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厕

✍ dations ◷ 2024-07-03 00:14:07 #猪厕
猪厕,古称圂厕、圂、豕牢、溷轩,又称带厕猪圈、连茅圈、茅圈,是指在同一地同时作养猪和厕所之用,猪厕所养的猪往往以人的粪便为食粮,亚洲不少地区都有使用猪厕的传统,至今仍可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一些农村及印度部分地区可见。中国人使用粪便眷养产肉动物已有悠久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韦昭注:“少,小也。豕牢,厕也。溲,便也。”“豕牢”就是养猪的厕所,让猪可以直接吃掉人拉出来的粪便,汉代称为“溷轩”。《汉书·武五子传》有“厕中此群出”之句,颜师古注解为“厕,养豕溷也。”自西汉到西晋之古墓中出土的陶制明器常见猪圈模型,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均有考古出土的陶制“带厕猪圈”明器,如汉绿釉猪圈、汉灰陶猪圈、西晋青瓷猪圈等。也有些明器显示猪圈位于厕所旁边,是整个宅院的一部分,如汉墓出土的四合院式的房屋模型,为由门房、仓房、阙、正房、厨房、厕所和猪圈等六个部分组成。正房西侧上层为厕所,下层则是猪圈,证明了不论是富贵人家或普通农民都把厕所和猪圈相连建造。汉代也有一些是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干栏式建筑,多见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至宋代长江三峡地区仍然流行这种建筑方式。无论考古原件还是文献资料,皆显示自战国到魏晋时代居家厕所和猪圈相连颇为普遍,此应是把人的粪便作为猪食一部分,同时也累积肥料供为农作物用。猪厕的出现可能是随着战国时期农耕发展而来,人们在自家厕所养猪以节省饲料费用和生产较多肥料。猪厕最先在黄河下游出现,随着人口迁移传到南方。现时猪厕多分布在山东、山西、福建的农村,河北定县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猪厕建筑有不同的形式,其中猪圈部分有椭圆形和四方形两种,椭圆形出现较早。厕所部分可分为男女有别式和一般式,厕所建筑也分为阁楼式、平地式和杆栏式。阁楼式猪厕的厕所部分地面较猪圈高,人们如厕要经过阶梯或斜路进入厕所;厕所是一陶瓦屋顶的茅屋,内有蹲坑,侧壁有洞,有些洞大得可让猪可探头进去进食,有些洞口比猪头小,猪只无法取食,可能仅供收集猪排泄物入人用厕所的粪坑中作为堆肥。平地式的则是厕所与猪圈建于同一平面上,厕所粪坑往下挖,大便的地方比地面稍高。杆栏式是上层作人的居所(包括厕所)下层养猪,人粪掉到下层作为猪粮。也有些是露天的带厕猪圈,如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出土的带厕猪圈是没有屋顶、围墙,四面敞开的露天厕所,是一块方板中央开一方孔供粪便落下,方板的一边搭在猪圈的围墙上,另一边则用两根柱子支撑住,猪只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方板下的空间去寻觅食物。现时仍然存在的猪厕大部分都是平地式,厕所部分没屋顶的,反而猪圈会有屋顶。朝鲜半岛也有使用猪厕的传统,猪厕最先见于咸镜北道的会宁和江原道的杨口,后来传至庆尚南道、全罗南道、济州岛等地。猪厕形制类似中国,也分为阁楼式和平地式两种。阁楼式的猪厕要以梯子上落,然后弯腰进去,上完厕所也不能站起来,颇为不便,但可以与猪保持一段距离,也容易掏出堆肥。平地式猪厕的猪圈设置在往地下挖1.5米深的地方,进出方便,但猪会靠近人并抖动,粪便溅得到处都是,令人十分狼狈。堆肥也不易掏出来。人们会把放置一段时间的大麦秆放进猪圈,猪吃人粪,排出的粪便与大麦秆一起被它们踩踏,再咀嚼消化,排出来的就成为堆肥。一如中国,除了一些有屋顶的猪厕外,也有些是厕所部分不设屋顶的,人们如厕时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猪圈则设有屋顶。现时仍在使用的猪厕可见于庆尚南道和济州岛,厕所部分没屋顶,下雨时如厕要穿雨衣、戴斗笠。琉球群岛的猪厕(琉球语:フール或ウヮーフール)是于三山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从中国传入,当时中山王国的察度王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朝派闽人三十六姓到当地教授当地人技术知识,当中包括猪厕。初期只是在猪圈上搭木板或木头让人蹲在上面大便。后来出现了独立的猪厕,分成多格,每格只养一头猪,人们蹲在一角或前方的坑上大便,这种猪厕也是没有屋顶的。后来才出现有屋顶的猪厕。由于在厕所养猪,每逢节日,人们就会在猪厕点香祈求厕神保佑他们养的猪健康肥壮。平日早晚也要点灯。当遇鬼或奔丧回家都要去厕所把猪踩醒,因为琉球人相信猪叫可以驱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治理时期,琉球政府以公众卫生为理由全面禁止使用猪厕,因此现时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琉球已经没有继续使用猪厕了,猪厕只作为历史遗迹保留。除东亚之外,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都有使用猪厕,尤以印度果阿邦的猪厕较为著名。猪厕被使用多时,固然有其好处,但所产生的卫生问题也是猪厕被淘汰的原因之一。由于猪厕以人粪作为猪粮,人粪就不需要另外去处理,亦因为人粪很快就被猪吃掉,也就不会有臭味,也不用特地去掏出。以人粪作为“非粮饲料”,当中的养份也可以补充猪饲料的营养,节省生产成本,能用低廉的成本养出长肉多、肥膘少、肉质嫩且结实的猪。猪粪又可产出堆肥,把堆积的杂草、稻草或麦秆铺在猪圈,让草和猪粪混合,加上猪不断踩踏,很快就成为用于耕作的堆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尤其在土地贫瘠的地区,若不使用堆肥就要购买昂贵的肥料,使用猪厕自行制作堆肥可以大大减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粪便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细菌,猪吞食人粪时同时会吃下虫和虫卵,寄生虫就随着猪走动而四处传播。猪体内的虫卵经孵化成幼虫,寄生虫在猪的肌肉内生长,就是“猪囊虫肉”,也叫“米心肉”。据一项发布于2010年1月的调查,中国大陆凡是有连茅圈的地区,有“米心肉”的猪占肥猪的13至15%。人吃了这些猪肉也会有寄生虫,不少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和蛔虫病都是经此途径传播的。另外,猪厕建筑简陋,人如厕时常会接触到猪,增加人猪相互感染的风险,人如厕时也常会引起不便,例如被猪溅起的粪便弄污身体等。

相关

  •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人类自愿灭绝运动(英语: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简称VHEMT)是一场号召所有人放弃生育,逐步实现自愿性人类灭绝的环保运动。运动的支持者认为人类灭绝可以防止环境恶
  • 外阴肿瘤外阴肿瘤,也称外阴癌(英语:Vulvar cancer),是一类生长于外阴的肿瘤,占所有妇科癌症的4%,且会影响患者终生。它包括有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和乳房外柏哲德氏
  • 爬虫类爬行纲(学名:Reptilia)动物通称爬行动物、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本分类过去传统上包含
  • 聚合酶连锁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果胶果胶(英语:pectin),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的重要成分。果胶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 中爪哇省中爪哇省(印尼语:Jawa Tengah)是印尼的一个省,位于爪哇岛的中部,首府是三宝珑。现任省长是甘查尔·普拉诺沃,由副省长代理。中爪哇省位于东爪哇省及西爪哇省之间,北面是爪哇海,南面
  • 分子生物学史分子生物学的历史开始于1930年代,统合了当时多种的和各不相同的学科,包括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与物理学。希望从更基本的层次来理解生命现象,许多的化学家与物
  • 1818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8号染色体。18号染色体缠绕了约85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2.5%的DNA。辨识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遗传学
  • 降结肠降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左部,在脾脏下方与横结肠以直角弯相接,沿左肾外缘下行,在将靠近骨盆时转向内侧,连接乙状结肠。
  • 开元音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开元音是一类将舌头尽可能放低、远离上颚的元音,故亦称低元音。世界上98%的语言都有开元音,除了少数语言如Hinónoʼeitíít(英语:Arapaho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