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

✍ dations ◷ 2025-10-25 00:07:22 #显微镜,传感器,电子显微术

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Everhart-Thornley Detector)或E-T探测器是一类可以探测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传感器,被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得名于其设计者托马斯·E·埃弗哈特和理查德·F·M·索恩利。他们在1960年发表的设计中把光管(light pipe)加入到真空腔外的光电倍增管,以处理来自于SEM真空腔中闪烁体探测器的信号,由此提升了二次电子探测器的效率。此前,埃弗哈特已经对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和J·A·拉哈彻曼(J. A. Rajchman)设计的二次电子探测器做出改进,将其中的电子倍增管改为光电倍增管。包含光波导(lightguide)和高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的E-T探测器已经成为了SEM中最常用的探测器。

E-T探测器位于样品腔中,主要部分是一个包含在法拉第笼之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对法拉第笼通入较低的正电压可以将能量较低(<50 eV)的电子吸引进入探测器,其中主要是二次电子;其他能量较高的电子则不会被这一电势所吸引。而闪烁体探测器则被设置为极高的正电压以加速这些被吸入的电子,并将其转变为光子。光子进一步被闪烁体探测器中的金属层构成的镜面聚焦到光波导中。这些光子最后通过光管被传输出真空腔,然后进入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

若去掉法拉第笼上的正电压,或对法拉第笼施加一个负电压,E-T二次电子探测器还可以用于探测背散射电子。但相比于运用E-T探测器获得的背散射电子图像,更高质量的背散射电子图像需要使用专门的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来进行成像。

相关

  • 早期现代英语近代英语(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可缩写为 EModE),又译近世英语,指从英国都铎时期到王政复辟时期的英语,也就是从十五世纪末的中古英语到十七世纪中晚期的现代英语之间的英语语
  • 丽纹双门齿兽双门齿兽属(学名:Diprotodon),又名古草食有袋属,是最大的有袋类。它于160万年前出现,并于4万年前的更新世消失。双门齿兽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当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
  • 江崎玲于奈江崎玲于奈(日语:江崎 玲於奈/えさき れおな Esaki Reona ?,1925年3月12日-),罗马拼音Leo Esaki(レオ・エサキ),日本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性腺机能减退性腺功能低下症,又称性腺机能减退,是指生殖系统的缺陷,导致生殖腺(卵巢或睾丸)的缺乏功能。生殖腺有着两种功能,就是分泌激素(睾酮、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黄体素、抑制素B)、激
  • 野鸽原鸽(学名:Columba livia),又名野鸽子、野鸽、鹁鸽。为人类所驯化的原鸽被称为家鸽 。原鸽在鸟类中属中等体型,通体石板灰色,颈部胸部的羽毛具有悦目的金属光泽,常随观察角度的变化
  •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全名Frederick Augustus Washington Bailey,1818年2月-1895年2月20日),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演说家、作家。在马里兰州从奴隶生活中逃脱
  • 红云红云(拉科塔语:Maȟpíya Lúta;英语:Red Cloud;1822年-1909年12月10日),美国印地安酋长,是奥格拉拉─拉科塔(英语:Oglala Lakota)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在1868到1909年间领导。红云曾参与
  • 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英语: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常缩写为EDT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个六齿配体,可以螯著多种金属离子。它的4个酸和2个胺的部分都可作为配体的齿,与锰(II)
  • 克利夫兰骑士克利夫兰骑士(英语:Cleveland Cavaliers,简称Cavs),是一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NBA篮球队,分属于东部的中部赛区,成立于1970年,主场为速贷球馆。1970年进入联盟的克利夫兰骑士
  • 安孙子充裕安孙子充裕 (日语:安孫子 充裕/あびこ みつひろ ,1988年10月25日-)是日本田径运动员,专门项目是短跑。安孙子充裕出身自日本山形县山形市,从就读山形市立第三中学校时才正式进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