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日据时期(英语: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也称新加坡日占时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大日本帝国占领新加坡的时期: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政府大厦举行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为止。
新加坡原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展开对东南亚的侵略。日军在1942年1月31日占领整个马来半岛,英方开始新加坡保卫战。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当日,驻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占时期开始。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日军将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将之改名为昭南岛(意指南方光明之岛,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领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为“昭南特别市”。因此,新加坡日据时期也称为昭南时代。
白思华中将在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春节),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投降。约130000名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成为战俘,许多被遣送到缅甸、日本、朝鲜、满洲国兴建铁路。同年2月18日,日本占领当局宣布将新加坡改称为“昭南”。军政府时期结束后,“昭南占领地政府”正式成立,由大达茂雄担任第一任昭南特别市市长,内藤宽一是第二任市长。
1942年,英军投降后,为推广日语,日军开办昭南日本学园。阮斐娜在她的著作《帝国的太阳下:日本的台湾及南方殖民地文学》中提到日军在东南亚的日语推广,新加坡最为成功。此外,日军亦设立“昭南第一日本人学校”(日语:昭南第一日本人学校,今新加坡日侨学校)。
1943年7月1日起,日军为加强日语普及,禁止英语的各类通信,包含明信片与书信。仅有学务用书和军方认可的书可以使用英文。
自占领后,新加坡一直盟军干扰日军的攻击目标。1943年,英军发动杰维克行动(Operation Jaywick),即日方的昭南港爆破事件(日语:昭南港爆破事件),摧毁日军港口船只。另一方面,林谋盛等人为盟军在新加坡建立情报网。1944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受美军轰炸。
1945年,原英军计划9月发动急潮行动(英语:Operation Tiderace),但日本在遭受两颗原子弹打击后投降,故计划作罢。随着日本的投降,占领结束。
2017年2月,新加坡的一个纪念二次世界大战的展览馆,因名称使用了日本占领期间称呼新加坡的名称“昭南”(Syonan),引发公众抗议。新加坡资讯部长雅国指出“这绝非我们的用意(引发伤痛),我为名称带来的伤痛道歉;我们必须尊重曾于日本占领期间遭逢不幸、失去亲属者的感受。”,而将名称改为“日据”(Japanese Occup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