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厕

✍ dations ◷ 2025-11-26 10:07:37 #猪厕
猪厕,古称圂厕、圂、豕牢、溷轩,又称带厕猪圈、连茅圈、茅圈,是指在同一地同时作养猪和厕所之用,猪厕所养的猪往往以人的粪便为食粮,亚洲不少地区都有使用猪厕的传统,至今仍可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一些农村及印度部分地区可见。中国人使用粪便眷养产肉动物已有悠久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韦昭注:“少,小也。豕牢,厕也。溲,便也。”“豕牢”就是养猪的厕所,让猪可以直接吃掉人拉出来的粪便,汉代称为“溷轩”。《汉书·武五子传》有“厕中此群出”之句,颜师古注解为“厕,养豕溷也。”自西汉到西晋之古墓中出土的陶制明器常见猪圈模型,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均有考古出土的陶制“带厕猪圈”明器,如汉绿釉猪圈、汉灰陶猪圈、西晋青瓷猪圈等。也有些明器显示猪圈位于厕所旁边,是整个宅院的一部分,如汉墓出土的四合院式的房屋模型,为由门房、仓房、阙、正房、厨房、厕所和猪圈等六个部分组成。正房西侧上层为厕所,下层则是猪圈,证明了不论是富贵人家或普通农民都把厕所和猪圈相连建造。汉代也有一些是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干栏式建筑,多见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至宋代长江三峡地区仍然流行这种建筑方式。无论考古原件还是文献资料,皆显示自战国到魏晋时代居家厕所和猪圈相连颇为普遍,此应是把人的粪便作为猪食一部分,同时也累积肥料供为农作物用。猪厕的出现可能是随着战国时期农耕发展而来,人们在自家厕所养猪以节省饲料费用和生产较多肥料。猪厕最先在黄河下游出现,随着人口迁移传到南方。现时猪厕多分布在山东、山西、福建的农村,河北定县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猪厕建筑有不同的形式,其中猪圈部分有椭圆形和四方形两种,椭圆形出现较早。厕所部分可分为男女有别式和一般式,厕所建筑也分为阁楼式、平地式和杆栏式。阁楼式猪厕的厕所部分地面较猪圈高,人们如厕要经过阶梯或斜路进入厕所;厕所是一陶瓦屋顶的茅屋,内有蹲坑,侧壁有洞,有些洞大得可让猪可探头进去进食,有些洞口比猪头小,猪只无法取食,可能仅供收集猪排泄物入人用厕所的粪坑中作为堆肥。平地式的则是厕所与猪圈建于同一平面上,厕所粪坑往下挖,大便的地方比地面稍高。杆栏式是上层作人的居所(包括厕所)下层养猪,人粪掉到下层作为猪粮。也有些是露天的带厕猪圈,如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出土的带厕猪圈是没有屋顶、围墙,四面敞开的露天厕所,是一块方板中央开一方孔供粪便落下,方板的一边搭在猪圈的围墙上,另一边则用两根柱子支撑住,猪只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方板下的空间去寻觅食物。现时仍然存在的猪厕大部分都是平地式,厕所部分没屋顶的,反而猪圈会有屋顶。朝鲜半岛也有使用猪厕的传统,猪厕最先见于咸镜北道的会宁和江原道的杨口,后来传至庆尚南道、全罗南道、济州岛等地。猪厕形制类似中国,也分为阁楼式和平地式两种。阁楼式的猪厕要以梯子上落,然后弯腰进去,上完厕所也不能站起来,颇为不便,但可以与猪保持一段距离,也容易掏出堆肥。平地式猪厕的猪圈设置在往地下挖1.5米深的地方,进出方便,但猪会靠近人并抖动,粪便溅得到处都是,令人十分狼狈。堆肥也不易掏出来。人们会把放置一段时间的大麦秆放进猪圈,猪吃人粪,排出的粪便与大麦秆一起被它们踩踏,再咀嚼消化,排出来的就成为堆肥。一如中国,除了一些有屋顶的猪厕外,也有些是厕所部分不设屋顶的,人们如厕时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猪圈则设有屋顶。现时仍在使用的猪厕可见于庆尚南道和济州岛,厕所部分没屋顶,下雨时如厕要穿雨衣、戴斗笠。琉球群岛的猪厕(琉球语:フール或ウヮーフール)是于三山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从中国传入,当时中山王国的察度王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朝派闽人三十六姓到当地教授当地人技术知识,当中包括猪厕。初期只是在猪圈上搭木板或木头让人蹲在上面大便。后来出现了独立的猪厕,分成多格,每格只养一头猪,人们蹲在一角或前方的坑上大便,这种猪厕也是没有屋顶的。后来才出现有屋顶的猪厕。由于在厕所养猪,每逢节日,人们就会在猪厕点香祈求厕神保佑他们养的猪健康肥壮。平日早晚也要点灯。当遇鬼或奔丧回家都要去厕所把猪踩醒,因为琉球人相信猪叫可以驱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治理时期,琉球政府以公众卫生为理由全面禁止使用猪厕,因此现时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琉球已经没有继续使用猪厕了,猪厕只作为历史遗迹保留。除东亚之外,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都有使用猪厕,尤以印度果阿邦的猪厕较为著名。猪厕被使用多时,固然有其好处,但所产生的卫生问题也是猪厕被淘汰的原因之一。由于猪厕以人粪作为猪粮,人粪就不需要另外去处理,亦因为人粪很快就被猪吃掉,也就不会有臭味,也不用特地去掏出。以人粪作为“非粮饲料”,当中的养份也可以补充猪饲料的营养,节省生产成本,能用低廉的成本养出长肉多、肥膘少、肉质嫩且结实的猪。猪粪又可产出堆肥,把堆积的杂草、稻草或麦秆铺在猪圈,让草和猪粪混合,加上猪不断踩踏,很快就成为用于耕作的堆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尤其在土地贫瘠的地区,若不使用堆肥就要购买昂贵的肥料,使用猪厕自行制作堆肥可以大大减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粪便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细菌,猪吞食人粪时同时会吃下虫和虫卵,寄生虫就随着猪走动而四处传播。猪体内的虫卵经孵化成幼虫,寄生虫在猪的肌肉内生长,就是“猪囊虫肉”,也叫“米心肉”。据一项发布于2010年1月的调查,中国大陆凡是有连茅圈的地区,有“米心肉”的猪占肥猪的13至15%。人吃了这些猪肉也会有寄生虫,不少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和蛔虫病都是经此途径传播的。另外,猪厕建筑简陋,人如厕时常会接触到猪,增加人猪相互感染的风险,人如厕时也常会引起不便,例如被猪溅起的粪便弄污身体等。

相关

  • 淋球菌/淋菌淋球菌(学名:Neisseria gonorrhoeae,奈瑟氏球菌)又称淋病双球菌(“淋”,拼音:lìn)、淋病奈瑟菌,是导致淋病的病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同属于奈瑟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一个属种。球菌是需
  • 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英语:reactive arthritis)之前称为莱特氏综合征(英语:Reiter's syndrome),是一种发炎性关节病变,是一种无菌性的关节炎。身体某个部位接触细菌、披衣菌等微生物,产生尿
  • 耐受免疫耐受(英语:immune tolerance或immunological tolerance)是指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免疫耐受包括天然免疫耐受与诱导免疫耐受。天然免疫耐受或自身耐受(sel
  • 非编码DNA非编码DNA(英语:Non-Coding DNA,或称“垃圾DNA”),是指不包含制造蛋白质的指令,或是只能制造出无翻译能力RNA的DNA序列。此类D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占有大多数。有很长的一段时
  •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纯
  • 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北方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兴建的森林带,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由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三北防
  • 萨兰达萨兰达(阿尔巴尼亚语:Sarandë)是位于阿尔巴尼亚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属夫罗勒州萨兰达区一部分。萨兰达是阿尔巴尼亚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其附近的文化古城布特林特被列入世
  • 德里克·帕菲特德里克·帕菲特(英语:Derek Parfit,1942年12月11日-2017年1月1日)中国哲学家,专注于人格同一,理性和道德。他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家之一。他
  • 有机磷中毒磷酸酯中毒或有机磷中毒(英语: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指由磷酸酯(英文简称为 OP)所导致的中毒。磷酸酯可用于杀虫剂、药物及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腹泻
  • 特征文字特征文字是指这样一类文字:它的字符的形状不是任意的,而是会将其所表示的音素的语音特征编入其形状之中。特征一词由英国人杰弗里·桑普森(Geoffrey Sampson)为描述朝鲜语中的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