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失业
✍ dations ◷ 2025-04-03 17:07:54 #失业
意指未获得任何有薪工作的状态。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且有获取工作的行动,但却没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现代化的历史。在古代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藏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如今依然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国大陆地区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体之中,如果将该国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那么失业总数约为2亿人,真实失业率超过了30%,远远高于17%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失业趋势”报告说,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已接近2亿1千2百万,创下该组织1991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技术性失业,是由于科技进步引发的失业潮,例如:工业革命引发的大量劳动人口的失业:蒸汽机、织布机、电灯等的发明;以及近代的自动化机械手臂、ETC、各式自动化剪票口、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等等。技术性失业通常产生卢德派之类的反科技进步组织,不过他们的抗争没办法对技术进步造成实质的阻碍。由于近代的工业革命(目前是互连网科技以及自动化机械)可能造成绝大数人都遭到技术性失业,所以不少社会学家在研究新的制度与对策,以应付大范围技术性失业而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例如无条件基本收入就是一例。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因在于当人们放弃原来的职业再寻找新的工作,可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当中牵涉到就业市场的信息不流通。一些企业未能在短期内找到适合的劳工,而劳工也未能在这段时间找到工作,于是造成短期的失业现象。现代社会中还有另一种摩擦性失业问题,拥有高学历的人士不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工作,也不愿意投身低阶劳动市场工作,造成不屈不就的窘境。此类失业属于自愿型失业,并非被裁员造成的非自愿型失业。这种失业往往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隐蔽青年、双失中年(失业和失婚)、增加政府开支等。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通常由于就业市场并不平衡,某些行业正扩张,另一些则衰退,造成部分工人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失业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结构性失业的出现是因为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改变了工作技能的要求,导致失业的发生。由于失业工人并不具有合适的技能,因此,若失业工人并没有接受再培训或进一步的教育,他们便不能再获聘任,结构性失业问题因而会持续,影响长远的经济发展。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被归类为自然失业,经济学家视这两种失业为正常现象。劳动人口中,属于该两种失业的劳动人口数目占劳动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等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摩擦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 劳动人口×10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长期失业的定义是持续失业达12个月以上的劳工,长期失业数据值得关注的价值在于;这种劳工几乎就等于结构性失业者,此类劳工长期连续在社会上没有收入,很大几率已经耗尽储蓄,等于注定失去房屋和食物的获取能力成为社会问题最大的来源和社会暴动因素,也无法自费学习新技能来脱贫,更难进入职场等于生活在一种恶性循环中。若长期失业者没有得到官方的外力帮助几乎无法摆脱现状,因此长期失业数据对于政府施政有参考意义。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是指由于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导致劳动人口过剩,从而出现失业情况。这种失业被归类为非自愿性失业,因为人们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只是社会的总需求减少以致劳动人口的数目未能与经济体系内的部门所提供的职位数目配合。由于总需求减少,伴随着的是经济周期改变,经济步入衰退期一直到低谷。如何解决周期性失业向来是经济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经济学界里提出数种方法,例如:工人或工会自愿降低工资;增加对企业部门的投资诱导,提高总需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填补和总需求的差距等等。还有一种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相对以上三种失业情况来说,季节性失业并不足以对所有行业产生影响,也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失业”的类别或原因之一。它的涵义是社会中存在一些行业会在某些节日之前或者过后发生的失业情况。它常见于某些低技术工业,例如企业或工厂为了在重大节日前(例如圣诞节)尽快完成一个指定数量的产品,于是雇用不少额外工人以求尽快完成客户的订单,但在节日后进行裁员行动,将那些临时性工人解雇以减低长期成本。古典式失业(classical unemployment),它跟季节性失业一样,并不是真正失业的原因,它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对失业情况的解释。1890年,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发表的经济学原理内,提出了局部均衡理论。这种理论以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来解释市场上的交易,供给主要由生产成本组成,需求则是由人们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组成。如果在单个生产单位的角度来说,劳动的工资也与劳动的边际产品有关,后者是生产单位多雇用一个人时,那个新雇用工人可以生产的产品,这边际产品决定全体工人的工资。英国经济学家,也就是所谓的“古典学派”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的价格就是实质工资(等于亚当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也由市场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倘若人为推高了工资(例如法律订下的最低工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造成超额,或者工资高于工人的边际产量,于是工人将被解雇,部分工人顺理成章失业。这解释提供解决方法,就是解雇工人是市场调节供应量的手段。因为这可以:古典式失业受人为的工资率和边际产量影响,所以是自愿性失业。人们可能已经拥有工作,但他们的生产力未必得到充分的利用,于是便会形成就业不足。就业不足总是永远存在于任何制度的社会。因为部分人们可能不愿意每日长时间工作;或者经济根本没有足够的全职工作去吸纳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即使实施计划经济的社会,政府也可能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而令到每单位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减少。就业不足率不包含于失业率内:就业不足率(%) =(就业不足的人口 / 劳动人口)× 100%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 100%失业率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失业率与其他经济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学者希望透过研究失业率,得出对宏观经济的更深入的认识。奥肯法则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1962年所提出:失业率每高于/低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将低于/高于潜在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 -1 / 2 ×(GDP变动百分比-3%)
奥肯定律在提出后的某些时期的确能应验无误,但时至今日奥肯定律的数字已经无法准确预测失业率与GDP的关系,不过奥肯定律所反应经济增长率越高,而失业率就越低的反比关系依然有参考意义。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68年根据英国百余年(1861-1957)的宏观经济数据,画出了一条表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的曲线,数据以名义工资率的增长率与失业率的不能兼容的关系进而推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因通货膨胀的数据难以取得,于是以名义工资的增长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得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关系。此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自然失业率(natural unemployment)是指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和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的总和。因为这两种失业持续存在,所以自然失业率是不为零的。结构性失业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或技术的革新导致生产者需要不同劳动力或者劳动力的技能,从而导致部分人失业。 摩擦性失业率是指人们自发性的辞退工作去寻求一份更好(薪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好)或者喜欢的职业。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与同事的社会联系、缺乏生活目的、缺少自尊、存在精神压力和疾病,当然也没有能力付帐和购买必需品和奢侈品。后者对那些具有家庭义务、债务和医药支出来说特别严重,健康保险在有工作时才可得到。失业引起的压力,常成家庭暴力及失和的导火线,失业的人失去自尊和成就感;家人失去尊重和耐性,暴力容易一发不可收拾,产生严重问题。M. Harvey Brenner博士指出失业率增加会使犯罪率和自杀率增加,并易使健康恶化。
相关
- 李梃李梃,字健斋,明朝南丰(今江苏南丰)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早年因病学医,遂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晚年为初学者入门,著有《医学入门》8卷。
- 成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亨尼巴病毒属亨尼巴病毒属(学名:Henipavirus),包括尼帕病毒(又译尼巴病毒、立百病毒)(Nipah virus)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1999年于东南亚被发现的会引发立百脑炎的新型病毒,也会造成人类
-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通用名,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Rituximab,由罗氏Roche药厂所生产的商品名为Mabthera (全球)、莫须瘤 (台湾);而由Genentech药厂所生产的商品名为Rituxan(全球)),是一种作用
-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英语:Behavioral economics),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承袭经验主义,并受到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影响,探讨社会、认知与情感的因素,与个人及团体形成经济决策的背后原因,并从而了解
- 宫颈管消失宫颈管消失(英语:Cervical effacement),也称宫颈成熟(英语:cervical ripening),是指宫颈管薄化症状。它也是比效普评分(英语:Bishop score)的参数之一,它也可以通过百分比进行表述。患者
- VIIIBbr /8固体、 液体、 气体8族元素(又称铁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8族的元素,位于7族元素和9族元素之间,在过去和9族元素及10族元素合称为ⅧB族元素。8族元素包含铁(Fe)、钌(Ru)、锇(Os)、
- 抗炎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雪兰莪州坐标:3°20′N 101°30′E / 3.333°N 101.500°E / 3.333; 101.500雪兰莪(马来语:Selangor,英语音标:/səˈlæŋə/; 马来语: ;简称雪州),马来西亚十三州之一,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
- 虐待性头部创伤虐待性头部创伤(英语:Abusive head trauma,简写AHT),旧称摇晃婴儿综合症(英语:Shaken baby syndrome,简写SBS),是指因婴儿受到暴力地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为一种儿童虐待。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