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厕

✍ dations ◷ 2025-07-12 16:14:12 #猪厕
猪厕,古称圂厕、圂、豕牢、溷轩,又称带厕猪圈、连茅圈、茅圈,是指在同一地同时作养猪和厕所之用,猪厕所养的猪往往以人的粪便为食粮,亚洲不少地区都有使用猪厕的传统,至今仍可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一些农村及印度部分地区可见。中国人使用粪便眷养产肉动物已有悠久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韦昭注:“少,小也。豕牢,厕也。溲,便也。”“豕牢”就是养猪的厕所,让猪可以直接吃掉人拉出来的粪便,汉代称为“溷轩”。《汉书·武五子传》有“厕中此群出”之句,颜师古注解为“厕,养豕溷也。”自西汉到西晋之古墓中出土的陶制明器常见猪圈模型,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均有考古出土的陶制“带厕猪圈”明器,如汉绿釉猪圈、汉灰陶猪圈、西晋青瓷猪圈等。也有些明器显示猪圈位于厕所旁边,是整个宅院的一部分,如汉墓出土的四合院式的房屋模型,为由门房、仓房、阙、正房、厨房、厕所和猪圈等六个部分组成。正房西侧上层为厕所,下层则是猪圈,证明了不论是富贵人家或普通农民都把厕所和猪圈相连建造。汉代也有一些是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干栏式建筑,多见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至宋代长江三峡地区仍然流行这种建筑方式。无论考古原件还是文献资料,皆显示自战国到魏晋时代居家厕所和猪圈相连颇为普遍,此应是把人的粪便作为猪食一部分,同时也累积肥料供为农作物用。猪厕的出现可能是随着战国时期农耕发展而来,人们在自家厕所养猪以节省饲料费用和生产较多肥料。猪厕最先在黄河下游出现,随着人口迁移传到南方。现时猪厕多分布在山东、山西、福建的农村,河北定县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猪厕建筑有不同的形式,其中猪圈部分有椭圆形和四方形两种,椭圆形出现较早。厕所部分可分为男女有别式和一般式,厕所建筑也分为阁楼式、平地式和杆栏式。阁楼式猪厕的厕所部分地面较猪圈高,人们如厕要经过阶梯或斜路进入厕所;厕所是一陶瓦屋顶的茅屋,内有蹲坑,侧壁有洞,有些洞大得可让猪可探头进去进食,有些洞口比猪头小,猪只无法取食,可能仅供收集猪排泄物入人用厕所的粪坑中作为堆肥。平地式的则是厕所与猪圈建于同一平面上,厕所粪坑往下挖,大便的地方比地面稍高。杆栏式是上层作人的居所(包括厕所)下层养猪,人粪掉到下层作为猪粮。也有些是露天的带厕猪圈,如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出土的带厕猪圈是没有屋顶、围墙,四面敞开的露天厕所,是一块方板中央开一方孔供粪便落下,方板的一边搭在猪圈的围墙上,另一边则用两根柱子支撑住,猪只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方板下的空间去寻觅食物。现时仍然存在的猪厕大部分都是平地式,厕所部分没屋顶的,反而猪圈会有屋顶。朝鲜半岛也有使用猪厕的传统,猪厕最先见于咸镜北道的会宁和江原道的杨口,后来传至庆尚南道、全罗南道、济州岛等地。猪厕形制类似中国,也分为阁楼式和平地式两种。阁楼式的猪厕要以梯子上落,然后弯腰进去,上完厕所也不能站起来,颇为不便,但可以与猪保持一段距离,也容易掏出堆肥。平地式猪厕的猪圈设置在往地下挖1.5米深的地方,进出方便,但猪会靠近人并抖动,粪便溅得到处都是,令人十分狼狈。堆肥也不易掏出来。人们会把放置一段时间的大麦秆放进猪圈,猪吃人粪,排出的粪便与大麦秆一起被它们踩踏,再咀嚼消化,排出来的就成为堆肥。一如中国,除了一些有屋顶的猪厕外,也有些是厕所部分不设屋顶的,人们如厕时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猪圈则设有屋顶。现时仍在使用的猪厕可见于庆尚南道和济州岛,厕所部分没屋顶,下雨时如厕要穿雨衣、戴斗笠。琉球群岛的猪厕(琉球语:フール或ウヮーフール)是于三山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从中国传入,当时中山王国的察度王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朝派闽人三十六姓到当地教授当地人技术知识,当中包括猪厕。初期只是在猪圈上搭木板或木头让人蹲在上面大便。后来出现了独立的猪厕,分成多格,每格只养一头猪,人们蹲在一角或前方的坑上大便,这种猪厕也是没有屋顶的。后来才出现有屋顶的猪厕。由于在厕所养猪,每逢节日,人们就会在猪厕点香祈求厕神保佑他们养的猪健康肥壮。平日早晚也要点灯。当遇鬼或奔丧回家都要去厕所把猪踩醒,因为琉球人相信猪叫可以驱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治理时期,琉球政府以公众卫生为理由全面禁止使用猪厕,因此现时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琉球已经没有继续使用猪厕了,猪厕只作为历史遗迹保留。除东亚之外,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都有使用猪厕,尤以印度果阿邦的猪厕较为著名。猪厕被使用多时,固然有其好处,但所产生的卫生问题也是猪厕被淘汰的原因之一。由于猪厕以人粪作为猪粮,人粪就不需要另外去处理,亦因为人粪很快就被猪吃掉,也就不会有臭味,也不用特地去掏出。以人粪作为“非粮饲料”,当中的养份也可以补充猪饲料的营养,节省生产成本,能用低廉的成本养出长肉多、肥膘少、肉质嫩且结实的猪。猪粪又可产出堆肥,把堆积的杂草、稻草或麦秆铺在猪圈,让草和猪粪混合,加上猪不断踩踏,很快就成为用于耕作的堆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尤其在土地贫瘠的地区,若不使用堆肥就要购买昂贵的肥料,使用猪厕自行制作堆肥可以大大减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粪便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细菌,猪吞食人粪时同时会吃下虫和虫卵,寄生虫就随着猪走动而四处传播。猪体内的虫卵经孵化成幼虫,寄生虫在猪的肌肉内生长,就是“猪囊虫肉”,也叫“米心肉”。据一项发布于2010年1月的调查,中国大陆凡是有连茅圈的地区,有“米心肉”的猪占肥猪的13至15%。人吃了这些猪肉也会有寄生虫,不少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和蛔虫病都是经此途径传播的。另外,猪厕建筑简陋,人如厕时常会接触到猪,增加人猪相互感染的风险,人如厕时也常会引起不便,例如被猪溅起的粪便弄污身体等。

相关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
  • 淋巴管炎症淋巴管发炎(英语:lymphangitis)指的是病灶处到远端的淋巴系统之间,淋巴管的发炎或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 (A组 链球菌),其次为申克氏孢子丝菌
  • 凝集素凝集素(Lectins)是一种对糖蛋白上的糖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结合蛋白。在实验室中,经常被用来分离、纯化糖蛋白。Lectin的名字的由来是来自于拉丁文中的legere,代表选择的意思。尽
  • 糖蛋白糖蛋白是一种含有寡糖链的蛋白质,两者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其中的寡糖链通常是经由共转译修饰或是后转译修饰过程中的糖基化作用而连结在蛋白质上。糖蛋白多肽链常携带许多短的
  • 后工业化后工业社会是社会科学名词,指涉开始自1960年代的工业社会转型出现的社会现象,该词最早出自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赖讷,后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 2C-B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2,5-dimethoxy-4-bromophenethylamine,2C-B),一种隶属2C-X家族(英语:2C's)的致幻剂,由Alexander Shulgin于1974年合成,其制备与应用剂量(12-24mg)在PiHKAL一书
  • QJ51ATC代码J(抗感染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制定的
  •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有时也被称作背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该理论由尤里·
  • 伦巴底伦巴底可以指:
  •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细胞核分裂后通常伴随着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将细胞质、细胞器与细胞膜等细胞结构均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