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制

✍ dations ◷ 2025-11-10 13:01:12 #二十四小时制
二十四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日由子夜至午夜共分为24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military time),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continental time)。二十四小时制还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ISO 8601)。在24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在24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子夜,00: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23:59而结束于24:00。某一天的24:00等同于其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一些电子钟用“24:00:00”来表达闰秒,闰秒的显示方式是“23:59:60”。十二小时制和二十四小时制从上午1:00到下午12:59(01:00到12:59)是相同的,除了在二十四小时制中没有AM/PM标记。从下午1:00到午夜12点(13:00到24:00)十二小时制加上12小时就能转换成为二十四小时制,从子夜12点到凌晨12:59(00:00到00:59)12小时制需要减掉12小时转换到24小时制。可以参见右侧的表格。如果遇到要表达跨午夜的时段,在日本会使用三十小时制来表示以免混淆,例如要表达禁止停车时段22:00到隔天06:00,说明会写22:00~30:0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十二小时制显示时间的系统通常会将中午表示为“12:00 PM”而将午夜表示为“12:00 AM”,习惯使用二十四小时制的人可能会对此产生理解错误。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直到近代接受西方文明之前,东亚都是使用一日表针转一圈的24小时(或十二时辰)制。在清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制造的时钟均改为十二时辰式。现在仍有很多24小时制的钟存世,如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钟,和格林威治的谢波德门钟。

相关

  • 通假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博弈语义博弈语义是一种基于博弈论定义真或有效性等逻辑概念的形式语义,比如游戏者的赢策略。保尔·洛伦茨首先在1950年代晚期为逻辑引入了博弈语义。此后在逻辑中已经研究了很多不同
  • 肉豆蔻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又称为十四(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它的分子式是C13H27COOH,简写为C14H28O2。肉豆蔻酸具有和其他羧酸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肉豆蔻酸对
  • 康纳德·洛伦茨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FRS(德语:Konrad Zacharias Lorenz,1903年11月7日-1989年2月27日)是一位著名奥地利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也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
  • 负极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正极指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负极指电位较低的一端。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为阳极
  • 亚伯氏症亚伯氏症(英语:Aper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因颅缝早期闭合而导致尖颅或并指等的先天性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16000至1/2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体染色体显性遗
  • 全球通史《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是加拿大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世界历史著作,初版发行于1970年,1998年12月推出最后一版,即第
  • 霍朗赫布霍朗赫布(英语Horemheb)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约公元前1319年—约公元前1292年在位)。他恢复了被阿肯那顿废除的传统。重新以孟斐斯为首都。并摧毁崇拜阿顿的新
  • 使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与检索文献计算机文献检索经常称为机检,是文献检索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手工检索过程,由计算机来处理检索者的检索提问,将检索者输入检索系统的检索提问(即检索标识)按检索
  • 西莫恩·德尼·泊松西莫恩·德尼·泊松男爵(法语:Siméon Denis Poisson,法语发音为/simeõ d̪əni pwasõ/,1781年6月21日-1840年4月25日),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1798年,他以当年第一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