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耕吉郎

✍ dations ◷ 2025-05-10 10:11:26 #1904年出生,1947年逝世,群马县出身人物,台湾日治时期人物,日本农学家,北海道大学校友

新井耕吉郎(あらい·こうきちろう、Arai·Kokichiro,1904年2月6日-1947年6月19日),日本群马县利根郡东村(现沼田市利根町)人,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在日治时期来台湾服务,在台湾成功种出锡兰红茶。鞠躬尽瘁、被誉为“台湾红茶之父”。

新井耕吉郎于1926年(大正15年)来到台湾,于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平镇茶业试验支所担任助手,并在昭和5年(1930年)升任技手。1936年,带着全家人,在南投日月潭协助成立鱼池红茶试验支所,开始种植锡兰红茶,以人力垦荒71公顷,并建造全台唯一的锡兰式红茶厂~“持木制茶厂”。当然,这其中有个历史背景,由于当时进入二战时期,日本为了反制不同阵营的英国掌控全球红茶市场,因此选在台湾试种、培育红茶,之后便辅导多家民间会社推植红茶近千公顷;1939年达到鼎盛期,鱼池茶区达三千公顷,占台湾外销红茶产量达93%。

1941年,新井技师升为支所长(1941年3月-1945年12月),在鱼池乡建立了锡兰式红茶厂,推广红茶种植。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台湾由国民政府接收。新井耕吉郎将红茶试验所研究和制作技术,全盘移交给国民政府的技术人员,由陈为祯担任支所长。来台将近20年的新井耕吉郎,因为对台湾有深厚的情感,决定不接受遣返留在台湾,担任技师,继续帮助台湾红茶的种植。

1946年,新井耕吉郎因为疟疾,在台湾去世,年42。遗体在日月潭的红茶改良场现址火化;而他的女儿新井玲子带着父亲的骨灰要回到日本,竟在途中轮船发生船难,玲子幸免于难可是耕吉郎的骨灰却因而沈入海中。

新井一生奉献给台湾 家人也几乎全部命丧台湾

新井耕吉郎一身奉献给台湾的红茶,不仅他个人鞠躬尽瘁,全家在台打拼这段期间,也因为环境恶劣,新井的妻子也是在台湾过世的,新井耕吉郎的长子,因肺炎,在台湾过世。两个儿子分别在十五岁、一岁夭折。

他的独生女新井铃子(1929-2006)十八岁时离台回到日本,丈夫名为樱井清一。

外孙樱井克义

1949年,红茶试验支所的员工,为了感念他的贡献,在茶园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尊他为台湾红茶产业鼻祖和红茶发迹地猫囒山守护神,员工都会定期去祭拜他。

1951年,台湾红茶成功外销,为台湾赚取许多外汇,也改善了鱼池乡农民的生活。

2007年11月,奇美实业董事长(创办人)许文龙有一次到日月潭旅游时,偶然之间得知新井的伟大事迹后深受感动,捐款替他建立塑像,以感念他对台湾的贡献。因此特别制作了四尊铜像,一尊存放在奇美博物馆,一尊赠予茶改场鱼池分场,一尊置于日月潭风景区管理处,一尊就是现在矗立在新井的故乡群马县。

但其实,新井耕吉郎对台湾的贡献,在此之前,几乎有一甲子的时间并未传回日本,原因是新井的女儿玲子离台返日后便成婚,而婚后也很少提及父亲在台的事迹。一直到她去世,家族中无人知晓长辈在异乡受敬情事。新井在台湾的贡献为日人所知,

2008年1月,新井于鱼池红茶试验支所的老同事竹下贝吉,元月中旬到日月潭进行怀旧之旅,缅怀当年日月潭种茶的时光时,赫然发现事隔逾一甲子,但鱼池当地人居然还持续感念新井,并竖立纪念碑怀念他,带来三张泛黄旧照片,使得在五月能完成塑像。竹下透过就读过鱼池小学的日籍女士高良惠美,方与新井玲子嫁入的樱井一族取得联系。

后来,茶改场鱼池分场举行新井耕吉郎纪念铜像揭幕仪式时,便邀请到他的外孙樱井克义来台观礼,听说,樱井家族一行五人听闻台湾人讲述自己祖父故事,甚至有纪念园区、如神祇般被崇敬时,曾动容地说:“台湾人温暖的心,让我们好窝心。”而在这次接待台湾茶农的新井女婿、高龄已经86岁的樱井清一也感动地说:“感谢众多台湾人民对新井所抱有的亲切之情”。

相关

  • 甲基绿煌绿(英语:Ethyl Green 或Brilliant Green)也称为甲基绿,分子式C27H35N3ClBr,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英语:Microcrystalline)或亮绿色粉末。溶于水,显蓝绿色。稍溶于乙醇,不溶于
  • 扩展B区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英语: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是一个Unicode标准,在Unicode版本3.1被引入。扩展B区包含有42,711个新的汉字,位置在 U+20000–U+2A6D6。根
  • 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
  • 斯坦曼拉尔夫·马文·斯坦曼(英语:Ralph Marvin Steinman,1943年1月14日-2011年9月30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他在1973年提出了树突状细胞的概念与其在后天免疫
  • Ostwald, Wilhelm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语: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拉脱维亚语:Vilhelms Ostvalds;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他提出了稀释定律
  • 威尔斯奥森·威尔斯(英语:Orson Welles,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原名乔治·奥森·威尔斯(George Orson Welles),是美国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他最著名的有三套作品,分别是1937年的《
  • 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西班牙语:José Félix Benito Uriburu y Uriburu,1868年-1932年2月20日),阿根廷军人和政治家,第一个执行(de facto)阿根廷总统(1930—1932年)。乌里武鲁总
  • 有机铊化学有机铊化学是研究含碳-铊键化合物的化学分支。由于它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分布分散且毒性特别大,故没有同族的硼和铝研究的广泛而深入。在有铊化合物中,铊可以以+1或+3氧化态的
  • 帕齐·特雷尔帕齐·特雷尔(英语:Patsy Terrell;1961年12月23日-2017年6月7日),是美国的民主党政治人物,前堪萨斯州众议院议员。特雷尔在肯塔基州出生,成年后在堪萨斯州哈钦森(英语:Hutchinson, Kan
  •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早已暗通日本的东北边防司令部代副司令兼吉林省代主席熙洽随即于9月21日叛国,吉林省边防军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不甘投敌,率所部通电抗日。同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