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

✍ dations ◷ 2025-11-15 22:35:42 #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

在天体物理学中,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英语:Tolman–Oppenheimer–Volkoff equation)是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描述一个处在定态引力平衡状态下的各向同性球对称物体结构的约束方程。它所描述的是恒星在辐射压力和自身引力作用下的相对论性流体静力学平衡。

方程的形式为

这里 r {displaystyle r,} 是径向坐标,而我们用 ρ ( r 0 ) {displaystyle rho (r_{0}),} P ( r 0 ) {displaystyle P(r_{0}),} 分别是物质在其半径 r = r 0 {displaystyle r=r_{0},} 处的密度和压力。 M ( r 0 ) {displaystyle M(r_{0}),} 是在半径 r = r 0 {displaystyle r=r_{0},} 以内物质的总质量,这是从远处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它的引力场的角度而言的(所谓远处,是指那里的度规不受到系统本身的引力场影响)。这个质量满足 M ( 0 ) = 0 {displaystyle M(0)=0,} ,并且有

这个方程的导出来自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在一个广义的定态且球对称度规(不一定是史瓦西度规)条件下的解,具体讨论的导出过程可参考这里。这里简单叙述为,对于一个满足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的解,度规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 ν ( r ) {displaystyle nu (r),} 满足约束条件

当系统的状态方程(EOS,它建立了密度与压力的关系) F ( ρ , P ) = 0 {displaystyle F(rho ,P)=0,} 确定后,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能够完全决定这个球对称且各向同性的系统在引力平衡状态下的结构。注意到如果 1 / c 2 {displaystyle 1/c^{2},} 项可忽略,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会退化成牛顿力学的流体静力学方程,这是当相对论修正不重要时求解球对称且各向同性的系统在引力平衡状态下的结构所需要的方程。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也因此特别叫做恒星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如果这个方程被用来描述一个真空中的束缚星体,在边界上需要应用零压力条件 P ( r ) = 0 {displaystyle P(r)=0,} 以及条件 e ν ( r ) = 1 2 G M ( r ) / r c 2 {displaystyle e^{nu (r)}=1-2GM(r)/rc^{2},} 。第二个边界条件是因为度规在边界上需要连续,并且对真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具有唯一的定态球对称解——史瓦西度规:

这里 M 0 {displaystyle M_{0},} 是星体的总质量,这仍然是从远处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它的引力场的角度而言的。如果星体的边界处于 r {displaystyle r,} ,度规的连续性以及 M ( r ) {displaystyle M(r),} 的定义都要求

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考虑系统的引力场作用下的度规,将星体的密度在对应的体元下积分,将得到一个更大的质量函数

这两个质量的差别为

这个值是大于零的,体现了星体因引力作用产生的束缚能量,也就是将星体内部的物质打散后抛到无限远处所要消耗的能量。

托尔曼在1934年和1939年间分析了球对称度规而这个方程的形式则是由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借助托尔曼的工作在他们1939年的论文《在巨大的中子核上》中推导出的。在这篇论文中,他们采用了一个中子组成的简并费米气体模型的状态方程来计算中子星质量的上限,其结果约为0.7倍太阳质量。由于他们所用的状态方程对中子星而言并不理想,这个得到的极限应该是错误的,现代对这一极限的估计为1.5至3倍太阳质量。

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Tolman–Oppenheimer–Volkoff limit)即是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类似于白矮星质量上限的钱德拉塞卡极限。如上节所述,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得到的中子星质量上限约为0.7倍太阳质量,这在今天看来应该是错误的,当今的结果在1.5至3倍太阳质量之间。对于质量小于此极限的中子星,支持星体的内部压力来自中子与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以及中子本身的量子简并压力;而对于质量大于此极限的中子星会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崩溃,从而坍缩为一个黑洞,理论上在其他途径的内部压力支持下还可能成为其他形式的星体(例如在夸克简并压力的支持下坍缩为夸克星)。但由于对这些理论上的夸克简并物质了解相对中子简并物质更少,一般天体物理学家相信,除非有实际观测的反例证实,中子星在超过这一极限时都会直接坍缩为黑洞。

一个由恒星坍缩成的黑洞必须具有大于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的质量。理论预言由于恒星演化中的质量损失,一个具有太阳那样金属量的孤立恒星坍缩而成的黑洞应该具有不超过10倍左右的太阳质量。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实验观测中,有相当数量的X射线双星由于它们的巨大质量、较低的亮度以及X射线光谱被认为是恒星质量黑洞,它们的质量据估计在3倍至20倍太阳质量之间。

相关

  • 亚马逊雨林亚马孙雨林(葡萄牙语:Amazônia、西班牙语:Amazonia),又称亚马孙河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占地550万平方公里,使这片雨林生机盎然的就是亚马孙河。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
  • 墨西哥帝国墨西哥第一帝国(西班牙语:Imperio Mexicano, 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
  • 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英语:Texas v. Johnson,491 U.S. 397 (1989))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89年3月开始审理并在同年6月21日作出判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司法案件。在这一案件的判
  • 雄尚站雄尚站(韩语:웅상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罗先特别市先锋郡雄尚劳动者区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咸北线。咸北线
  • 永登暗沙永登暗沙,中国海南省渔民习惯称呼为奈罗角、奈罗谷,为南沙群岛北部的一个暗沙,是中业群礁的一部分,位于中业群礁的东北面。由一水下环礁组成,呈南北走向,长约19公里,宽4到9.5公里,水
  • 剑浦县剑浦县,中国古县名。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改龙津县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为剑州治。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改名南平县。宋朝时置银场及茶焙于此。
  • 微球菌科微球菌科(学名:)为放线菌纲微球菌目的一科细菌。此科的模式属为微球菌属()。
  • 东菲士兰的安娜东菲士兰的安娜(德语:,1562年6月26日—1621年4月19日),普法尔茨选侯夫人(英语:Electress of the Palatinate),东菲士兰伯爵埃德扎德二世(英语:Edzard II, Count of East Frisia)的女儿。1583年7月,安娜与普法尔茨选侯路德维希六世。同年10月路德维希去世,两人没有子女。1585年,安娜与巴登-杜拉赫藩侯恩斯特·腓特烈结婚,两人没有子女。恩斯特·腓特烈于1604年去世。1617年,安娜与萨克森-劳恩堡的尤利乌斯·海因里希(英语:Juli
  • 新路德主义新路德主义是信义宗一个19世纪复兴路德教的运动与驱动虔信的开始,并借此对抗自然神学和虔诚主义。该运动是在旧路德派运动之后进行,其重点是在基督徒社区中重新确立路德派的身份,并重新以协同书作为路德派的教义,同时审视传统教义和礼仪,这与英格兰天主教运动兴起并行。 参与这项复兴运动的人有时甚至被称为“德国的爱德华·布维莱·普西 ”。在德国的罗马天主教堂,新路德派常常与约翰·亚当·默勒相提并论。新路德主义是对普鲁士联盟的一种反抗,其发展方式与英国政府为了增加爱尔兰教区人数而决定实行牛津运动相类似。这个教派把教义重新
  • 光叶七叶树光叶七叶树(学名:,英语:Ohio buckeye),是七叶树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下游地区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圣克莱尔湖沃波尔岛上。掌状复叶,圆锥花序,开红色,黄色至黄绿色花,结圆形蒴果。其种子含有鞣酸,对牛和人类都有毒害作用。其嫩叶、嫩枝和树皮也有毒。美洲原住民会煮熟七叶树果实食用。叶子和果实花干燥的果实树皮其木材柔软而轻,很少会被人类使用 。其果实硕大,所以作为行道树也不是很好的选择。莱纳佩人认为其果实可以治疗风湿病,磨碎后混合橄榄油或羊油可以治疗耳痛。他们也会用磨碎的果实来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