岛的中东部,横跨朝韩分界线,是历史上的朝鲜八道之一,早于1395年时已被朝鲜王朝划分,名称是取自江陵(강릉)和原州(원주)。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南北分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