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弗顿之窗

✍ dations ◷ 2024-12-23 08:40:29 #群体心理学,舆论,政策,政治概念,政治光谱

奥弗顿之窗(英语:Overton window)是有关一段时间内大多数人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政策范围的一种理论。奥弗顿之窗以其发现者,约瑟夫·奥弗顿(英语:Joseph P. Overton)命名。奥弗顿最早的想法是,一个政策的政治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这个范围内,而不是政客的个人偏好。奥弗顿认为这个窗口构成了政客在不走极端且考虑舆论情形下可以推行的政策的大致范围。

奥弗顿最早描述了政府干预方面从“更多自由”至“更少自由”的垂直频谱,以免陷入左右频谱的争论中。随着频谱的移动或扩展,某一位置思想的政治接受度也会随之变化。奥弗顿死后,他在麦基诺公共政策中心(英语:Mackinac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的同事约瑟夫·雷曼(Joseph Lehman)扩展了这一理论,并且以奥弗顿之窗命名了相关理论。

政治评论家约书亚·特雷维尼奥(英语:Joshua Treviño)认为公众对某一政策的接受程度大概分为六种:

奥弗顿之窗是一种识别政府政策可行程度的方法。政客们一般只能在政策级-可接受这个范围内制定政策。而如果想要让奥弗顿之窗向内或向外移动,则需要在大众中形成对应的、新的共识。雷曼认为,“人们对这个理论最常见的误解便是立法者本身在移动奥弗顿之窗。立法者只是检测窗口在哪,并且制定出窗口内的法律。”

雷曼认为,这个理论仅仅是对思想运作方式的一种描述,而非教给他人如何制定大众能接受的极端政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他提到:“这个理论只是解释了思想的运作方式,就像引力解释为什么事物向下掉一般,与善恶无关。就像,我可以利用引力往你头上扔个铁砧,也可以利用引力在你溺水的时候往你头上扔个救生圈。”然而,自从该理论被推广后,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退为进地移动窗口以使边缘思想被接受。

1998年,诺姆·乔姆斯基提到:

让民众保持被动和服从的最明智的方法莫过于严格限制可接受意见的范围,但允许在该范围内进行非常热烈的辩论,甚至鼓励在该范围内提出更批判和持不同意见的观点。这给人一种自由思考在进行的感觉,但其实系统的预设在辩论范围的限制下一直得到加强。

一些评论家已针对此概念提出了“穿过奥弗顿之窗”这一说法,用来描述突然变得非常知名但还未被真正引为法律或政策的思想。

相关

  • 鹊鸲鹊鸲(学名:Copsychus saularis),又名猪屎渣、吱渣、信鸟或四喜,属鹟科鹊鸲属。分布于中国南部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印度它是一种观赏鸟,更是孟加拉国的国鸟。鹊鸲雄鸟体长19厘米
  • 战士战士是专门以从事战斗为业的人,包括军人和佣兵等。除了是一种角色或职业,在某些社会中也是阶级或种性。在国家形成之前的社会就已经有战士存在。
  •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1954年11月15日(1954-11-15)(76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Van Nuys赖尼尔·巴利摩(英语:Lionel Barrymore,1878年4月28日-1954年11月15日),美国演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赖尼尔
  • 大伾山大佛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中国河南省浚县大伾山天宁寺院内及附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原称大伾山寺,明代改称天宁寺,现有山门、
  •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是一份展示男女间在经济地位、学习机会、政治参与及卫生福利四个范畴中的差距的报告。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于2006年在瑞士首次发表,其后每年发表一次。2017年
  • 矫正及预防措施矫正及预防措施(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corrective action / preventive action)有时会简称CAPA,是组织中的改善措施,主要是对于不合格产品及其他不希望出现的情形,
  • 爱沙尼亚人口爱沙尼亚的人口结构在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受到苏联兴起和解体的很大影响。爱沙尼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爱沙尼亚人之外,也有很多的俄罗斯人人口。爱沙尼亚现在由
  • 光孝天皇光孝天皇(日语:光孝天皇/こうこうてんのう ;830年-887年9月17日),日本第58代天皇,884年3月4日-887年9月17日在位。讳时康(日语:時康/ときやす )。仁明天皇的第三皇子。母亲是藤原总继
  • 刘荣庆刘荣庆(1762年-1842年),江苏泰州姜堰镇(今姜堰市姜堰镇)人,清朝军事将领、武状元。其弟刘国庆亦为武状元。乾隆四十九年,会试登进士一甲第一名,授头等侍卫。嘉庆四年,升广州协副将;同年
  • 云南第一天文点云南第一天文点也称云南大学天文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本部校园内,钟楼后面,文津楼旁,是中国早期大地测量定位标志。天文点始测于清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七年(1710-1718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