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洛·西奇

✍ dations ◷ 2025-09-07 08:09:34 #1818年出生,1878年逝世,耶稣会会士,意大利天文学家

伯多禄·安杰洛·西奇(意大利语:Pietro Angelo Secchi;1818年6月29日-1878年2月26日)是哦意大利天文学家。

出生于意大利雷久艾密利亚的安吉洛·西奇神父晚年居住在罗马,于1878年逝世。

他与约瑟夫·夫朗和斐同是恒星分类与天体光谱学的先驱。西奇16岁时,加入了耶稣会,32岁时成为梵蒂冈天文台的主任。经由他对太阳的观测,发现了太阳的针状体,他也发现了一颗西奇彗星(C/1853 E1)。

在1858年,他描绘了一幅早期的火星地图,并将大三角称为亚特兰提斯沟,因此他期望斯基亚帕雷利也能使用“canali”(沟)这个名称,但是安吉洛·西奇眼中的沟与斯基亚帕雷利和罗威尔笔直的火星运河是不同的。

西奇在晚年显著的重要成就主要在气象学,这些都是它的挚友,著名的水文学家、气象学家、作者、海洋学家和天文学家,美国海军天文台前身的国家天文台第一任所长马修·芳田·莫里司令官教导的。西奇于1848和49年与来自罗马的耶稣会士在华盛顿避难,在这两年中他遇到了马修·芳田·莫里,并受教于他。

由于这段情谊,经由安吉洛·西奇的媒介,意大利是最早受惠于美国划时代发现上的国家,在海上的气象和导航上得到难以估计的利益。

晚年的西奇,很用心的维系这段情谊:“做为我们相互的友谊”,他的工作,(罗马,1861)和莫里于1873年过世时,西奇给了一篇不朽、温暖且感人的纪念讣文。

在月球和火星都有以西奇为名的坑洞用来纪念他。西奇也发展出一套称为西奇盘的海洋学仪器。

西奇神父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内都有贡献。

西奇神父对太阳特别感兴趣,他再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观测太阳。

然而,他感兴趣的主要领域是天体光谱学。他发明了太阳摄谱仪、恒星摄谱仪和望远镜摄谱仪。他指出在太阳光谱中的一些吸收线是地球大气层的吸收造成。

从1863年开始,他收集恒星的光谱,累积了大约4,000颗的恒星图谱。经由分析这些资料,他发现恒星的类型和子类型的数量是有限的,可以将其依照光谱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从这一个概念,他发展出有系统的恒星分类:五种西奇分类。虽然他的系统被哈佛分类取代,他仍然是恒星分类原则,即天文物理基本元素的发现者。他辨认出在一些恒星光谱中的碳和基的分子谱带,使他发现了碳星,并成为他的分类中的一种。

相关

  •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门利用X射线来研究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学科。更准确地说,利用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作用,X射线晶体学可以获得晶体中电子密度的分布情况,再从中分析获得关于原子位置和
  • 洗涤剂清洁剂是具有清洁功能的化学品,可以是纯净物,也可是混合物。清洁剂基本上都为水溶液。除此之外,组分还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清洁剂:
  • 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英语:Charles's law),又称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是盖-吕萨克在1802年发布,但他参考了雅克·查理(英语:Jacques Charles)的研究,故后来该定律多称作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理想
  • 水黾水黾(学名:Gerridae)俗称“水马”、“水蜘蛛”、“水较剪”,是异翅亚目中的一个科,为椿象界的“两栖椿象”,是生活在水面上的一种昆虫。它们能在水面上行走,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
  • 皇家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Royal National Park)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之一,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悉尼南郊,面积151-平方千米(58-平方英里)。皇家国家公园距悉尼市中心较近,因此也是众多悉
  • 一等士官长军士长(英语:Sergeant Major),又称士官长,是军衔之一。在一般国家的军队体制里,军人分为军官、士官及士兵三大系统,各有其任务执掌,士官又可区分为军士长及士官。在中华民国的相关军
  • 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夫(英语: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
  • 天文学家 (弗美尔)《天文学家》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家弗美尔绘制的一幅油画,完成于1668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科学家一直是个很受欢迎的主题。除去这幅作品之外,弗美尔本人还曾画
  • 少贰资元少贰资元(1489年-1536年1月22日)是室町时代至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国大名。少贰氏第16代当主。官位是大宰少贰。明应6年(1497年),父亲政资和兄长高经被收到幕府发出的追讨令的周防国大
  • 安达峰一郎安达峰一郎(Mineichirō Adachi或Mineitcirō Adatci,1869年7月27日至1934年12月28日 ),日本外交官、国际法学者。 年少时因见当时日本饱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奋学国际法,以伸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