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异裂
✍ dations ◷ 2025-07-18 23:16:04 #异裂
异裂(heterolysis)是化学上化学键断裂时,两个成键电子分配到其中一个成键原子上,从而产生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的过程。最常见的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使电子对保持阴离子,而正电子原子变得更具阳离子性。异裂裂变几乎总是发生在单键上,该过程通常产生两种片段的物品。此过程的能量变化称为化学键的异裂离解能。这不等同于通常用于表示键的能量值的均裂键解离能。能量差异的一个例子是打破氢-氢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涉及单分子异裂的许多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价键的电离速率。限制反应步骤通常是离子对的形成。乌克兰的一个小组对亲核溶剂化的作用及其对键合异裂机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异裂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剂的性质。从己烷到水的反应介质的变化使t-BuCl异裂的速率提高了14个数量级。这是由过渡态的非常强的溶剂化引起的。影响异裂速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溶剂的极性和亲电子以及电离能力。溶剂的极化性,亲核性和内聚力对异溶作用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关于溶剂的亲核性的影响存在一些争论,一些论文声称它没有效果,而一些论文声称更多的亲核溶剂会降低反应速率。异裂的发现和分类显然取决于化学键的发现和分类。 1916年,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开发了电子对键的概念,其中两个原子可以共享一到六个电子,从而形成单一的电子键,一个单键,一个双键,或一个三键。 这成为共价键的模型。 1932年,莱纳斯·鲍林首次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这也引入了共价键中的电子在键合原子之间不能均匀共享的观点。 然而,离子之前的研究主要是由斯凡特·阿伦尼乌斯研究,他开创了离子理论的发展,并提出将酸定义为产生氢离子的分子,并将碱作为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分子。
相关
- 浮肿水肿(edema、/ɪˈdimə/、oedema、dropsy、hydropsy;希腊语 οἴδημα oídēma, "swelling"),又称浮肿,是指人体皮下空腔因体液异常堆积所产生的肿大症状。水肿是指血管外
- 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拉丁语:superior vena cava)是一条粗短的静脉干,下端连于右心房上缘,上端由左、右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垂直下降,在平对第三胸肋关节的下
- 勿加泗勿加泗是印度尼西亚的城市,由西爪哇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东南部爪哇岛西部,面积210.4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378,2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298人。泗水万隆
-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历史人物行为对历史事件影响的规律,作用是研究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里,背后所引起的心理从而激励后来人心理作用的研究。这种研究从人物精神分析
- 拉斐尔房间四间拉斐尔客房(Stanze di Raffaello)是梵蒂冈宫内的一组客房,教宗住所的公共部分。它们以拉斐尔及其工作室创作的壁画著称。它们连同西斯廷礼拜堂内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构成标
- 人类博物馆人类博物馆(Musée de l'Homme)是位于法国巴黎的一座人类学博物馆,1937年为举办国际艺术和技术展而由人类学家保罗·里维创立。现在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各个领域的专家
- CPb有机铅化合物(英语:Organolead compounds)是指分子中带有碳-铅键的化合物,研究这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有机铅化学”(Organolead chemistry)。第一个合成的有机铅化合物是的
- 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一个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列表。以下介绍的数据由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为联合国收集的数据。前十名国家占了世界排放总量的67.07%。CDIAC公布的2009年有限
- 四圣谛四圣谛 (梵文:चत्वारि आर्यसत्यानि,catvāri āryasatyāni;巴利语:cattāri ariyasaccāni;标准藏语:བདེན་པ་བཞི།),又称四真谛、四谛,四种神圣的谛,即
- 菲舍尔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德语:Ernst Otto Fischer,1918年11月10日-2007年7月23日),德国化学家。因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杰弗里·威尔金森一起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