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56 TK(全写:100毫米口径,56倍径长,炮塔炮;简称:100 TK)是由芬兰利用苏联T-55主战坦克的炮塔和其100毫米口径D-10战车炮所研制和所生产的固定式海岸炮。直到2012年撤装以前,100 56 TK是芬兰海岸炮兵队的主要轻量级武器,并且补充了130 TK(英语:130 53 TK)在海岸炮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芬兰的主要固定轻型海岸炮是设于防御工事以内较旧式的重型高射炮,然而这些高射炮在防空勤务当中却已经过时,并且被过渡为海岸炮,主要是76 ItK 16 V(英语:QF 3-inch 20 cwt)和76 ItK 31 ss(英语:76 mm air defense gun M1938)两款型号。这些火炮在火力、射程和生存能力方面的作用都不足。这时芬兰首先提出了将坦克的炮塔,例如“御夫座”和“彗星”的炮塔用作海岸炮的想法。1966年,尤哈尼·尼斯卡(Juhani Niska)高级中尉(英语:Senior lieutenant)提出了一项建议,将经改进的100毫米T-54坦克炮塔用作海岸炮。该提案还比较了瑞典75毫米波佛斯炮塔炮(英语:7.5 cm tornpjäs m/57)和76 ItK 31 ss等火炮的其他可能性。100毫米T-54炮塔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在Katajaluoto测试了T-54炮塔以后,决定从前苏联购入56座T-55炮塔,并且将其修改为100 56 TK海岸炮。作为节省成本的措施,所订购的炮塔并无装上稳定器。这措施其后引起了芬兰国防军的一些批评,因为虽然在用作固定的防御工事时并不需要稳定器,但芬兰装甲旅(英语:Armoured Brigade (Finland))可以将其用作备用部件。
100 TK的炮管总长度为5,608毫米(220.79英寸)。最大射程约为18千米(11.18英里)。其持续射速为6发/分钟,而发射高爆破片炮弹时的炮口初速为每秒880米/秒(2,887.14英尺/秒)。后膛挡楔重达63.4千克(139.77磅)。该炮的供弹模式为半自动的后膛机构搭配装填手人手装弹。火炮经过了修改,使得其最大仰角更高,并且加装了进行间接射击时所需的必要设备。由于该炮塔拟定用作海岸防御工事,因而在炮塔内部涂有石棉—木栓混合物,防止水分在火炮位置凝结。信息传递、电力和通风系统大部分保持完好。另全自动装弹系统会占用过多空间,因此研发了简易型配重操作式炮弹起升机构,以将弹药转移到炮塔。
第一座炮台建于1968年至1969年。在14座海上要塞中建造了这些炮台之后,而每座炮台都配备了4座这样的炮塔。知道了这个计划的俄罗斯人都显得很惊讶。起初只建立了其炮位,但从1970年代开始的第二个建设阶段起便开始建立具有指挥和存储设施的一体化阵地,并且改进了防空和防近接战的阵地。一座炮塔建于木制平台以上,用于测试和训练。
在1980年代,它俩开始接受进行大型维护和现代化的计划。最大的修改是炮塔和火炮潜望镜当中的电气系统。本来从南斯拉夫订购了新型的潜望镜,但该国的瓦解和由此引发的南斯拉夫内战造成了拖延。火炮则配备了火炮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一部分炮塔还配备了夜视系统。并且以西方零件更换了电气系统,并对火炮及其所在位置进行了大修。从外观而言,最明显的变化是炮塔顶部设有新型的隔热圆顶,这在伪装方面也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像石头那样。
火炮弹药并无达到所有期望。最严重的缺失在于并无专用的反舰炮弹。除了普通的坦克炮弹药和装有机械延时引信的空爆弹药(英语:Airburst round)以外,还有里加级护卫舰(芬兰海军装备了两艘这级的舰艇)的半穿甲弹。由于从俄罗斯购买合适的弹药的尝试并无成功,也曾经考虑从中国购入该款弹药。然而在1990年代初,芬兰最终还是开始了适合海军作战的炮弹的国内自行研发工作。
在2006年—2007年之间,由于预算原因关闭了海岸要塞,以及海岸固定火炮已经过时,以致大多数100 TK炮台被停用。2012年,在乌平涅米(英语:Upinniemi)军港的最后一次实弹射击以后,停用的第二阶段就此完成。此后,大多数炮塔已被运走以报废或转售。库依瓦岛(英语:Kuivasaari)的100 TK炮台将保存作博物馆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