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

✍ dations ◷ 2025-04-26 09:08:58 #显微镜,传感器,电子显微术

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Everhart-Thornley Detector)或E-T探测器是一类可以探测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传感器,被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得名于其设计者托马斯·E·埃弗哈特和理查德·F·M·索恩利。他们在1960年发表的设计中把光管(light pipe)加入到真空腔外的光电倍增管,以处理来自于SEM真空腔中闪烁体探测器的信号,由此提升了二次电子探测器的效率。此前,埃弗哈特已经对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和J·A·拉哈彻曼(J. A. Rajchman)设计的二次电子探测器做出改进,将其中的电子倍增管改为光电倍增管。包含光波导(lightguide)和高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的E-T探测器已经成为了SEM中最常用的探测器。

E-T探测器位于样品腔中,主要部分是一个包含在法拉第笼之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对法拉第笼通入较低的正电压可以将能量较低(<50 eV)的电子吸引进入探测器,其中主要是二次电子;其他能量较高的电子则不会被这一电势所吸引。而闪烁体探测器则被设置为极高的正电压以加速这些被吸入的电子,并将其转变为光子。光子进一步被闪烁体探测器中的金属层构成的镜面聚焦到光波导中。这些光子最后通过光管被传输出真空腔,然后进入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

若去掉法拉第笼上的正电压,或对法拉第笼施加一个负电压,E-T二次电子探测器还可以用于探测背散射电子。但相比于运用E-T探测器获得的背散射电子图像,更高质量的背散射电子图像需要使用专门的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来进行成像。

相关

  • 楔形软骨楔状软骨(cuneiform cartilages;cunei- 源于拉丁语:cunei(楔形);亦称为里斯伯格(英语:Heinrich August Wrisberg)软骨、楔形软骨;楔 (cuneiform)/xiē(ㄒㄧㄝˉ))在人类喉部中是两个小
  • 顿河顿河可能是指下列事物:
  • 开海海禁(又称洋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具体实施随着时间变迁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海禁目的是
  • 卓变形虫属卓变形虫属(学名:Chaos)是变形虫的一个属,属叶足亚门变形虫科,属名最早于1767年由卡尔·林奈描述发表。本属目前包含四种物种,最知名的物种卡罗来纳卓变虫(Chaos carolinensis),又称
  • 好猫咪咪好猫咪咪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动画片。讲述一只小懒猫咪咪因懒惰疏于练功,以至被一群老鼠欺负;之后奋发图强,洗心革面,练出高超捕鼠本领的故事。故事风趣幽默,又不失教育意
  • 德安县德安县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939.40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为17万人。西汉建历陵县,属豫章郡。王莽改历陵县为蒲亭县。东汉复称历陵县。三国·吴建发时分豫章
  • 蠕形螨属见内文蠕形螨属(学名:),又称毛囊螨或毛囊虫,亦即俗称的“螨虫”的一部分,是小型寄生螨类的一个属。常寄生于哺乳动物的毛囊内。目前已知蠕形螨有约65个种,140多个亚种;它们都是最小
  • 尺是东亚传统长度单位,即十寸,寸最初是以成人的寸口位置作为度量。起源于中国殷代,之后各代制度不一,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后,在各地又各自有所变化。现今出土的西汉实物
  • 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坐标:25°07′48″N 121°44′53″E / 25.130086°N 121.747993°E / 25.130086; 121.747993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简称基隆医院是卫生福利部所属的医院,随着政府组织调整,先后隶
  • 乌兰苏海组乌兰苏海组是位于中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一带的上白垩世地层,1986年由内蒙古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命名。该地层以砖红、橘黄、灰绿色的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