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 dations ◷ 2025-10-25 00:10:24 #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又称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华语地区通称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又译作巴伐利亚邦立图书馆,亦可按德语译作拜仁州立图书馆;德语: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英语:Bavarian State Library),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是欧洲最重要的综合型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一座享誉全球的顶级国际学术图书馆。与柏林国立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一起扮演德国国立图书馆的角色。

图书馆于1558年创建,维特尔斯巴赫皇族的公爵奥尔伯伦特五世(Herzog Albrecht V)在收购了奥地利宰相与东方学者魏特曼斯泰德(Johann Albrecht Widmannstetter)的全部收藏基础上开设的一家宫廷图书馆。1571年图书馆又成功地从富商福格(Johann Jakob Fugger)手上购得全部藏书,其中包括人文学家哈特曼·谢德尔(Hartmann Schedel)的私人收藏。

1663年巴伐利亚王国颁发了呈缴本法规,即在巴伐利亚出版的印刷品必须呈送宫廷图书馆二份,此项法规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巴伐利亚宗教世俗化的演变以及曼海姆选帝侯库尔普法尔茨宫廷图书馆的介入,图书馆的藏书在1802至1804年间剧增到550000册和18600件手稿。

自1919年宫廷图书馆正式更名为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二战期间虽然对图书作了部分转移,但仍然使藏书遭受了近500000册的损失。图书馆大楼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被炸毁。1946年起人们开始修复图书馆建筑和追回昔日藏书,直到南辅楼竣工后整个图书馆修复工程结束。1988年位于慕尼黑郊区的加兴图书馆仓库投入使用。

1997年图书馆内新建了慕尼黑数字化中心,2007年正式宣布与谷歌联手让其失去版权的书籍逐渐数字化。

阅览室每日接纳3000余读者,普通阅览室每天从早上8点开到夜间24点,室内存置约130000册开放书,其中大部分是工具书。报刊杂志阅览室备有18000种最新流行杂志。善本古籍部、地图图片部、音乐部,东欧部,近远东部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书籍开放阅览室。每天约有1500册读者预定的图书运往普通阅览室。

相关

  • 实验物理学物理学领域中,实验物理学或实验物理是直接观察物理现象,以获取关于宇宙中从大到小各种资料的学科分类,包含许多类型的子学科。其中各个子学科皆有一相似目标,即是收集并解释所得
  • 原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坐标:25°01′35″N 121°31′38″E / 25.026305°N 121.527189°E / 25.026305; 121.527189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简称为台北高等学校或台北高校),是台湾日治时期在台日人子
  • β-羟基-β-甲基丁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英语:β-Hydroxy β-methylbutyric acid,HMB)其共轭碱为β-羟基-β-甲基丁酸根(β-hydroxy β-methylbutyrate),是一种人体内天然产生的物质,可用作膳食补充剂,
  • 贝尔塔·本茨贝尔塔·本茨(Bertha Benz,婚前姓Ringer),1849年5月3日出生于德国普福尔茨海姆,1872年7月她与发明家卡尔·本茨结婚,1944年5月5日去世于拉登堡。在她的协助下,她的丈夫卡尔·本茨发
  • 卡奇卡乡坐标:47°38′N 25°54′E / 47.633°N 25.900°E / 47.633; 25.900卡奇卡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Cacica, Suceava),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东北部,由苏恰瓦县负责管辖,面积68平方
  • 我们要活着回去我们要活着回去(英语:)是1993年的传记生存片,改编自由皮尔斯·保罗·里德(Piers Paul Read's)1974年出版的《Alive: The Story of the Andes Survivors》。电影大纲主要是一支乌拉
  • 鲍学全鲍学全(1957年6月-),安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974年12月至197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一一团服役;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至1982年12月,在吉林医科大学医
  • 鹿王 (小说)《鹿王》(日语:鹿の王)是日本作家上桥菜穗子所著的奇幻小说。2015年书店大奖得奖作品。改编动画电影将于2021年上映,由Production I.G制作,安藤雅司执导。04 博士热爱的算式(小川
  • 約書亞·巴賽特约书亚·T·巴赛特 (英语:Joshua T. Bassett,2000年12月12日-),是一名美国创作歌手及演员,他因在《歌舞青春: 音乐剧》中饰演里奇·鲍恩而成名。巴塞特首次为电视观众所熟悉的角色
  • 沙佩维尔屠杀沙佩维尔屠杀(南非语:Sharpeville-slagting,英语:Sharpeville massacre)发生于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1960年3月21日,此一事件的地点位于南非川斯瓦省(其中一部分属今豪登省)沙佩维尔的一处警察局。当抗议《通行证法》的群众活动持续一整日后,一批约5,000人至7,000人规模的群众来到了一处警察局前。南非警方对前来的群众开火,造成了69死180伤的惨剧。对于当时群众行为的细节,不同消息来源的解读各异,有些资料纪载事发时群众是相对理性的,也有些资料纪载部分群众对警方扔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