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dations ◷ 2025-05-19 11:53:16 #上海科技,上海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英语: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62年,位于徐汇区南丹路80号。上海天文台的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蒲西路221号)和1900年在松江建立的佘山天文台。目前天文观测主要在佘山进行。

上海天文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科技人员65人,副高级科技人员97人。

上海天文台主要从事宇宙学研究,空间天文观测和相关运用,天文光学设备研究开发,时间标准和同步设备研发,并辅助和支持国家的宇航发展计划。

上海天文台设有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室(参建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和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等研究单元。

上海天文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包括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等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天马镇,又名天马望远镜,高70米、重2700吨,2012年落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口径最大、波段最全的一台全方位可动的高性能的射电望远镜。其工作波长从最长21厘米到最短7毫米共8个波段,涵盖了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的厘米波波段和长毫米波波段。

筹备中。

位于上海天文台的佘山观测园区,于1987年建成使用,目前主要承担IVS测地国际VLBI联测、EVN的VLBI联测、东亚VLBI联测等。

位于上海天文台的佘山观测园区,拥有一台口径为60cm望远镜激光测距仪,安装了不同用途的激光器、接收终端以及激光测距控制、处理软硬件等,可实现对四万公里内空间合作目标(带反射器卫星)全天时厘米级精度观测,以及距离最远二千多公里的非合作目标空间碎片分米级精度观测,是国际激光测距网的主要台站。

相关

  • 米麹菌米麹菌(学名:Aspergillus oryzae),又名米曲霉菌、米麹霉、麹霉菌或曲霉菌。日文名“麹菌”。米麹菌是一种带有菌丝(hypha)的真菌与霉菌,在中国与日本料理中经常被用来发酵大豆来制
  • 分体论在哲学方面,分体论(英文:Mereology;该单词源自希腊语“μερος”;其中,词头“meros”意思是“部分”或者说“组成部分”,而词尾“-logy”则指的是研究、学问、讨论和科学),是指一
  • 埃及第四王朝第八第十第四王朝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二个王朝,古代埃及文明在这一时代达到空前的高度,例如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这个时代的胡夫法老建造的。因此第四王朝被认为是古埃
  • 乙酰-smallL/small-肉碱乙酰左式肉碱(英语:Acetyl-L-carnitine,简写为ALCAR)是左式肉碱的一种酯化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声明:一般人将“左式 L-form”“右式 D-for
  • 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院可以指:
  • 巴倍虫属巴倍虫属(Babesia)是一种血液细胞梨形虫目的单细胞寄生虫,其统称为巴倍虫或焦虫,依赖宿主生存。。这类寄生虫的形状为圆形、杆形或不规则形,并且没有可运动的结构,如纤毛或鞭毛。
  • 海南话海南话(海南白话字:Hái-nâm-oe),亦称海南语(Hái-nâm-jî),又称琼文话、琼语、东语、海南闽语、客话或琼州话:1,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语言,也是汉族海南民系的母语,主要分
  • 加罗林群岛加罗林群岛(英语:Caroline Islands)又称加罗莲群岛,是太平洋西北部一个重要的群岛,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北,菲律宾正东,由500余小岛和珊瑚礁组成。除西端的帕劳自成一国外,其余岛屿
  • 云鲥云鲥为辐鳍鱼纲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印度洋区,从波斯湾至缅甸海域、淡水、半咸水水域,栖息深度可达200米,体长可达60公分,栖息在沿海的洄游性鱼类,也会进入河流、河口区,主
  • 世阿弥世阿弥(1363年-1443年9月1日),日本室町时代初期的猿楽演员与剧作家。与其父观阿弥共同为集猿楽(或作申楽,现在的能)之大成者,留下了许多著作。观阿弥、世阿弥的能剧由观世流继承至今