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 dations ◷ 2025-04-10 11:48:54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荆州文物,春秋战国青铜器,青铜兵器,湖北省博物馆藏品,江陵县,1965年考古发现,剑,越国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1999年中国国庆日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相信为越王勾践所使用。

该剑身长不足1米;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剑面铸有黑色菱形暗纹,护手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剑身整体经过硫化处理,耐腐蚀性和强韧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说明中国古人在金属的冶炼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

关于越王之剑为什么出现在湖北境内,有多种解释。有些历史学家推测时楚国灭越国之后,此剑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收藏,但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出土此剑之墓在楚昭王或楚怀王时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种更为世人接受的说法,认为越国曾经和楚国联姻,此剑为越国公主陪嫁,来到楚国,后世楚王将此剑赐予大臣,后来被人所发现。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戉王鸠浅”和“自乍用鐱”,经学者唐兰考证意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另外,同墓亦曾出土与越王勾践剑极为相似的一把铜剑,长60.6厘米,只是没有铭文,现该剑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越王剑实际上有很多,当时春秋晚期,吴越交战,越王曾寻铸剑大师欧冶子到越地铸剑。现在出土的越王剑有四把,其他的分别是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不寿剑、越王州句复合剑。这四把剑曾经在南京博物院一起展出。不过从文物价值来看,越王勾践剑更为知名,称其为“天下第一剑”主要是因为这是勾践的“自用”剑。在剑身上有八个美丽的篆文,而且这种篆文是经过特别美化的,称为“鸟篆”。篆文当时能够明确认出来的只有六个字“越王**自乍用剑”,只能说明为越王用剑,越国有十个越王,但究竟是哪一位越王呢?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不过,古文字专家唐兰却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第五章

相关

  • 元数据元数据(英语:metadata),又称诠释数据、中介数据、中继数据、后设数据等,为描述其他数据信息的数据。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元数据,分别是记叙性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和管理性元数据。主
  • 马萨诸塞州马萨诸塞州(英语: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简称麻省、麻州,正式名称为马萨诸塞联邦,是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州,为美国独立时最初的十三州之一,也是新英格兰六州里人口最密集的一
  • 萤石这是一个2006年的各国萤石产量列表,主要基于2008年7月 英国地质调查局 的数据。
  • 澎湖县政府坐标:23°34′12″N 119°33′59″E / 23.57°N 119.566472°E / 23.57; 119.566472澎湖县政府是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自治
  • Cr(NOsub3/sub)sub2/sub硝酸亚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r(NO3)2。硝酸亚铬可由六羰基铬和五氧化二氮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得到:如果以四氧化二氮为原料,则会产生难以分离的Cr(NO3)3·N2O4。
  • Hyaloklossia见内文贝诺孢子虫属(学名:Besnoitia),又名必斯内虫属,是原生生物的一种,属于顶复动物门的一个属,是一种寄生性动物,会造成许多畜牲生病。本属物种的生命周期大多数都是未知,特别是当
  • 马戏马戏团(英语:Circus),就是华人(东方)的杂技,一般指包括有特技、受训过的动物、小丑、魔术及其他技艺的表演,以娱乐观众为目的。桓宽《盐铁论》有“马戏斗虎”的记载。唐代马戏表演“
  • 吸引力法则 (新思维)吸引力法则是新思维运动(英语:New Thought)的一种概念,认为人际关系可通过正面或负面想法,从而得到正面或负面的结果。吸引力法则亦泛指吸引具有类似思想的人,同时又被对方吸引的
  • 涂壁花蜂涂壁花蜂,体长约3~6公分,算是中大型的欧洲蜂类。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偶有时会在较高纬度的地区被发现。涂壁花蜂并非群居的蜂类,而是比较像是穴蜂科一样分散式的在墙孔、砖墙的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戈洛温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戈洛温(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Головин,拉丁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Golovin,1996年5月30日-),是一名俄罗斯足球运动员,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